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在施工企業運用成本信息化管理系統進行核心業務模塊的深度集成,探索和實踐保證了施工企業成本管理水平提升。通過采用信息化軟件項目成本監控系統利用計算機網絡和互聯網實現對工程進度、費用、合同、結算等數據的監控,以及加快相關文件、信息的傳遞,提高各業務系統整體的管理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逐步完成資源數據庫的數據采集和利用.進一步推動企業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標準化和規范化,最終達到提高工程管理效率的目標。
關鍵詞:施工企業;成本;管控;信息化
一、在施工企業實施項目實施成本管控信息化應用的意義
隨著近年來建筑施工企業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的獲利空間被不斷的壓縮,迫切需要施工企業的項目成本管理從原有的粗方式管理從走向了精細化管理。現階段由于項目基層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有待提高,對風險點的把控力度明顯不足,導致同樣的錯誤反復出現,僅能通過機械地加班來查缺補漏。目前建筑施工企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項目數據持續增加,工程規模不斷擴大,再想利用原有的“人治”來管理項目已不太現實,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做到后臺實時監控,及時發現前臺存在的問題,進行查缺補漏,為項目管理提質增效。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對施工企業成本管控的內涵和主要做法
利用信息化軟件和施工企業責任預算結合管理的應用,通過利用信息化軟件對責任預算的進行集約化管理,通過信息化軟件對責任預算的各項指標的進行卡控,以達到我們施工成本管控的目的。該軟件的主要做法如下:
1.建立數據庫及基礎數據的錄入
由于項目前期進場后要迅速開展臨時工程建設,為保證項目能夠迅速形成臨建方案指導臨建施工,也同時為保證臨時工程的成本在可控范圍內,因此公司結合以往項目部的臨時工程的方案及預算,建立了拌合站、項目部駐地、梁場、便道等臨時工程的模塊化標準方案和預算數據庫,同時也結合集團公司規定分別建立了材料采購數據庫、分包限價數據庫,用于指導項目部在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三套數據庫可以由結合項目部實際情況確定適合本項目部的臨時工程標準及分包采購的的限價要求,以此限定項目部權限范圍的工作可以有序開展,縮短相關業務流程。
2.建立臨時工程數據庫
公司為便于臨時工程的方案和成本管理,由公司工程部、安質部、物機部等聯合設計了標準的拌合站、預制梁場、便道、項目部駐地的模塊化圖形和對應的工程量及預算數據庫。拌合站根據攪拌機組的生產能力確定拌合站的占地面積和料倉等臨時設施的布置,項目部選定拌合機組后即可確定一般拌合站的基本預算費用,其余臨時設施同樣按照該方法確定施工方案和預算,這樣一來就避免了項目部因無方案施工導致臨時設施成本不可控的情況出現,也不耽誤項目生產進度。如有特殊情況,項目部只需根據需要增加/更改部分向公司說明情況即可。
3.建立項目材料采購數據庫及分包限價數據庫
由于工程項目涉及地域較廣,所以各項目的地材、人工的單價也不一致,公司根據此特性并結合項目部特點在項目部開工初期會結合公司的材料采購、勞務分包限價制定一個適用于本項目部的材料采購和分包限價數據庫。項目部可根據公司下達的要求執行即可,公司也會結合市場行情對材料價格進行動態更新,以確保下達的限價具有指導意義。針對每一個項目部制定的采購限價和分包限價都會在項目管理團隊中進行公布,也會在公司內部公眾號進行推送,每個成員都可以看到自己項目部的成本控制重點。
4.做好原始數據的錄入
(1)業主合同清單數據錄入
該表單數據由工經人員根據業主合同清單結合表單格式編輯后進行導入,確定項目部收入。也是作為項目部驗工計價的基礎。
該數據可以隨時更新,及時結合現場變更簽證做好收入的變更,動態調整項目預計總收入。
(2)單位工程數量復核表
該表單數據主要是根據設計圖紙復核項目部的合同清單數量,同時根據圖紙計算出項目部的實際數量。
該臺賬由工程部、成本部人員共同復核,由工經人員錄入。本臺帳數據均為人工錄入數據,作為現場勞務結算、材料消耗、成本支出控制的依據。
(3)分工號物資計劃表
該表單是項目部根據設計圖紙,計算每個工號所需消耗的材料進行統計,以此作為限額發料的依據,同時也是項目部對現場材料節超的分析的基礎。
