劉莉
摘要:近年來,高校科研經費迅速增長,但科研經費的內部監管滯后,阻礙了科研經費的有效利用,制約了科技進步。本文根據高校科研經費內部監督特點,針對管理制度不靈活、經費使用過程監督不夠、部門協同質量不高等問題,提出了完善科研經費內部監管體系,實現管理制度具體化、網絡化,建立科研財務專業人員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科研經費;內部監管
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通知,在我國建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雙一流”建設,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國家及各省市加大了對高校科研經費的投入,這為利研經費的高效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高校的科研經費增長迅速,但是科研經費內部監管卻跟不上,提高科研經費內部監管水平迫在眉睫。
一、高校科研經費內部監管的特點
(1)科研業務活動涉及學校多部門多學科。高校科研業務活動既涉及學校不同院系(所),又涉及學校的科研、財務、人事、外事、審計、國資等部門。不同院系因專業領域不同,科研活動具有不同的特點。例如,農學類需要大量的田間及野外工作,與農民打如首的時間多,而理利類主要在實驗室。
(2)高校科研經費內部監管是對科研業務活動中的人、財、物流動的管理。通過對科學研究過程、資金使用、資產利用的監管,以最佳的資金結構達到科學研究目標,產生最佳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目的。
(3)科研經費內部監管是對項目的管理,是對項目從立項到結題的全過程管理。學校科技部門獲取有關項目通知后,啟動內部監管流程。科技和財務管理部門聯合監督科研人員編制預算、完善計劃任務書,協助科研項目申報。項目申報成功后,在資金使用過程中,財務與相關部門對項目相關性、經濟合理性、政策合規性等方面進行監督。在中期檢查、結題驗收等階段,監督項目負責人準備相關資料,對存在的問題督促整改,圓滿完成禾閉于經費的結題驗收。
二、高校科研經費內部監管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1)科研經費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有待提高
通常情況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制度體現的專業性程度高。科研人員面對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不愿花時間研讀相關管理制度。即使科研人員有時間研讀,也很難對制度有全面系統的理解,存在所謂的“隔行如隔山”問題。對科研人員來講,這樣的管理制度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強。科研人員往往僅想清晰知道操作層面的一些簡單問題,例如怎樣編制預算,怎么合理、合法合規、正確使用經費,如何完成項目結題所有程序及準備相關資料,結余經費如何處理等等。
(2)科研經費管理重縱向經費,輕橫向經費
高校科研項目來源分為縱向經費和橫向經費。縱向項目往往成為衡量一個單位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標。縱向科研經費是由各級政府和部門下撥的經費,一般要經過立項申請,最后結題驗收過程。高校科技、財務部門對這類經費的管理比較重視,從立項到結題都有相應的管理規定。而橫向經費來自校地和校企合作。一些學校通常按一定比例計提管理費后,由項目負責人自行支配,有的課題負責人對橫向經費的使用隨意性大,存在違規違紀風險。
(3)高校科研經費過程管理重視不夠
高校科研經費過程管理存在“重兩頭、輕中間”現象。部分學校對申請到經費的科研人員進行獎勵,導致科研人員尤其注重對手日班經費的申請,因此很多時間忙于申請經費。大多縱向經費都要上交結題報告并結題審計,學校對上報的資料也會審核,因此科研人員也比較重視結題問題,害怕過不了關。經費申請下來后,交給助手或者研究生安排管理,往往對中間過程投入不夠。而事實上,中間過程才是科研活動最重要的環節。
經費報銷過程中存在違規違紀風險。一是,合同拆分。大部分學校根據經費報銷金額,規定了相應的簽字審批層級,設備購買、實驗室改建等達到一定金額還需要進行招投標,程序相對復雜,有的科研人員為了規避簽字、規避對資產的監管,拆分合同,逃避管理部門的監管。二是,人員費支出不規范。有的科研人員相互發放勞務費,更有甚者,給親屬發放勞務費。大部分學校發放給研究生的勞務費不上稅,有的以研究生的名義發放,逃避交稅。三是,差旅費報銷私人費用,公私旅費不分。四是,虛開材料費、印刷費等發票報銷,達到套取資金的目的。
有的子項目和其他項目混在一起,項目結題時才發現要單獨建賬、預算編制不合理,不符合項目相關性要求,調賬和預算調整頻頻發生。
(4)高校內部監管部門缺乏協調統一
科技管理、財務部門、國資部門、外辦等部門都有各自的辦理程序,并熟悉自己部門業務。但是,科研活動過程涉及面廣,存在很多管理上的交叉地帶,存在各部門溝通協調不到位,科研人員辦事不知道該找哪個部門的問題。
三、影響高校科研經費內部監管的因素分析
(1)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制度
高校以國家及各級部門科研經費管理制度為依據,結合區域差異、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等綜合因素,制定適合學校發展特點的禾舊于經費管理制度。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是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依據和標準,也是內部監管的基礎,其目的是讓科研人員合理、合法、規范使用經費,減少浪費,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合理的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可以簡化科研經費管理過程,提高管理效率,將國家投入的資金用在刀刃上。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制定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可能存在不合理或者不完善的地方,導致科酬二經費監管可能存在無據可依的情況,監管力度弱化,達不到該有的監管效益。
