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丹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為了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為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針對高職院校五年制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現狀,本文提出了一些教學策略改革及反思。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對能熟練使用英語的高級人才日益增長的需求,人們開始越來越注重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在2000年的時候,高等教育部頒布了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此外,高職院校培養目標也對學生的應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都引起了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
2.1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大學英語教學要求
自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成立以來,各屆領導高度重視學校特色建設。凝練了德宏師專“三性一化”(民族性、師范性、應用性、國際化)的辦學特色和 “立足德宏,面向全省,輻射緬甸及周邊地區”的辦學定位。德宏師專外語系落實學校特色要求,旨在為德宏州面向東南亞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培養合格的大專人才,這就要求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幫助學生打基礎提高通用英語水平上,而是要把重點轉變到幫助他們運用學到和正在學習的英語為他們當下的專業學習、研究和今后工作服務。
2.2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目前德宏師專大學英語教學分為三年制和五年制兩種教育培養模式。三年制是指高中畢業經過高考錄取到學校來的,五年制則是初中畢業就進入大專院校。三年制的學生需要學習一年的大學英語,第三個學期即大學英語三屬于選修課;五年制的學生前兩年學習《基礎英語》,第三年再學一年大學英語。很明顯,五年制的學生沒有讀過高中,沒有學習過系統的知識,再加上只是初中畢業年紀大多是15歲左右,和三年制的學生比起來,這些學生綜合知識薄弱、學習自主性和能力也很差。
3.1 德宏師專非英語專業五年制學生的特點
非英語專業五年制的學生都是初中畢業進校讀五年制大專班的學生。這些學生沒讀過高中,自身的綜合知識與能力非常差,他們選擇就讀五年制大專班的主要原因還是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通過高考考上好大學。而且本校的五年制專業錄取的都是本地生源,他們大多來自農村或少數民族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對教育不夠重視,讓自己的孩子來讀五年制大專班只是覺得孩子年紀小,進入社會也干不了什么,不如送進學校讓老師管著還好一些,更有一些父母甚至覺得上大學沒必要,這些父母幾乎不會過問子女的學習情況。久而久之,五年制的學生就成了所有老師眼里的老大難:不遵守學校記錄,上課出勤率低,學習積極性差,課堂表現消極,考試及格率低等等。針對這些情況,對五年制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3.2 問卷調查分析
筆者對任教的非英語專業五年制學生設計了一份題為“少數民族地區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現狀調查”的問卷,共有99個學生參與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有37個學生感到學習英語特別困難,48個感到比較難,分別占到總數的37.37%和48.48%,兩項加起來幾乎占了調查對象總人數的85%,這是一個不容樂觀的統計結果。另外幾項比較突出的問題分別是:學習英語完全是學校強制性要求的占34.34%;平時學習英語的途徑選擇課本的有87.88%;考試成績60-69分的占42.42%,60分以下占32.32%;有56.57%的學生從來沒參加過英語等級考試,因為覺得根本考不過。從這些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五年制學生大部分學習英語是很吃力的,因為學不好所以也就不喜歡學,完全是被學校強制要求學習,也不會購買任何課本以外的英語學習方面的書籍,學習形式單一,再加上本身基礎差、懶惰,最后考試成績及格率不高,即便及格也就剛剛60多分。
4.1存在的問題
五年制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基礎差已經是不容置疑的事實。本地生源的五年制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少數民族,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學習英語更是難上加難。筆者曾經做過測試,讓五年制的學生快速在紙上寫出26個大小寫的英語字母,有一部分學生都沒全部寫對,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有時提及某個生詞筆者拼讀給學生,有一些學生都反應不過來。受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影響,學生口語非常糟糕,無論是發音還是語調都有很大的問題。此外,由于五年制學生年紀比較小,自律性差,學習不主動,課堂表現消極,課后壓根不花時間學習英語,最終導致非英語專業五年制學生英語成績非常差。
4.2 改進措施及對策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
4.2.1 教材、試卷的調整
本校非英語專業五年制學生前兩年學習的是《基礎英語》,教材本身難度不大,第三年開始學習《大學英語》課程,和三年制學生是同一套教材。目前本校大學英語的教材是外教社出版的《實用綜合教程》(第二版),應該說這套教材和基礎英語的教材對比跨度太大,對學生來說有點難度。
既然要用同一套教材,也為了解決學生及格率太低的問題,就只能在課程內容和試卷結構上做調整了。比如,教學內容比三年制有所縮減,畢竟學的越多越什么都掌握不了。期末試卷題型也有所修改。以前用所給詞的適當形式填空這一題很多五年制學生幾乎都是零分,針對五年制學生的情況,這個題型改成給出兩個備選答案,讓學生從中選擇正確答案。翻譯題也把備選答案從四個改成兩個,寫作主要考查應用文,都是上課學過的文體,這樣一來學生的及格率有了大幅提高。及格率有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才有所保障,不然總是補考、重修,最終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畢業。
4.3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五年制學生學習沒興趣、不積極似乎已成為他們的標簽。像音體美這些專業的五年制學生甚至上課都不帶課本,遲到、早退亦成常態,更不用說要求他們上課積極配合老師了。筆者任教的五年制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素質在五年制學生中算是比較好的了,上課能全班出勤,作業也都按時完成,但也僅止于此。學生課前不預習,課堂上沉默應對,課后也不會花時間學習英語。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有針對性的進行了一些教學方法改革。筆者是在他們二年級的時候接手的,那時候這些學生上課從來不參與任何教學活動,課堂上都是沉默應對,被點到名也是直接說一句"Sorry, I don't know "。期末考試全班卷面也就只有五、六個人及格。第二學期,筆者讓四個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將課堂教學任務分成若干模塊,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模塊上課時進行講解,并把完成情況記入平時成績。這樣一來,學生就算是再懶,上課前也會去開展小組討論,通過查工具書、上網找資料等各種方式解決問題。上課時或推薦一個代表、或小組成員輪流到講臺上充當“小老師”,膽量也得到了鍛煉。一開始大家講解的內容錯的挺多,慢慢積累經驗后也能抓住一些重點了,教師再稍作補充。學生課前動過腦筋,課堂上再聽老師講一遍,學習效果有很大進步,及格率達到了80%多。
4.4 重視第二課堂的開展
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要學好英語還得利用好第二課堂。超星學習通等學習軟件能有效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幫助學生養成學習自主性。理論課和實踐課缺一不可,鼓勵學生多參與英語角、外文歌曲大賽、英語口語比賽等活動,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
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五年制學生是比較特殊的群體,作為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并且對教學方法不斷做出調整,以適應學生實際情況,這關系到能否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因此,不斷探索適合五年制大學英語的教學方法,對學校的發展至關重要。
(作者單位: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