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燁
摘 要:從失地農民面臨的問題出發,積極探索完善城市化進程中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措施,從而更好地健全保障體系。
關鍵詞:城市化進程;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3-0030-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89 文獻標志碼:A
1 當前失地農民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城市化進程之中,對于被征地農民來講,雖然進行了房屋安置,但是由于其文化水平較低,不能更好地適應城市的生活節奏,會在生活中面臨很多困難。下面,從不同角度出發,對失地農民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以明確當前的發展狀況。
1.1 收入問題
在實際的調查中,可以發現很多農民在失去土地之后,生活水平直線下降,主要原因是很多農民是依靠土地來提升自身的收入水平,當土地被征收之后,就不能利用熟悉的產業謀生,只能外出打工或做點小買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由于市場經濟發展不穩定,如果出現金融危機或其他政策變動,就會對自身的收入水平造成一定影響。
1.2 就業問題
從我國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進入21世紀之后,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與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相關科學技術的繁榮與進步,很多勞動密集型產業不斷減少。一些產業對于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比較低,而一些失地農民在之前只是單純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謀生,失去土地之后,工作難找,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且有些農民不能利用自身的優勢獲得生存資料,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并且,很多農民受年齡限制,出現了就業不充分的問題。
1.3 生活保障問題
對于很多農民來說,土地是其賴以生存的重要生產資料,但是很多土地往往是采用一次性買斷的方式,農民在失去土地之后,失去了原有的生產資料和依靠的產業,久而久之,就會失去生活保障。并且,被征地農民的生活壓力較大,當出現一些醫療等相關問題時,就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長期持續下去,將會對生活水平及未來的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
2 解決措施
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很多失地農民雖然得到了安置。但是,從社會保障發展的角度來看,其在就業、生活等方面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在實際發展過程中,要充分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從失地農民的實際發展需求出發,加強保障性工作建設,從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朝著科學化與合理化的方向發展。
2.1 建立健全養老保險制度
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對于相關工作的有效推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不斷加強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對被征地農民這一群體進行有效把握,加強群體性質的有效認定,根據實際的農民年齡和經濟發展狀況,制定養老金繳納和發放標準,以特殊化的形式滿足特殊的需求。可以充分讓被征地農民參與社會保障,加強養老保險工作的有效推進[1]。
2.2 充分完善醫療保險機制
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根據發展需求,不斷完善醫療保險機制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以農民為支撐的醫療救助制度,并且輔助一定的資金支撐,通過社會各界主體的有效參與,有效了解被征地農民或貧困地區農民的情況,如果出現了完全不能承受的狀況,政府可以采取完全承擔的方式對其進行有效引導。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政府要發揮自身的職能和作用,有效把握醫療保險繳納金的相關范圍,根據實際采取區別繳納的模式。
2.3 加強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為了更好地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積極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非常重要。對于收入較低的農民,可以對其進行補貼,并且,此種補貼要根據不同經濟地區的發展情況而特殊補助,加強多渠道多主體的有效投資,籌集資金,通過社會各界的扶持,有效保障農民的實際生活水平。
3 結束語
在城市化建設等相關工作有效開展的過程中,要積極從失地農民的實際發展需求出發,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因此,要從失地農民的實際情況入手,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動和諧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淑華.城鄉融合進程中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研究[J].經貿實踐,2019(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