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登水
【摘要】漢語是一種有著幾千年傳承歷史的語言,是世界上獨有未中斷過的語言,因此漢語的學習要盡量往回看。本文嘗試從文言虛詞“其”的用法開始,探究文言元素在現代漢語中的運用,分別從“其”的本源、在古漢語中的用法、現代漢語的傳承、現代漢語中的錯用現象等幾個方面加以闡述。希望能觸碰語言流轉的本源,也希望對學生學習漢語有一定的幫助作用,特別對學生寫作帶來一些鮮活的因子,讓傳統文化綻放新的光芒。
【關鍵詞】文言虛詞;其;現代漢語;運用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一、追本溯源
“其”是一個假借字,本字為“箕”,甲骨文的寫法是 ? ?,這是一個象形文字,像一個裝東西的器具,下面是捧著的雙手,中間是一個裝東西的竹器,上面三點代表所承載的物品,這類物品大多是細小的東西。“其”是從“箕”中假借而來,作為代詞使用。
“其”在甲骨文的寫法是 ? ? ,去掉了下面的雙手和上面表示物品的三個點,到金文時期,在下面增加了聲符“丌”(jī)
,從此就成了專門的代詞。
“其”在文學中的大量運用首先出現在《詩經》,如“逃之夭夭,其葉蓁蓁”“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其桐其雨,其實離離”等。之后,“其”字被大量使用在文章當中,作為代詞、助詞或語氣副詞出現,現代漢語中仍舊保留一些用法。
二、用法探究
(一)“其”在古代漢語中的用法
“其”在古代漢語中主要做代詞、副詞,有時也出現連詞和助詞的用法。在中學教材中,《師說》《游褒禪山記》兩篇文章出現較多,分別使用17次、20次。
“其”作代詞可以分為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兩種,人稱代詞又可作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代詞兩種,第一人稱代詞指“自己”或“自己的”。如《游褒禪山記》中“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第三人稱指“他”“它”“他們”“它們”“他的”“他們的”“它們的”,如《師說》中“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吾未見其明也”。
“其”作指示代詞,可以翻譯為“其中”“其中的”“那”“那個”“那些”。如《游褒禪山記》中“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蘇軾《石鐘山記》中“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的“其”可以解釋為“其中”。
“其”作副詞,表達反問、祈使、揣測語氣,分別相當于“難道”“怎么”“還是”“恐怕”“或許”“大概”。“其”作語氣副詞,往往與“乎”“歟”“也”等句末語氣詞異同使用,如《游褒禪山記》中“其孰能譏之乎”,《伶官傳序》中“爾其勿忘乃父之志”,《師說》中“其皆出于此乎”。“其”作連詞,可以表示選擇關系和假設關系,比如《逍遙游》中“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送東陽馬生序》中“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作助詞主要湊音節之用,比如《離騷》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 ? 兮”,《詩經·邶風》中“北風其涼,雨雪其雰”。
“其”在古漢語中通常出現的固定結構有“何其”,指怎么那樣,為什么那樣,用在疑問句中;或者表示程度高,通常翻譯為“多么”,如《伶官傳序》“何其衰也”。“極其”,形容特別;非常;極點地去做某事,也形容十分到了極點的事。語出宋朝張栻《贈學士安國公敬簡堂記》:“人之才力雖極其大,終有限量。”“惟其”出自明代劉基《郁離子·虞孚》,表示因果關系,和“正因為”近似,原句為“是故失意之事恒生於其所得意,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其他如“其次”“其先” “其間”“其后”“其內”“其外”“其中”“其他”“其余”等,基本與現代漢語無異,不做贅述。
(二)“其”在現代漢語中的用法
