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語文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正確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提高閱讀教學效率,進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常態化的教學模式極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大大降低閱讀教學效果。基于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提高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打造良好的學習效果以及高效的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落實閱讀教學任務,提升學生語文素質。以下,本文首先對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意義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策略進行了探討。希望為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發揮一定參考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意義;應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傳統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采用以教代學的閱讀教學形式,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沒有得到激發,缺乏對文本的深入了解,閱讀量較少,對于閱讀學習的思維能力也一直被教師的標準答案所束縛,使得閱讀效率難以得到提升。基于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在讀思結合中、合作探究中獲得更長遠的發展。因此,基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應用探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應用的意義
(一)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安排與設計教學環節的過程,改變了學生被動去學、被動去讀這一教學弊端,使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過程中,獲得自我的感知以及收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是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與文本進行對話,收獲閱讀體驗的過程,通過閱讀教學的開展,學生可以在閱讀中獲得語文積累,形成自我感知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就能夠實現放手讓學生去讀,學生在小組的交流與碰撞中將得到更多的感受,并通過及時總結與反思,獲得全新的閱讀體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需要適時進行引導與幫助,就能高效完成閱讀教學任務,打造高效小學語文課堂。
(二)充分調動學生閱讀興趣
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激發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最原始動力,小學階段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閱讀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豐富的閱讀教學體驗。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基于學生年齡特點進行教學任務設計,使學生在合作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想的交流與碰撞,進行相互的學習及影響。
(三)激發閱讀思維,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指導閱讀教學幫助學生熟悉基本的語文知識,如最基礎的字詞讀音、漢字書寫等內容,并通過持續的閱讀學習深化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了解創作意圖,在循序漸進中培養學生良好閱讀思維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對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進行交流,相互學習,在了解他人的長處同時補充自己的短處,并逐漸實現閱讀思維的激發,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科學組建學習小組,明確學習任務
在開展閱讀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前,為了避免出現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的問題,教師要基于教學現狀以及學生特征合理進行合作學習小組分配,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在小組人員安排上,通常以4—6人為主,使每位學生都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除此之外,教師在學習小組分配時,還要對學生的性別性格特點進行綜合考慮。以優勢互補的小組合作劃分,為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創造良好評價,也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奠定良好基礎。除此之外,為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激發合作小組團體凝聚力,強化其團隊精神,教師可以組織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具有較強責任心以及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合作學習小組組長,在后續的學習中,負責進行任務的分配以及協調等工作。最后基于小學生的個性特征,教師還可以讓每個小組、擬定一個新穎的名字,對每位成員的責任以及目標進行明確分工,使每位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得到鍛煉。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充分發揮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習效率,教師還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明確科學合理的合作學習任務布置,避免由于任務太難挫傷學生的合作積極性,同時也要避免由于任務過于簡單而失去合作學習的意義。通過科學的學習小組組建以及明確的合作學習任務布置,為小組閱讀教學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創造良好閱讀情境,激發學生合作積極性
小學階段學生具有強烈的探究欲望,但是對于學習的目的缺乏科學性的認識,同時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覺性。基于小學生的這一特性,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過程中,為了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教師要針對不同閱讀學習內容特點,為學生創造出多樣化的學習情境,以生動形象的閱讀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中充分激發學習興趣,積極融入合作學習過程中來。例如在進行《荷花》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夏季荷花開放的視頻,以生動的圖片或者視頻形式,為學生展示滾動著水珠的碧綠的荷葉,以及含苞待放、亭亭玉立的荷花,呈現出各種荷花開放的姿態。在進行教學情境創造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探討,在閱讀完文章以及欣賞完荷花之后,總結一下作者用了怎樣的語言文字來描述盛夏的荷花,還可以用什么其他的詞匯來形容荷花。大自然不用筆和紙就能畫出這么美的荷花,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方式來贊美荷花?通過創造豐富的閱讀情境,引導學生欣賞美、感受美以及體驗美,在此基礎上開展的小組合作學習,將使學生對于荷花的美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學生的合作探究興趣被充分激發出來,取得事半功倍的閱讀教學效果。
(三)授之以漁,傳授學生閱讀方法與技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類型的閱讀文本,教師要關注閱讀教學方法以及技巧的轉變,使學生不僅愛讀,還要會讀。具體來說,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對閱讀學習過程中的生字生詞進行理解,隨后對文章進行通讀,初步感知課文大意,并通過深入探究,以及讀思結合過程對文本進行深刻了解。讓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獲得閱讀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進行課文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方式進行個性化的朗讀,如通過分角色朗讀法、分段朗讀法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刻解讀,在學生分組進行閱讀過程中,組內的其他成員可以針對學生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字音以及情感方面的錯誤進行及時指正。學貴有疑,在小學生分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通過生生互動,集思廣益,以不斷的思維碰撞提高閱讀能力。例如在進行《孔子拜師》一文教學中,學生在分組閱讀課文后,將對文章大意有大概了解,隨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組探究,為什么孔子當時已經遠近聞名,卻還要經歷各種困難去拜師,以及文章中迎候和等候之間的區別等等。通過對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內容進行分組探究,將使學生對于孔子的謙虛好學理解得更為透徹,在潛移默化中實現閱讀能力以及良好品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馬萬雄.新課改背景下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8(31).
[2]周偉.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探究與分析[J].農家參謀,2018(16).
[3]王艷華.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8(13).
附 注
本文是河北省十三五規劃課題研究論文(課題名稱:構建小學生合作學習新機制的研究。課題編號:1704238)
作者簡介:唐芳,女,1971年生,回族,北京人,本科,副高級,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