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運
摘 要:在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運行中,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已經成為整個國有資產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行政事業單位履職盡責的基本要素。如何管好用好這部分資產,使它們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是行政事業單位當前所面臨的不可回避的議題。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部門重視程度的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嚴重影響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本文根據當前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現狀,對其存在的一些較為普遍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內部控制
一、引言
行政事業單位是代表政府進行公共管理、為居民提供服務的重要機構。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資產總量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位,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多年來國家也先后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法規來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領導不重視、管理制度不完善、資產閑置浪費以及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仍較為普遍,嚴重損害了國家的經濟利益。因此,當前迫切需要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水平,保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二、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基礎薄弱
在基層有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在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上重視程度不夠,國有資產管理相關制度不健全,管理職責不明確,資產管理力量較為薄弱,很多單位都沒有專門的資產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有的單位即使配有專門的資產管理人員,但管理意識也較為淡薄,管理機構或管理人員形同虛設,沒有切實履管理職責。有些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沒有任何概念,長期停留在賬面上,沒有建立實物資產管理臺賬,也沒有對國有資產進行過清查盤點,有的資產購置后沒有及時入賬,有的資產早已報廢但沒有履行手續,導致賬實不符現象較為突出。
(2)國有資產使用和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一般都分布在不同的二級機構和部門使用,管理工作相對難度較大,致使國有資產沒有充分發揮效益,一邊有資產閑置不用,一邊還在盲目的采購資產,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由于我國體制的特殊,有很大一部分事業單位屬于自收自支性質,其資金來源渠道主要是國家法律法規授權收費而獲得的返還收入,雖然隨著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近年這類事業單位的收費功能逐步弱化并已納入財政預算體系之內,但其長期以來利用結余資金形成了大量資產,特別有很大一部分屬于經營性資產,比如投資創辦的企業、購建的經營性房產等。然而,在沒有相應的績效評價機制的情況下,管理者對企業的盈虧沒有考核目標、對房租收益也沒有較高要求,這些資產往往沒有創造出應有的價值。經營性房產長期處于閑置狀態、所投資企業經營管理不善連年虧損靠借款和補貼過日子,這種現象在基層仍然較為普遍。
(3)國有資產流失風險較高
由于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加之沒有國有資產管理監督機制的約束,致使在國有資產管理上大多都流于形式,國有資產相關管理制度不能嚴格執行,管理不善或決策失誤也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很難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由于監管不力,有些財務人員因疏忽漏記固定資產賬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人長期將便于攜帶的國有資產占為己有;有些行政事業單位領導或資產使用人發生調離、調整、退休等事項也不辦理資產移交手續,很容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還有些行政事業單位在配置固定資產時,不按規定履行相應的審批程序,也沒有進行必要的論證,僅由單位領導拍腦袋決定,造成資產重復購置、閑置浪費現象較為突出;有的單位資產處置不按程序進行,殘值不評估,處理不公開,只憑領導說了算,容易造成國有資產安全風險。
三、國有資產管理存在問題的應對措施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夯實國有資產管理基礎
單位內部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并結合本單位實際,成立由單位主要領導牽頭的國有資產管理領導組,切實將資產管理責任落到實處,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相關制度,設置相應的內部資產管理機構并配備專職管理人員,明確資產管理的崗位職責,并定期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知識相關培訓,提高資產管理人員管理水平,增強資產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強化資產管理人員的責任擔當。建立資產管理臺賬,完善實物資產信息資料,并定期對單位的資產進行清查盤點,加強與財務部門、資產使用部門信息溝通,及時對新增資產進行核對、登記確認,對已經報廢的資產及時按照程序進行核銷處理,確保賬實相符。
(2)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提高資產使用水平
1.將資產配置與預算管理相掛鉤
資產管理部門要在編制年度部門預算前將下一年度需要配置的資產統計匯總,經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領導組評估認定后,確需配置的列入年度部門預算,并嚴格按照財政部門批準的預算進行資產配置,屬于政府集中采購目錄范圍內或者達到政府采購限額標準的資產配置,一定要按照政府采購程序經由政府采購部門實施集中采購。未經財政部門預算批準安排的,一律不予新增配置資產,杜絕資產重復配置以及閑置浪費現象發生。
2.制定資產管理績效考評制度
結合行政事業單位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考評制度,明確單位負責人和資產管理人員共同為資產管理責任人,將資產管理與年度績效目標考核相結合、與單位年度預算經費相掛鉤,資產管理績效目標完成較好的單位,可以酌情增加年度相關預算安排,反之則適當削減;對資產管理工作成效突出的單位負責人和資產管理人員,以及能夠盤活經營性資產、使企業真正實現創造價值的經營管理者,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并在評先評優、提拔任用上給予優先考慮,提高國有資產管理人員以及經營管理者工作的積極性;對資產管理工作不力、經營管理不善的資產管理人員及單位負責人給予相應的處罰,增強國有資產管理者
、經營管理者以及單位負責人的管理責任,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和資本有效運營以及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3)加強內外監督,確保國有資產安全
1.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加強內部管理工作
行政事業單位要根據自身行業不同特點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完善內部管理
控制體系,對國有資產使用和管理實施全方位的監督,對資產的配置、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以及資產的清查盤點工作,分別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流程。并由專門的機構或人員定期對內控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確保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的落實和程序的規范,防止資產流失。同時要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單位內部全員參與到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每一個環節,為國有資產管理創造良好氛圍。行政事業單位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財務風險管控能力,提高內部控制力度,實現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2.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管理平臺的監管作用
自2010年開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逐步納入到財政部門的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為國有資產管理的自動化、科學化、規范化提供了基礎保障。財政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要加強與政府采購部門的協調和聯系,通過該系統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實施動態監管,并定期組織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進行抽查,檢查核對各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資產與賬薄是否一致,實物資產與賬面是否一致,資產信息變動是否及時,檢查中發現問題要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或屢教不改的,提請政府采購和財政預算部門取消當年甚至次年所有的政府采購預算及計劃安排,促進國有資產管理逐步走向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提高國有資產安全系數,確保國有資產信息的完整和統一。
3.加強政府審計的監督作用
政府審計機關在對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年度財務收支審計以及主要負責人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時,需要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納入主要審計內容,重點關注被審計單位政府采購制度執行情況、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執行情況以及操作流程的規范性情況等,對審計中發現政府采購執行不到位、資產管理制度執行不力以及操作流程不規范的,責令限期整改,并對單位負責人及資產管理責任人給予通報批評;造成國有資產閑置浪費以及損失的,要視情節追究單位負責人及相關責任人的責任,提高單位負責人和資產管理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筑牢國有資產安全防線。
參考文獻
[1]李揚. 探究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師, 2016(14):21-23.
[2]于英.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探析[J]財會學習, 2017(21):195-195.
[3]帥燕. 淺析如何實現國有資產管理的規范與效益并重[J]中國集體經濟, 2017(3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