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培玲
【摘要】古典詩歌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我們的重要任務。筆者就在教學中,努力探究將古典詩歌教學與寫作能力的提升結合起來的方法。因為詩歌本身的語言就很美,而且詩歌語言短小精練,思維的跳躍性強,這都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發揮想象的空間。教學的實踐證明,這種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有了較大提升,努力使語言充滿詩意。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寫作能力的訓練,介紹我們課題組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古典詩歌教學;寫作能力;導入語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古典詩歌名篇都是經過作者的慘淡經營和千錘百煉的,是經過大浪淘沙留下的珠玉。無論是語言形式還是思想內容,都有其與眾不同、獨具一格的地方。因此含英咀華,細心琢磨感悟詩歌之美,既可以培養良好的語感,又可以吸收和積累優美的語言材料。鑒于此,課題組成員有意識地在古典詩歌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下面筆者結合實際教學和學生的練筆情況談一談幾個具體的做法。
一、詩意改寫
學生動筆進行詩意改寫,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注重細節的刻畫和表現。我們常說以細節的真實打動人心,可是在學生所寫的敘事性的作文中往往缺乏細節,大多是交代性的文字,越來越不會細致性地刻畫,因此也很難打動讀者。針對這種現象,我們在教學古典詩歌的過程中有意地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幾乎我們的每一篇課文的學案都設計這樣一個練筆的題目。因為詩歌本身的語言就很美,而且詩歌語言短小精練,思維的跳躍性強,這都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發揮想象的空間。
看到這樣的題目,有的學生一開始會有畏懼心理,擔心自己寫不好,所以我們在課堂上就先讓寫的快的學生和大家分享,之后是老師的點評,聽過同學改寫的文字之后,大家都有了躍躍欲試一比高下的沖動,紛紛主動站起來展示自己所寫的內容。聽到寫得精彩的片段,學生禁不住嘖嘖稱贊,展示的學生受到了肯定和鼓勵,聆聽的學生也感覺受到了啟發,享受了文字之美,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表情愉悅,有的學生課上來不及交流,下課就拿給老師讓老師給點評。實踐證明,這種古典詩歌的教學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不僅讓學生對古典詩歌產生了較濃厚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謂是一箭多雕。
如《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改寫:
問題:下闋前五句記夢。請你以蘇軾的口吻進行描繪,運用想象,越細膩逼真越好。
1.月光皎潔,浮動暗香,我一襲白衣只身回到家鄉。一切都好似從前那般光景,不曾改變。我心心念念的弗兒,你過得怎樣?我邊想邊走至自家門前,屋內還有亮光,便見我那嬌妻坐在小室的窗前,依舊美麗,依舊嫣然,依舊笑靨如花,只見那纖纖玉手握著當年我刻給她的木梳一遍又一遍地穿過秀發。弗兒啊,你是否也如我思念你一樣思念著我呢?我走進屋內,一切如常,我們靜靜地望著彼此,有千言萬語在心間,頃刻間,所有的思念與牽掛都化作這決堤的淚水,任它灑落衣襟。我擁你入懷,柔聲說:“弗兒,我回來了。”(邢安琪)
2.夜,悄悄地來了,心中因沉重而入睡很快。夢,也悄悄地來了……我回到了我的家鄉,那里依舊很美,走到家門前,忽然看見小屋的窗前有愛妻那美麗的身影,她正在用手輕拂耳旁的散發,梳子緩緩地從秀發中穿過,一次又一次……你感受到了我的存在,猛然轉身,我們四目相對,卻無法言語,只有那淚簌簌地落,心陣陣的痛……(馬振一)
3.穿過風,越過云,越過塵世間所有細小塵埃。時間停擺,往事歸來。一陣南風起,思念如風,穿過指尖。華發隨風揚起,兀的一束亮光,我忙抬手遮眼。當一切歸于平靜,睜開眼,我竟回到了我們曾經生活的地方。一切還是最初的樣子,順從記憶,踏過青石板,輕推籬笆門,走到當初你我朝朝暮暮的軒窗下。低眸向里看,你正像昨日般梳理著鬢角,你猛地回頭,似有千軍萬馬在我心里奔騰,激動讓我顫抖。雖無言,任憑涕泗流,唯有與你緊緊相擁。(郭林超)
學生的才華有時讓老師很驚嘆。學生在對詩歌做這樣的描繪時,必然帶著自己對詩歌的感知,這樣做既可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興趣,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一箭三雕的事,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二、擬新課導入語
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讓學生嘗試寫新課導入語,小組交流選寫得最好的與大家分享。因為平時都是老師自己導入,這會兒把這個機會和權利給了他們,學生非常感興趣,組內展開熱烈討論,集思廣益,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最后,學生讓我把我寫的先念給他們聽,想和我比試,我同意了。結果證明學生的文采果然不凡,把老師都給比下去了,真是人多力量大啊!