“其”在現代漢語中出現成熟的第三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用法,其做第三人稱代詞“他”“它”講,主要充當分句或者主謂結構的主語、兼語句或雙賓語中的賓語。王力教授說:“‘其字不能用于純粹的主位,只能用于包孕句里,作包容句子的主語……近代漢語的遞系式里,‘其字又可喲弄為次系的主語……但是,‘其字決不能作簡單句的主語。”“其”作為定語,應用比較多,相當于“N+的”形式,這種形式較為簡潔,可以調節句子的韻律,形成雙音節或四音節結構。這里略舉林語堂先生兩篇文章的幾個句子為例:
(1)煙灰靜悄悄的落在銅壚上,其靜寂如同我此時用毛筆寫在紙上一樣。(《秋天的況味》林語堂)
(2)穿衣盡可隨便,吃飯任擇餐館,隨意樂其所好,暢情欣賞美善——誰來理你?(《說北平》林語堂)
現代漢語中使用“其”字,主要是為了避免重復,使行文更加簡潔,句式更加整齊,有韻律,顯得有文味。更多“其”的使用還在成語中,這里將帶“其”的成語稍加整理,歸納如下:
1.助詞,湊音節。隱約其詞、夸夸其談、支吾其詞、突如其來、果不其然、兩全其美、勉為其難、不厭其煩、舍我其誰、二三其德、神乎其神、懷璧其罪、含糊其詞、杼柚其空、嚶其鳴矣、闃其無人、日月其除、其奈我何、微乎其微、永世其芳、翩其反矣、歲聿其暮
2.代詞,人稱或指示代詞。其貌不揚、死得其所、名副其實、不計其數、自圓其說、自食其力、各行其是、鄭重其事、若無其事、恰如其分、出其不意、適得其反、莫名其妙、適逢其會、身臨其境、坐享其成、其樂融融、首當其沖、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各為其主
3.固定結構。何其衰也、何其毒也、豈其然乎
三、現代漢語中“其”的錯用
1.“其”作定語時,本身帶有“的”的意思,如果在“其”的后面加“之”或“的”屬于多余。比如他指出,那所公司必須學習富寧公司先進的管理技術,取其之長,補己之短。顯然作者希望構成四字句子,顯得整齊,弄巧成拙,正確的表達應該將“其”換成“人”,原句變為“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再比如云南省在醞釀編寫一部《云南普洱茶史》,增加人們對其的了解,“其”與“的”就重復了,應該直接用“普洱茶”代替“其的”二字。
2.“其”作主語時,只能作為分句內主語,或兼語中的主語,如果沒有明確這一點,隨便使用“其”作主語,將帶來使用的錯誤。比如據佘小年本人供述,其是在2010年3月去江西蘆溪縣找王林消災的。回來后即打電話給某“中”字頭特大建筑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要其匯款150萬給王林“修廟”。這句中的“其”雖然不影響意思的表達,但讀起來怪怪的,像掉書袋,只有改為“他”才符合語言表達習慣。
3.固定結構“何其”“及其”使用錯誤。“及其”后面的“其”是代詞,后面部分與前面不應該是并列關系,而應該是進一步表述,如我國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及其運動能力的調查研究,這里的“其”不是指體質健康,而是指我國中小學生,讓人費解,正確的表達應該是“我國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及運動能力的調查研究”。“何其”在現代漢語中通常作“多么”講,有時使用不當,會變成“教育的發展需要何其人士的努力,教育的進步需要何其專家的指引”,這里誤將“何其”理解為“多少”,從而導致文句不通。
四、“其”的使用訓練
運用“其”字替換下面文段中的部分內容,然后比較前后行文的不同。
夏蟬無聊地賣弄自己干澀的喉嚨,唱著不為人知的歌;碩大的荷葉撐著碧綠的陽傘,優雅地看行人來來往往;天空懶得理會太陽的歇斯底里,依然不吐一片云朵;別的人早早尋得了陰涼之地,白松在天地間只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不明白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曾經一同打拼的兄弟,關鍵時候出賣自己,他想過以同樣的方式出賣兄弟,但發現做不到。這樣的天,這樣的事,他感覺要這樣煎熬地活著,不如早些了斷。
【解答】“自己干澀的喉嚨”可以改為“其干澀的喉嚨”;“別的人”可以改為“其他人”;“這中間”可以改為“其中”;“以同樣的方式出賣兄弟”可以改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要這樣煎熬地活著”可以改為“與其這樣煎熬地活著”。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