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核心素養是現階段教學的關鍵任務,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應依托語文學科教學,做好學科德育滲透,基于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深入感悟、理解文本主旨,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實現“立德樹人”。本文以《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教學為例,對“引導合作探究,關注德育滲透”理念的實施策略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探究;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案例背景】十九大提出,“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新時代背景下,“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和基礎,為做好“有質量的教育”,也為實現“立德樹人”,就需要重視學科教育時德育的滲透,關注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啟發和鼓舞。而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關鍵,就是契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趣味的情境,提供給學生良好的機會和支架,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經歷學習的過程,有效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學生在深刻感知的過程中,感悟知識的內涵與價值,在深入學習中獲得深刻認知,滲透立德樹人,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提升學習質量。本案例以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 《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教學為例,對“引導合作探究,關注德育滲透”教學理念的實施策略進行了探究。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分發預習單,鼓勵自主學習
《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新課教學前,教師設計了預習單,讓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學生在課下完成預習單,并在新課教學開始階段,教師為學生預留小組合作交流,分享預習成果,整理預習中的疑難問題的時間。預習單內容如下:
(1)學習課文中生字、生詞,記錄在摘抄本上。(2)用一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它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么?簡單說出來。(3)小駱駝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先怎樣再怎樣最后怎樣了?嘗試用3個詞語表示。(4)嘗試表演這個故事,感受小駱駝的心情。(5)小駱駝和媽媽是靠什么走過大沙漠的?(6)如果從沙漠回來,小駱駝又遇到小紅馬,它會對小紅馬說什么呢?(7)這篇課文給你什么啟示呢?你覺得生活中你應該怎樣?(8)預習時的疑惑與體會。
學生參與課前預習,運用批注式閱讀法進行預習,并做好整理記錄。
【評析】分發預習單,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支架。也為學生的合作探究提供了平臺和輔助,屬于課堂教學學生合作探究的基礎和前提。預習單的設計需要基于教學內容和目標進行,關注學生德育的啟發及三維目標的實現。
片段二 ?引導合作探究,經歷學習過程
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整理預習的成果。之后分小組呈現預習收獲。分享收獲后,各小組再將小組內整理的遺留的疑難問題呈現出來。整理的問題,較為核心的有:(1)小駱駝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先怎樣再怎樣最后怎樣了?(2)小駱駝和媽媽是靠什么走過大沙漠的?(3)如果從沙漠回來,小駱駝又遇到小紅馬,它會對小紅馬說什么呢?學生合作探究,運用批注法進行閱讀,一個個問題解疑。畫出了文章中描寫小駱駝心情的詞語“委屈、擔心、自豪”,并用一句話說出來。之后教師啟發學生分角色朗讀,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小駱駝的心理。并運用畫圈圈、列表格的方法,解決“小駱駝和媽媽是靠什么走過大沙漠的”這個問題。
創新想象和聯想,創意設計小駱駝走過沙漠后對小紅馬的話。教師預留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創意想象、聯想并表達。在角色表演中發展學生寫話、說話能力。
【評析】依托預習單,學生展開課堂上的合作探究。教師少教多學,在學生遇到疑難問題后,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啟發、鼓舞和點撥及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深入合作探究,解決重難點問題。需要教師合理把握,科學預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片段三 ?整體感受表達,巧妙滲透德育
師:課文學習到這兒,大家還記得,為什么小駱駝最初很委屈嗎?也就是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誰能說說看?生:當小紅馬說小駱駝很丑的時候,小駱駝覺得很委屈。師:是呀,這就是故事的起因,外表不美麗,讓小駱駝委屈。我們按起因、經過、結果梳理一遍吧!關鍵詞是“委屈、擔心、自豪”。
當( ? ),小駱駝覺得很委屈;當( ?),小駱駝感到很擔心;當( ?),小駱駝感到十分自豪。
師小結:大家發現沒有,“委屈、擔心、自豪”是小駱駝的三種心情,心情在不斷變化,這三種心情將課文串聯了起來。師:有誰能根據起因、經過、結果,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嗎?
給學生時間,學生運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講故事。
師:是呀,大家講得非常棒。小駱駝雖然難看,但它身上的這些看似難看的外表,在沙漠中用處卻很大。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判斷事物的美丑,不能光看外表,還要看到它有用的一面呢!師:有誰能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告訴大家 “看待事物不能光看外表”?
給予學生分享故事,分析、品評《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內涵與主旨的時間,讓學生在分享與點評的過程中,契合生活實際,深刻領悟文本內涵。
【評析】將時間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用關鍵詞和自己的話,將故事講給大家聽,有效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在學生深入學習文本后,對學生進行契合生活實際思想的啟發、鼓舞,滲透德育,落實了“立德樹人”。
【案例反思】“引導合作探究,關注德育滲透。”小學語文教學時,要契合新課改理念,將課堂還給學生,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創造條件和機會,提供平臺和支架,鼓勵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分享展示,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有效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學會學習的核心素養。同時,還應結合語文課文,創新聯想和想象,教師巧妙對學生進行思想的啟發和喚醒,滲透立德樹人。
結合《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教學案例,總結經驗如下:
1.自主合作探究,發展學習能力。新課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關注學生的自主學、合作學與探究學,鼓勵教師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支架,讓學生參與自主合作探究,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在新課改的思想及提升學生學會學習的核心素養目標導向下,小學語文教學為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新知內涵,學進去,實現深入學習,就需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
2.契合生活實際,滲透立德樹人。知識來源于生活,也要回歸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指出,知識應來源于生活實踐,要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運用活的素材、活的方法,學習活的知識,而且要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學,既要凸顯出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也要凸顯出其人文性,應契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滲透立德樹人,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生活案例,引導學生學習課程知識,還要鼓勵學生回歸生活,運用知識改造生活,提升生活質量。
3.關注三維目標,優化教學質量。三維目標,是新課改提出后,全新提出的教學目標整理策略,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新課堂應設定好教學的三維目標,基于教學內容、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學情設定,將三維教學目標作為導航燈,進行教學的創新設計與實施,應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三維目標的設計。在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時,也要對學生進行方法的啟發,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掌握方法與技能,同時要注意德育的滲透,重視學生良好道德修養的培養。
總的來說,這一課的教學設計,關注了“契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興趣導向下積極參與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并鼓勵學生運用知識服務生活,滲透立德樹人,實現了“有質量”的教育。
作者簡介:馬璐璐,女,1988年生,江蘇揚州人,本科,揚州育才實驗學校,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差異性。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