下面分別是我和幾個組的同學寫的導入語:
黃岡被貶數載,兩度游覽赤壁。面對大江,面對故壘,他叩問歷史,審視個人命運。雖處人生低谷,卻努力從中突圍。在黃岡,蘇軾的生命得以精彩綻放!在這里,創作出一篇篇精彩華章,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豪放派代表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高一七班第三小組杜彥星:
藏頭詩:我欲自嗟還不敢,愛君才氣兩俱全。蘇家門內三詞客,軾轍洵聲震文壇。
第二組:
古代許多文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憂蒼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和。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蘇軾被貶黃州,心境卻淡然開闊,創作了一篇篇詩詞佳作,更是別有一番風韻。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念奴嬌·赤壁懷古》的世界,和蘇軾一起沉浸在赤壁懷古的感受中。
第五組:
月光灑脫,漫步江邊,大浪襲來。境界縹緲,與客飲酒相聚,念歌女美音,嘆人生失意,憶少年凌云壯志,惜今日華發早生。賞山河壯麗,仰周郎赤壁。此刻,古文人心志如何?請讓《念奴嬌·赤壁懷古》來為你揭示。
劉睿:
這是人生失意者的淺吟低唱,這是心志不滅者沉寂后的再生,東坡用他的成熟書寫了明亮而未曾刺眼的豪情。千百年后的今天,他的淡然深情仍飄蕩我懷,氤氳我心。不笑,不怨,不嗔,不怪,只對酹江月,悄然化去心中哀愁。這便是蘇軾,只用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便迎來了他繁花滿開的花季,且笑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王鑫:
逝者如斯,奔流不息的長江水呀,穿越了茫茫時空,帶走的是故事,留下的是傳奇。歷史長河中,有過這樣一位文學巨匠,他被迫來到黃州,但未因此消沉,他就是蘇軾,蘇東坡。面對三國赤壁,他贊嘆英雄人物,借他人酒杯澆自己胸中塊壘。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體會這首被世人公認為豪放派的代表詞作《念奴嬌· 赤壁懷古》。
第八組平雨欣:
當亙古的歌謠在那皎潔的月光下響起,天地間洋溢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當兩個并肩的身影在那庭院里緩緩前移,窗前月下氤氳著“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愜意;當漸漸蒼老的他“密州出獵”,平崗上回蕩著“左牽黃,右擎蒼”的豪邁氣概;當他游覽赤壁,在那幽靜的環境中,一首千古絕唱響起,一篇絕世佳作誕生,一種豪邁意氣散發。他就是蘇軾,蘇東坡。高歌“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恢宏氣勢,懷想公瑾當年的雄姿英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豪放風格代表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這種新的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嘗試,讓我竊喜,也讓學生品嘗到了創作的快樂,學生愿意表達,需要教師給他們一個良好的契機和平臺。聆聽同學的優美的文字,對其他同學來講也是一種享受和促進,有學生在周記中寫道:“上語文課真的是一種享受,特別喜歡課上分享寫作片段的環節,聽著同學寫的漂亮的文字,心想:何時我也能和大家交流我的文章呢?”可見,這樣的教學設計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的,作文教學不僅僅是在兩節作文課上進行的,而是貫穿在教學中的各個時段。
三、賞析名句
我們學的每一首經典詩作都因它的一個或幾個名句而為人所熟記,因此賞析詩歌有時就是重點賞析名句。首先給學生做好名句賞析的指導,再給學生規定時間寫賞析,組內交流,班內交流。每當這個時候就是組內交流最活躍的時候,因為這已經不僅僅代表個人了。下面是學生的精彩賞析:
