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初中的作文教學存在諸多問題,而合作學習法作為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如果教師能創造性地加以運用,可以有效改善作文教學的現狀。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法主要有互批作文、協同寫作、班級報刊這三種形式。
【關鍵詞】作文教學;合作學習;語文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合作學習法對于中學作文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原料”問題的解決
學生在選擇材料上主要有兩個問題,一是感到無材料可選,二是選的材料不真。而合作學習,對于改善這兩方面的問題,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合作學習是人際交往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與自己的同齡人,與同班同學交流。以往學生把作文看成是與老師交流的形式,在傳統的老師“權威”下,學生往往不敢說真話,不敢抒真情。但是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面對同齡人,學生往往能夠打開話匣子,將他們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之間的探討,容易引起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為他們的寫作提供了原料。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發現原來生活中的平常事也能寫成文章,這既解決了沒有原料的問題,也解決了原料不真實的問題。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意義。合作學習作為人際交往的一個過程,能夠使學生真正參與進來,且形式多樣,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首先,多名學生面對同一個寫作任務,必然要經過探討這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出于對集體的責任心,也出于與別組和同組同學的競爭,更愿意思考,聽取不同學生的意見時,往往注意力集中。其次,在合作寫作的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往往較強,在完成寫作時,就會產生很大的成就感,這時候教師適當地激勵,多用賞識性的語言,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再次,合作學習興趣多樣,能很好地把持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參與興趣。
(三)有利于引導教師把重點放在過程上
語文教育名師黃厚江老師多次提出“作文教學要作用于學生的寫作過程”的觀點,他評價我們的作文教學“有兩頭(布置題目,批閱打分)沒有過程,教師作文教學不能對學生的寫作過程形成積極影響”。而合作學習在很多情況下,能夠改善這種狀況。首先,合作學習本身作為一種人際交往的過程,學生通過這一過程,有所啟迪,實際上是教師引導工作的一部分。學生的合作學習,就是引起想法的過程,教師把時間給到合作學習上,也就是把時間給到引導學生的思想上,使得寫作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思想這一過程上。其次,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分享寫作經驗和感受的過程,無論是寫作前的交流還是寫完后的調整修改,合作學習都能使參與其中的學生更好地獲得過程性體驗。
二、合作學習法在中學作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互批作文,在糾錯中理解寫作要求
互相批改作文,這并不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很多老師在這方面已經形成了自己成功的經驗。教師通過組織,使學生批改別人的作文,通過合作找出自身找不出的文章缺陷,以此來完善作文,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教師在學生批改作文前,要對作文提出要求,包括字詞句、文章結構、中心思想等方面,要求學生參照這些要求進行批改,取得的效果更加直觀有效。當然,互批作文不一定要固定兩名同學互批,每次批改可以換兩名學生互批,使學生對批改作文有新鮮感,激發他們對批改作文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對寫作的興趣。教師還可以組織多名學生互批和師生互批。
從學生的心理來看,找別人的錯誤這種方式是無疑會受到歡迎。并且“互批”也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競爭關系,在這種合作關系和競爭關系中,批者的思想經驗與改者的思想經驗產生碰撞,由此也產生了這種方式在寫作教學中獨有的優勢。一是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寫作要求。在多次批改作文中,學生根據作文要求進行批改,必然會加深對作文要求的理解。二是更好地喚起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學不同于自己的寫作角度,可以啟發他轉換角度思考問題,促使他們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找到寫作的著力點。三是改變學生對寫作的態度。很多學生以往在寫作中對詞句篇章不是很重視,現在文章暴露在同窗的眼下,下筆的時候自然要小心一些。事實上,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從被動化為了主動。
(二)協同寫作,在交流中提高寫作能力
比起互批作文,協同寫作中學生合作更加密切。協同寫作,就是多人以共同完成一篇作文為目標,進行合作。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協同寫作的時候,需要注意絕不是所有文章都適合學生協同寫作。如學生寫一篇議論文,大多時候并不適合協同寫作,不說兩位同學對文章的主要觀點可能存在不同見解,一篇議論文必然存在幾個分論點,學生對分論點意見完全一致的幾乎也是不可能的。在分歧大于統一的時候,協同寫作是不合適的。教師要合理地運用這種寫作教學方法,應當意識到:
一是學生有共同寫作意愿時,適合協同寫作。如在學生共同參與了一個活動,有共同寫作對象時。二是寫作任務較復雜時,適合協同寫作。如在語文研究性學習中,最后的小論文或者小組報告,應該是參與學生共同完成的,一人是無法將多名同學研究的過程和結果呈現出來的,因此協同寫作在這里就顯得必不可少了。三是這種寫作任務,不應當以應試為直接目的,教師要創造出更多學生協同寫作的機會。如讓同學們就教師的教學,一起給老師寫封建議信,或是讓學生共同對班級里開展的活動,寫一篇活動記錄等。
寫一篇文章包括選擇材料、結構安排、起草初稿和修改定稿等多個階段,學生的合作應該是共同完成某一步驟和分工完成不同步驟相結合的。如寫一篇文章,選擇材料、確定大意的時候大家共同來斟酌探討,但到了起草的時候可能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了。但如果文章較為復雜,也可以將內容的起草分攤到多人身上,每個人完成一部分的寫作,最后再整合起來。對于學生來說,在互批作文的基礎上進行協同寫作,聯系更緊密。不僅可以達到互批作文中加深理解寫作要求、碰撞思想、端正態度的效果,還可以共同完成能力范圍外的作文,在這樣的訓練中,有利于學生達到最近發展區,作文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合辦刊物,在活動中促成合作
辦班級刊物,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首先,一個刊物上有各種類型的文章,都需要學生來寫,如新聞、評論、敘事、隨筆等,為學生創造了大量寫作的機會。其次,辦一個刊物,光靠一個人是無法做好的,其中必然存在著同學們的各種形式的合作。
教師在組織進行辦理班級刊物前,應有一個合理的規劃,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教師要組織征求大家的意見確立刊物名稱、欄目分類、各欄目的負責人;二是為了班級刊物更好地舉辦,在辦刊物前,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互批作文和協同寫作,以便于在正式舉辦的時候,學生的寫作有更好的方向性,稿子質量更高,審稿過程更順利,學生更有積極性,且在活動開始后,教師要向學生強調把在作文教學中的學習所得運用刊物中去;三是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合理安排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初,可將稿子由學生初審,自己進行終審,以此來保證刊物的質量和對于學生學習的意義,之后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慢慢地將審稿完全交由學生負責。
參考文獻
[1]葉圣陶.怎樣寫作[M].北京:中華書局,2007.
作者簡介:仲佳弘,女,1996年生,揚州大學,學科教學(語文)。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