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昊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家硬實力在穩步提高,國外敵對勢力先后提出“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的觀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又會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如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提升國家軟實力成為我們當今和今后需要探討的問題。通過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論的指導地位、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充分開發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推進國內政治體制改革、完善我國外交策略、提升區域軟實力等路徑來探究提升國家軟實力的效用,進一步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民族自信。
國家軟實力首先表現在政治體系、社會制度、民族士氣、文化(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等)、價值觀念、發展模式的國際影響力與感召力等具體體現;也表現為主體與客體之間此消彼長、互相依附的權力。國家軟實力具有如下特征:首先體現在它的客觀性,具體表現為文化力和制度力;其次體現在它的主體性,具體表現為吸引力和認同力;再次體現在它的相對性。
國家軟實力不等同于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作為國家軟實力的核心要素,是衡量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歷來是學界研究的重要內容。此外,區域軟實力的提升也是提高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途徑,體現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創造力。文化軟實力不是說只要與文化相關的內容都是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中的文化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文化不僅包括精神文化(包含非物質文化),還包括物質文化。例如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經濟形態不能與文化軟實力混為一談。提升文化軟實力包括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等四個方面;在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過程中,我們要處理好文化軟實力與區域軟實力之間的關系,避免文化軟實力和區域軟實力失衡發展。
通過近年來國內學者對國家軟實力的探索,我們分析得到提升國家軟實力的一些具體路徑,分別是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化的指導地位、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和進一步擴大開放、完善我國外交戰策略、充分開發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提升區域軟實力(區域文化、區域形象、人口素質、公共服務)等。
2.1 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化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她具有科學性、開放性、創新性,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多種意識形態出現,不乏有一些反馬克思主義聲音的出現,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相繼出現的逆全球化現象,這就要求我們始終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論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決反對多元化指導思想的錯誤觀點。
2.2 堅持共產黨的領導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必須增強“四個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九十多年來,共產黨人為了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無論經歷順境還是逆境,都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團結帶領人民穿過一道又一道艱難險阻。因此我們說中國共產黨永葆先進是立黨立國的根本,堅持黨的領導對全面提升國家軟實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3 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程序化……。因此積極推進國內政治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創新監督管理方式,努力建設百姓滿意度服務型政務對于提升國家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2.4 全面深化改革和進一步擴大開放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應邀出席了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開放共創繁榮 創新引領未來》的重要主旨演講,他談到:“改革開放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歷程”,“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改革開放40年,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人民收獲了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因此,蹄疾步穩的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在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積極推進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既不走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推進“亞投行”、“一帶一路”的建設,加快海南經濟特區的建設,穩步推進自貿試驗區的建設。
2.5 完善我國外交策略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時代的主題并沒有發生改變,和平與發展依然是當今時代主題,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我們需要同各國一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我們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通過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繼續發揮大國負責人的態度,讓世界看到中國的智慧和力量,進一步提升國家軟實力。
2.6 充分開發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文化就如同失去了靈魂,同樣,一個國家如果如果文化強盛,那么這個國家就會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彌足珍貴的痕跡,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延續至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也被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因此,沒有對文化的認同感、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積極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做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足現實,面向世界。
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中,孔子學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6個國家(地區)建立525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孔子課堂。因此,積極開發我國傳統文化對提升國家軟實力具有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做到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工作領導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通過國家軟實力的提升帶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2.7 提升區域軟實力
提升區域軟實力對國家、企業和個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國家層面來看,提升區域軟實力有助于提升區域文化、政府公信力、特色文化感召力、區域的吸引力等;從企業層面來看,提升區域軟實力有助于塑造企業文化、提升企業凝聚力、團隊協作和創新能力;從個人層面來看,提升區域軟實力更在于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對未來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城市中,積極打造智能型政府,放管服結合,讓百姓從“少跑一扇門”到“只進一扇門”;在鄉村中,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進鄉村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強鄉村文化建設。
因此,我們要力求克服資源、要素分布不均衡的情況下做到整體優化,彌補局部差異,這樣才能形成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整體效應,進一步提升國家軟實力。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