(4)責任成本測算明細表
該表由工經人員根據公司下發的責任成本測算明細表編輯后進行導入,作為以后每季度責任成本計價的依據,也是我們項目管理的一個成本計劃值。同時也作為,分包合同和材料采購的控制依據,后續會設定分包合同價格和材料單價限制和報警機制,進一步提高項目人員在成本發生初始階段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5.做好現場實際數據的收集
(1)提高基礎實際數據的準確性
要想做好實際數據的收集那么就必須要重視工程調度的日報數據的真實性,唯有此才能保證統計數據的準確性。要求項目部認真學習信息化軟件日報填報手冊,信息化設置的每一項工序完成后的數量設定上限,填報數量大于設定的圖紙設計量將不能保存,并且對應的材料發料也采用限額發料,超過定額用量將會發出報警的機制。通過信息化軟件對基礎的卡控,控制現場實際發生的工程數量、材料消耗、機械租賃臺班等每日數據,系統自動生成每月的相關報表,且生成報表不能修改。
(2)分包結算和物資采購的基礎數據收集
分包結算數量根據每日調度統計日報取數,確保結算數據貼合實際,確保成本屬實,有利于做好項目成本分析。
物資采購對賬結算、消耗進行深度集成,通過數據演算,自動匯總得出《材料節超分析表》,該報表為月度和季度物資成本分析中至關重要和難度極大的表。通過信息化軟件實現該功能也為該軟件的終極目標之一。
同時也是形成信息化軟件也形成了工程量月報和本月材料消耗核對的依據,本表是成本核算的基礎,要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也對我們現場填報人員的素質有一定的要求。
6.做好信息化軟件和人工的智能結合
(1)月度工程量報表
本統計表的數量為提取《工程形象進度日報》的數據匯總形成,根據每月為周期要求進行匯總。月報是以日報為基礎的周期數據,此數據是我們分析每月對業主計價和對下結算的控制依據,對業主計價的數量不能小于該數量,對下結算數量不能大于該報表數量,非常關鍵,每個月在提取該報表后需要各項目技術負責人抽選數據進行復核,確認無誤后進行歸類到其余鏈接數據表中。
(2)材料消耗報表
各工號材料消耗來源于各工號的發料數據和每月末的盤點數據得出每月的消耗數量,發料數量是根據發料單直接計提數據,月末盤點表需要項目部每月底進行材料盤點,盤點后填報月末余額,生成每個工號的材料消耗數量表。
(3)項目管理費的統計
項目管理費用統計,有每月財務填報相關數據,和分解后的周期預算進行對比,其中因涉及到有人員變動和其他外界影響,所以此項統計功能需要財務人員復核后進入成本匯總表。
(4)內部驗工及責任成本計價明細表
每月度新建生成一次,打印保存。項目名稱、單位、合同單價、成本單價讀取于責任成本明細表;責任成本本月、本季、本年、開累完成數量讀取于工程量月報表中讀取, 其中有涉及到有虛量的清單項目,需要在內部驗工計價數量一列進行更正,但是要復核確保責任成本數量列是按照實際完成數量計量,價值有設定公式自動計算,同時形成本月內部計價收入和責任成本計價金額。
7、運用信息化軟件做好對比分析
(1)將勞務合同結算的數量和單價和責任預算進行對比分析
勞務結算的項目和責任預算的勞務項目是否一致,項目一致的情況下就要確定對應項目的單價和數量是否超出相應的責任預算中的單價和數量,如果有超出預算的項目就需要做好專項分析,也是責任成本預算偏差分析的原因之一。信息化軟件就簡化了項目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也加快了責任成本預算分析的進展,也確保了項目部成本分析數據的準確性。
(2)將分工號材料消耗和分工號材料計劃表進行對比分析
調度人員每天根據完成的實物工作量錄入工程形象進度日報,掛接《計劃錄入表單》,勾選后生成《材料應耗數量表》,為物資成本核算提供基礎數據,根據應耗數量和實際發料臺賬的對比生成各工號的的物資節超分析,出具材料節超扣款單,在結合各工號掛接的分包合同歸類到對應合同中出具每一個勞務合同的材料扣款單,。
(3)將材料實際采購數量和單價和責任預算進行對比分析
材料采購單價和責任預算單價進行對比分析,如有超出責任預算單價,需要進行專項分析,采購數量和責任預算數量進行對比,加上合理損耗后如有超耗,在檢查是否有扣回勞務隊伍材料超耗的金額,如有特殊原因導致增加材料消耗則需要做專項報告說明情況。材料成本在工程成本中占比約計60%,足以證明材料成本的控制對項目成本管控影響極大,所以材料消耗一定要在過程中不斷分析、監控,確保材料超耗在合理范圍內。
(4)將實際完成產值和業主驗工計價進行對比分析
根據每天的調度日報統計生成《工程形象進度月報》,從中提取中的完成工程數量,生成《內部驗工及責任成本計價明細表》,為月度收入、成本核算提供基礎數據,根據生成的內部驗工計價、責任成本計價進行月度成本分析及責任成本預算執行情況分析。