(2)學校各部門和科研人員認識問題
學校部門和科酬二人員認識深淺影響科研經費的監管力度。科研經費使用涉及學校多部門和廣大師生。有的認為,科研經費管理只是科技管理部門的事,科研經費爭取得多,是科研管理部門的政績,項目如何使用是項目負責人的事。財務部門認為我只負責報賬,符合財務制度就行,經費使用和項目是否相關,不關財務部門的事,項目負責人簽了字,責任在項目負責人。科技部門不懂財務制度,認為經費使用過程監管,在財務部門,科技部門管不了。在科研經費使用方面,科研人員認為自己爭取來的經費,該怎么用自己說了算。項目負責人在遇到檢查時經常以以不懂財務為借口,或者認為只要是財務部門報銷了的就是合規的。種種認知偏差,導致科.研經費監管脫節,科研經費管理碎片化,降低了監管效果。提高各部門和利研人員的認識,做到用好管好科研經費“人人有責”,才能使科研經費內部監管更加有成效,創造出更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3)各部門的協調程度
項目課題組熟悉本專業的科學研究。不同管理部門有不同的管理職責。利研管理部門熟悉項目申請,并負責訓提管理費、結題資料收集等活動;財務部門熟悉經費報銷;外力熟悉出國業務的經辦;國資部門熟悉資產購置,負責招投標事宜。私剛經費還涉及項目組所在的各學院、各教研室,就要求多部門單兀之IHJ的通力臺作。}f J}I}Jtl}il}程度越n ,V"MzIMMA越有成效,形成1+1>2的效果,科習佳圣費監管力度也大。反之,各部門各自為政,協調程度不夠,科研經費監管效果差。因此,部門目手調程度自接影響利研經費管理力度。
四、改善高校科研經費內部監管的對策
(1)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提升可操作性
國家針對各類科研經費有專門的管理辦法,學校也有科研管理規定,但對任務繁重的科研人員來說,沒有時間精力來研究利研制度和財務制度。禾舊f管理部門可以聯合財務、外辦、國資等部門,用圖表形式或是小冊子標明具體的辦事流程、注意事項、需提交的資料,讓科研人員少走彎路,做到制度不是用來好看的,是拿來就可以用的。
(2)強化對經費使用過程的監督管理
一是,根據經費合同、支出標準和范圍,審計部門定期對經費進行檢查,向學校報告經費使用的合規性,通報違規違紀風險,作出相應處理。二是,學校建立統一的網絡平臺,打造一支高效服務隊伍。利研經辦人員只需填報出差地點、時間,就可輕松出門辦事、調研。材料、設備采購、租賃、人工服務等也只需在網絡平臺上填報,由國資統一采購,固定公司按時配送和服務。出國審批或邀請國外專家來校的一系列復雜手續,由外辦專業人員辦理,科酬二人員只需按提示要求配合外辦提供必需材料。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交通費、住宿費、材料費用等由公司到學校統一結算,項目負責人只需在網絡平臺上審核后簽字認可,如有特殊事件,可委托相關人員依規緊急處理。從而,杜絕科研經費使用過程中的違規違紀事件,節約人力、物力、財力,也把手日開人員從繁鎖報賬任務中解放出來。
(3)建立科研財務專職人員或相關部門
科研財務專職人員通過座談會、宣講會、培訓班等多種形式,讓奉研人員重現利.研經費的管理。讓專職利研財務人員參與項目編制、申請、經費使用、結題的全過程指導,專職人員或部門成為科研的得力助手,高效完成科研任務。
五、結束語
加強科研經費內部監管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保障措施。細化科研經費監管辦法,強化對經費使用過程的管理,改進工作機制,提高工作效率,使科研人員的時間精力主要用在科研上,而不是在科研以外的其他事情上,從而提升科研績效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夏魯惠.高等學校畢業論文教學情況調研報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2]李丹.高校科研經費監管問題及解決對策探析[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12):198-200.
[3]張麗,張明慧.高校科研經費的協同監管機制構建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17(2):57-58.
[4]陳福喜,彭江.高校構建科研經費網絡監管平臺的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1):66-70.
[5]謝杏杏,高校科研經費使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3):244-255.
[6]戴麗,高校科研經費內部監管問題的控討[J]財經界,2017(9):105-106.
[7]卿文潔,卿晨.新形勢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探析[J]邵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1):101-108.
[8]鄒毅.高校科研經費監管機制優化路徑[J]教育評論,2017(12):56-61.
[9]何爭艷.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的思考[J]經貿實踐,2017(5):212-214.
[10]周亮.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監管工作的探討[J]高教論壇,2017(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