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惠金融旨在為社會各階層提供適當的金融服務,從而使更廣泛的群體參與到金融市場當中來,讓各個階層都能享受到金融帶來的好處,真正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本文通過對普惠金融發展歷程的介紹和對普惠金融概念的解釋引出普惠金融,繼而闡釋普惠金融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研究發現,提升商業銀行服務水平,鼓勵金融創新,加強立法,普及金融知識,完善風險評估體系是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普惠金融;中小企業;融資
一、我國普惠金融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公益性小額信貸。20世紀90年代,最早出現的普惠金融模式為小額信貸,主要目的是扶貧,這樣做能幫助減緩農民的貧困,是普惠金融的本質的表現,也是扶貧的一種新的嘗試。
第二階段:發展性微型金融。2000-2005年,此階段的普惠金融的形成了有規模的金融體系,正規的金融機構也參與其中,其主要手段為介入小額信貸,自此,我國的普惠金融又邁上了新臺階。
第三階段:綜合性普惠金融。2006-2010年,此階段銀行業也參與到其中,提供支付借貸等金融服務。這也是普惠金融從“自然生長”向“非自然生長”的轉變,將普惠金融與銀行系統接軌,更好的規范普惠金融的發展。
第四階段:創新性互聯網金融。2011-2015年,在此階段由于互聯網的發展并推動金融業,形成了更便捷的新型金融業務。
二、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存在的的問題
隨著技術的不斷推進,普惠金融也在迅速發展和成熟,并產生了諸多問題。事實上,普惠金融是否真的普惠在眾多研究中有諸多質疑的聲音。普惠金融的一大目的就是消除金融排斥,而在發展過程中的許多問題限制了其作用的發揮。
(1)區域普惠金融發展不平衡
城鄉金融機構服務網點分布差異顯著、區域發展不平衡。農村銀行,ATM機等覆蓋率明顯低于城鎮。中西部地區由于經濟條件的不同,其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差異顯著,這種發展的不平衡大大的侵蝕了普惠金融的效力。
(2)普惠金融發展缺乏健全的制度規范
我國針對普惠金融發展的規章制度雖然已經提出,但還未提升到法律層面。許多針對小為企業貸款的文件不夠明確,導致企業無法切實的享受到政策帶來的優惠,那么普惠金融的效力也無從體現。在信用評估方面,難度也很大,搜集信息難,信用評估沒有基礎。
(3)金融排斥帶來的中小企業融資難成本高
實踐中經常會由于中小企業穩定性差,承受風險能力低等問題出現金融排斥,即商業銀行會變相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使普惠金融作用力受限。
(4)普惠金融要求的數據分析能力高,部分商業銀行難以達到
眾所周知普惠金融面向的是廣大社會群體,受眾廣,人員龐雜,數據難以收集和處理,需要借助大數據分析手段進行分析和處理。但是部分商業銀行的數據處理能力并不能達到期待水準,各個企業的發展情況參差不齊,缺乏符合企業實情的數理模型以解讀數據,使普惠金融的分析難上加難。
三、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普惠金融的發展給我國的宏觀調控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該辯證的對待普惠金融,深刻的認識到普惠金融對我國經濟的促進作用,對于以上提出的問題,應該從以下四個角度著手解決:
(1)普惠金融區域協同發展
政府應高度重視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及群體,因為在任何經濟震蕩的階段,受損失的往往是這些社會底層階級。政府應積極引導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予以平等對待,并積極主動的研發具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供廣大社會群體選擇,讓金融工具不再是社會上層資本社會的專屬產品。其次,應普及金融知識,恰恰是因為對金融行業的不了解才讓廣大低收入群體對金融產品避之不及。
(2)加強普惠金融基礎建設,完善體制
制度是基礎,只有完善法律才能讓中小企業能享受到稅收優惠,且有法可依。其次,要提高對中小企業的包容度,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才是普惠金融的最終落腳點。
(3)提高商業銀行服務效率,鼓勵金融創新
商業銀行應該為不同的企業量身定做金融產品,謀求共贏。在科技不斷創新的浪潮中,銀行業務被大大的擠占了,商業銀行應該積極主動的另謀發展,進行金融創新,以探尋新的出路。
(4)建立中小企業數據庫
要想切實的為其謀福利,必要的數據分析不可缺。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面向此群體的數據庫,中小企業的數據獲取困難,這給信用評級帶來了阻礙,也提高了銀行的業務成本和中小企業的貸款成本。
參考文獻
[1]蒲玉亭.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問題研究[J].時代經貿,2018,(30):82-84.
[2]耿慶峰,萬清.供給側改革視角下我國普惠金融發展評析[J].北方經貿,2018,(07):94-99.
[3]何寧.普惠金融發展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價格的影響[J].重慶社會科學,2018,(10):82-92.
[4]孫英杰,林春.普惠金融發展的地區差異、收斂性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檢驗[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8,(11):70-80.
[5]王偉,朱一鳴.普惠金融與縣域資金外流:減貧還是致貧——基于中國59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研究[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8,(01):98-108.
[6]李海燕.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5):103-108.
作者簡介:李儷平(1996—),女,漢族,遼寧丹東人,學生,金融碩士,天津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專碩,研究方向: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