并且每月將業主批復的驗工計價錄入信息化軟件,與系統生成的內部驗工計價進行對比,生成項目部超欠驗分析表,用于指導項目部對外計價工作。
8、做好信息化軟件對項目資金的合理運用
(1)結合項目部業主驗工計價和內部驗工計價,對比項目部資金收付情況
施工企業可以根據信息化系統里的驗工計價情況結合施工承包合同的資金支付比例的條款規定,掌握項目部資金撥付情況,是否按照合同約定進行撥付,是否開展清欠工作。
將內部驗工計價和業主驗工計價進行對比,檢查項目部是否存在欠驗情況,及時督促項目部開展清收工作。
(2)結合項目部對外的應付賬款和可付款余額做好資金調配
根據項目部對外發生業務的結算及支付情況,掌握項目部對外的欠款情況,結合業主資金撥付情況,統一調配項目資金,加強項目資金周轉利用,釋放足夠的資金時間價值。三、信息化軟件對施工企業成本管控應用實施效果
1.加強了施工企業的集約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軟件的實施,促進了公司基礎數據的有序整理和規范輸入,嚴謹的產品結構數據和工藝路線數據,為公司主體業務的正常運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業務流程使收發信息的實時性、同步程度大為提高。各主體業務功能之間實現集成,使部門間既做到信息互通,又相互聯系監督。信息資源共享的優越性,實現了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三合為一,使各部門協同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該成果管控變革目標明確:以公司為利潤中心為導向,以全方位管理變革為基礎,以先進信息系統為手段,實現廣州公司的集約化管理和整體利益最大化。成果做法系統有效明確集中管控方式,加強公司總部的推進核心業務集中化管理,優化管理流程,壓縮縱向層級;構建符合企業自身特色的“門戶導向、流程驅動”的全公司集約化管理信息平臺,固化變革成果。
有效推進了廣州公司集約化管控,提升了公司管控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控制了經營風險。成果導向性強,對于大型企業集團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管控水平具有重要推廣價值。
2.加強了工程項目成本管控能力
借助信息化工程管理軟件,借助信息技術和手段來提高管理水平,變粗放管理為精細管理,降低工程成本,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應變能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一立足之地。并不斷通過 PDCA循環模式找出影響工程成本的原因,加以改進,降低工程成本。
同樣的工程,一樣的工程價格,縮短工程竣工時間,工程成本自然降低。信息化管理軟件為物料需求計劃制定、施工能力平衡等工作提供了工程數據源,一改以往靠人工統計整理的落后手段,通過科學的管理和調度使得工程工期大幅縮短。使項目的提前完工率有所增加。
3.增強了企業管理水平,提高了員工素質
信息化管理軟件系統覆蓋了公司管理的各個層面,取代了大量的手工操作。公司單據的流轉得到合理優化,實現了經營管理數據在指定范圍內授權共享,為公司決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公司中高層管理者可以隨時動態掌握企業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合理調配資源,制定更科學合理的決策,不斷改進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競爭力。企業管理人員可從事務性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致力于實質性的管理工作,實現規范化管理,節約管理成本。要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員工素質的提高也是個關鍵。該成本管理軟件的應用,使企業學到了現代管理思想和方法,改變了企業粗放落后的傳統管理模式,這一轉變,促使企業員工不斷改變觀念、接受培訓、更新知識,增強了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提高了員工的整體素質。
作者簡介:李銳通,1972年4月,男,廣東梅縣人,本科,工程師,企業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