賞析“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性德《浣溪沙》)。
黃昏時分,我又不自覺地立于你的窗前。現已時值初秋,秋意漸涼,你知道嗎?你的窗子緊閉著,我不甘心的打開,里面怎么沒了你的身影。我看著屋內的一切,你用過的銅鏡,你坐過的藤椅……那日我醉酒貪睡,你淺笑著守在床邊為我輕搖小扇。往日情景浮現,朦朧卻又清晰,仿佛觸手可及你垂下的發絲,甚至還響起你我賭書的笑語聲,我知道這一切只是虛無,可它們卻真實地敲打著我的心。
我知道你再也聽不到我說話了,可我多想問問你,為何走得這般急,這般決絕,留我一片孤影,一顆殘心,守一世孤寂。也許是累了,卷了抑或是痛了,我的多情的心如今已是沉默了,靜寂了。原諒我現在才懂得死亡是如此冰冷堅硬的東西,傾我一生一世念,也換不來一個你。你是我無法挽回的過去,我是你無法擁有的現在。我抬眼觀望,落日的余暉似一泓支離破碎的血影流淌在黃昏的天幕邊緣。又是一陣秋風起,枯黃的樹葉蕭蕭而落,似一只只紛飛的枯葉蝶從我眼前飛過,我多想再一次哭喊,再一次掙扎,再一次叫你的名字。殘陽已漸漸隱沒地平線,我應該明白你再也不會出現了!我頹然跌坐在地上,無力地看著最后一點余暉散盡,黑暗一滴一滴緩緩滴入天空,不緊不慢地擴散開來,水藍、深藍、黑藍……我終于墜入無邊的黑暗了。
我任由淚水在臉上劃出淚痕,在心里掀起巨浪,我只能一遍一遍地告訴自己,一切都回不去了。當時只道是尋常,如今追憶已成傷,殘陽孤影苦思量,愿如初見守空堂。
——竇瑞晗
當秋風呼嘯,獨自佇立在蒼涼而又凜冽的西風里,內心的孤寂又有誰能懂?當片片黃葉紛飛,坐在刻著花紋的窗戶前,任西風亂在臉上。當夕陽西下,沐浴在余暉中,看著那被染紅的半邊天,不禁想起了你,想起了我們的曾經,喝醉酒的我沒有被驚擾。可時光不再,往事不再,溫馨不再,平常事已變成求之不得的幻想。內心充斥著思念與悲涼,我好想你,你知道嗎?
——平雨欣
四、寫讀后感悟
教學中僅僅進行片段的練習是不夠的,還應該注意完整的篇章的寫作,畢竟還要考慮到謀篇布局的問題,我們以為,讓學生寫感悟是較好的練筆方式。學生的經歷不同,閱歷有異,領悟力不同,感悟自然也不盡相同。這樣的練筆方式也真正能夠提高學生的提煉寫作素材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整體的寫作水平。效果是較明顯的,在考試中也能體現出來,學生的寫作能力與以前相比的確有了較大進步。
下面是學生的文章:
當時只道是尋常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題記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詞中所敘納蘭性德與妻子生前的生活場景,在妻子去世后卻成了詞人生命中最美好的追憶。
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很多看似平常的生活情景,在擁有時我們總會等閑視之,而一旦成為追憶,往往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現在回首初中三年,只覺得時光匆匆。九月流火,我邁進校門;炎炎夏日,我走出校園。那時只覺得畢業遙遙無期,可沒想到轉眼就各奔東西。多少節自習課只是拿出書隨手翻著,多少個課堂只是靜靜地望著窗口發呆。暑假的深夜里總會被夢中的中考驚醒,淚水開始順頰而下。
我們也像張岱一般,懊悔過當日的荒唐。那引張岱尋夢的西湖,也許就是落第者心中理應苦讀卻終荒于嬉的寒窗。然而我們只能懊悔,卻再也換不回“尋常”了。
“如果你為錯過月亮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璀璨的群星。”與其一味攥著“當時只道是尋常”,倒不如珍惜當下的尋常,不再讓自己的追憶滿是苦澀的悔恨,錐心的痛苦。
流年暗中偷換,歲月有著不動聲色的力量。眼前的人事,轉瞬即是明日最應珍視的尋常。
——七班? 劉天岳 (隨筆)
在我們日常的教學中,應該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上多動腦筋,注重學生各種語文素養的培養。相信我們的學生,他們可以變得很優秀。給學生一個平臺,他們會還給我們驚喜!
以上是筆者在古典詩歌教學和寫作能力提升關系方面的一點心得,和同仁交流,希望得到大方之家的批評指正。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