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童話閱讀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利用童話故事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從以學生為本的角度考慮,用童話閱讀教學的方式來呵護童真。童話故事是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來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讓故事里的各種事物都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使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充滿想象,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基于生本視角對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實踐進行了探究分析。
【關鍵詞】生本視角;小學;童話閱讀;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生處于一個心理和生理都沒有發育完全的階段,對世界的認識大部分來自于學校和課本,所以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即使認識到了童話閱讀的重要性,在實際的教學中如果不能夠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學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就需要教師結合生本的教育理念,對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進行創新和改革,讓小學生能夠在童話閱讀中真正有所收獲。
一、生本視角下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利用不同的方式來調動小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童話故事的特點就是形象生動,將沒有生命的事物擬人化,使故事情節變得更加有趣,因此,通過童話故事閱讀來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方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結合生本教育理念來進行語文童話閱讀教學,根據小學生的發展特點,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小學生在童話故事閱讀學習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小學生能夠學會閱讀,對閱讀產生興趣,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二、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出現的問題
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首先,大部分教師對童話故事沒有正確的認識,不能正確地看待學生看童話故事書,認為對學習沒有幫助,沒有將童話閱讀教學轉變為對學生的成長和思想的教育,忽略了童話故事本身的文學內涵和人文精神,導致在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學科素養的培養和提升。而且部分教師過于注重課堂趣味性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童話閱讀故事的講解并不是很充分和完整。
三、生本視角下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一)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小學生是有一定的認知能力的,童話故事利用自身的特點將一些對小學生來說比較深刻和難以理解的道理用生動形象的話語和圖片演繹出來,幫助小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教師在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中要注重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小學生好動的特點來創設相應的童話情境,讓學生自己來表演,進一步加深小學生對童話故事的理解。例如在講童話故事《逃學的小豬》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自己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過故事的主題結合小組之間比賽表演的形式來讓學生表達出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理解,進而做到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在表演結束后,教師經過簡單的點評和對故事所講的道理的深入挖掘來使學生對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徹。
(二)創新教學,增強學生的閱讀感悟
閱讀對學生的想象力有很好的啟發作用,是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啟發學生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制因素的,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方式來讓學生在閱讀中得到更好的提高。比如讓學生以講故事和閱讀相結合的形式來理解童話故事,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自己獨立地對文章進行理解和概括,進而用自己的方式如講故事的方法理解文章,最主要的是要誘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比如在《神筆馬良》這個故事中,教師通過在課前對學生的預習指導,讓學生自主對課文先進行簡單的學習,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將自己想象成馬良,通過自己的理解將這個故事講出來,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的感悟能力。
(三)教師要勤于反思,提高教學能力
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還要善于從實際教學中發展問題,勤于反思。在以學生為本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對其進行正確的教學引導,盡量做到個體和整體的統一。小學三、四年級以上的學生已經能夠完整地閱讀簡單的文章了,教師要在童話閱讀教學中給予適當引導,讓學生學會和掌握閱讀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要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閱讀掌握情況,進而不斷地探索創新教學的方式,實行個性化的教育。教師在反思的過程中也能夠無形地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使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通過童話閱讀培養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
小學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只有學生學會理解、學會閱讀,才能夠將學習到的閱讀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進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有效地提高語文的學習效率。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基本可以對簡短的童話故事進行一定的自主閱讀和分析,但是因為其年齡的限制以及生活經歷較少,對故事的分析品讀比較淺顯,因此教師在進行童話閱讀的教學當中,要改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分析,使學生能自主地融入故事中,讓學生能夠有自己獨特的認識和見解。例如在閱讀《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小女孩自身的角度和路人的角度來解讀,結合當時小女孩所處的時代和社會,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沒人買她的火柴,再結合小女孩的生活遭遇聯想到學生自身,幫助其養成一個通過閱讀實踐來感悟童話故事、把握童話人物形象的習慣,以此達到提高小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的目的。
四、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科目是小學階段的基礎性課程,而童話故事對小學生來說是認識世界的重要渠道,小學生從童話故事中可以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和世界的奇妙。教師在語文童話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加以引導,通過不同的方法,結合實際,利用童話故事的情節來讓學生提升審美能力,從而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蘇浩盛.生本視角下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策略[J].江西教育,2017(24).
[2]肖水英.生本視角下的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J].新課程(上),2017(5).
[3]王紅嬋.淺談生本視角下的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J].好家長,2016(38).
作者簡介:何智謀,1981年生,廣東從化人,本科學歷,中學二級,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生本閱讀教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