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成
摘 要:隨著國內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中小企業頻頻爆出財務危機,企業的發展面臨了巨大挑戰,如何識別應對各類財務風險便成為各中小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課題,因此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避免出現財務危機,保持其健康發展。
關鍵詞:財務風險;成因;控制及應對
一、引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競爭日益加劇,中小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財務風險管理也隨之突顯其重要性,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尋求生存,加強財務風險管理顯然已成為中小企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財務風險概念及種類
財務風險是企業在財務管理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存在,使其實際結果和預期結果發生背離,進而產生損失的可能性。按照產生財務風險因素的來源,將企業各種各樣的財務風險分為內部財務風險和外部財務風險。前者包括戰略風險、融資風險、投資風險、營運風險、利潤分配風險和稅務籌劃風險等;后者包括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等。
三、財務風險的成因
(1)管理者財務風險意識薄弱
中小企業出現重大財務風險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合理的組織結構有關,一般重大財務決策是由大股東獨自裁決的,這就給企業埋下了重大風險隱患,未建立有效的決策機制,對現有財務風險認識分析不足,加大了重大財務風險。
(2)未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有的中小企業不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是因考慮到成本與效益,但是沒有考慮到因財務風險而導致重大損失的后果,而還有一些中小企業則出現內部控制制度若有若無的現象,這些企業內控制度是有的或者說是不夠完善的,但最終導致其重大風險的是因相關人員執行力不夠、監管不到位,往往出現了大股東或者主要負責人一人說了算的局面,最后使得財務風險難以把控。
(3)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不高、專業知識欠缺
現在市場經濟環境日益變化,國家為了大力減輕企業稅務負擔不時地出臺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這些無疑對于財務人員來說是個挑戰,財務人員對于專業知識的更新、提升不管是對于其個人執業能力發展還是對中小企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4)財務風險分析不足
企業不同階段的財務風險是不同的,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在籌資階段主要存在償債風險;投資階段主要是投資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問題;資金回收階段主要問題是對應收賬款周轉率分析不足,相關賒銷政策制定比較隨意性;收益分配階段主要是收益分配政策不合理,只考慮股東既得利益而忽略了企業長遠利益。
四、財務風險控制及應對
(1)強化管理人員財務風險管理意識
中小企業管理人員特別是主要負責人需增強財務風險管理意識,這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長遠意義。管理人員應制定行之有效的企業戰略,在決策時要處理好成本與效率的關系,從經濟合理的角度來把控風險,制定和完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
(2)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財務風險管理系統,特別是完善企業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建立一整套有效的制衡機制,有效的制衡機制能夠在企業管理中對傳統行政手段進行有效地制約與對抗。建立起內控制度僅僅是第一步,執行該制度才是最重要的環節,在有效的監督環境下強化企業內控的執行力,不斷完善企業治理結構。
(3)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素質、專業水平及其勝任能力
企業應不斷提升財務人員素質、專業知識及其勝任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增強其風險意識,認真貫徹及執行相應的風險管理制度,把控企業財務風險。財務人員現在不僅要做好記賬報稅工作,還要對涉及企業風險隱患及時反饋給主要負責人作好防范工作。
(4)科學地分析財務風險,合理地選擇應對方案
波特在《競爭戰略》一書中指出:“形成競爭戰略的實質就是將一個公司與其環境建立聯系。盡管相關環境的范圍廣闊,包括社會的,也包括經濟的因素,但公司環境的最關鍵部分就是公司投入競爭的一個或幾個產業。”產業要經過4個階段: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這些階段以產業銷售額增長率曲線的拐點劃分,當產業走過它的生命周期時,競爭的性質將會變化。
中小企業可以根據自身企業所處生命周期進行分析財務問題,如表1所示大致羅列了各個生命周期階段企業可能出現的財務問題。
中小企業根據上述表1出現的財務問題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財務管理戰略,科學有效地規避財務風險,表2根據上述不同財務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方案。
財務風險管理是一項持續的、不斷改善的、動態的管理,中小企業只有認清自身企業現狀,再結合外部環境,才能選擇合適的財務風險管理策略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力爭將企業引上健康穩健發展的軌道中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張繼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94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7:19
[3]陳可喜.財務風險與內部控制[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2:38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