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燦
教育與勞動的深度融合,是我國落實的基本教育方針之一,在實行共產主義、素質教育方面發揮著關鍵性作用,而且在培育艱苦奮斗、勤勞樸素的綜合型新時代人才方面效果突出。而在經濟社會背景下,勞動教育日趨邊緣化,尤其是作為大學生勞動教育的主戰場——高校,未能發揮勞動教育應有的作用與價值,從而造成新時代大學生勞動精神方面暴露了許多問題。基于此,研究與分析大學生勞動精神教育有著歷史與現實意義。本文分析了勞動教育的相關理念,指出了優化與完善勞動教育課程設置、加強學校勞動教育文化的策略,希望本文所提出問題與方法能夠對大學生的成長所有裨益。
從本質上分析,勞動教育指的是經過對大學生實行勞動理念、態度教育,引領其樹立勞動價值觀,經過“課程+實踐”的教育模式,幫助其形成優質勞動習慣,提高勞動技能。自我國貫徹與落實教育事業之初就尤為關注青少年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德育、美育等視為培育人才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诮洕鐣尘跋?,從國家政策、社會環境乃至到高校教育的不同層面,都忽略了勞動教育的作用與價值,尤其是大學生,他們暴露出了更多的問題。單純的重視知識素養和考試成績,忽略了基本勞動能力的培養,導致在走上工作崗位后難以承擔相應的勞動任務,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對此,如何實行大學生勞動精神教育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研究的熱點課題。
1.1 確立重視勞動教育的教學理念
重視勞動教育的新理念,是有效落實勞動教育的重要保障。關于深化勞動教育理念應從下述幾方面抓起:①深入分析與研究勞動教育基本理論。通過知網、萬方等數據庫,以及圖書館等查閱與大學生勞動教育有關的資料,此方面的理論研究工作較少,且理論體系不成熟,而且大多的研究成果,偏見的將勞動教育歸為勞動技術教育。事實上,勞動教育、勞動技術教育的概念是不同的,教育的基本目標、采用的教學模式也有所差異,所以不可把勞動教育解讀成勞動技術教育。缺少理論的支持,使得大學生勞動教育工作在實踐時無法把握方向。由此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視勞動教育,積極、有深度的對勞動教育基本理論進行研究,從而為勞動教育指明方向。②確立全面發展的勞動教育理念。勞動作為人類最基礎的活動方式,是人類實現全面發展的前提,勞動也是新時代大學生實現自我進步、自我完善的基本路徑,而勞動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德智體美綜合發展,所以勞動教育是新時代大學生實現全面性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1.2 確立全面性發展的勞動教育基本目標
基于新時代背景下,受經濟與文化全球化、價值多元化等方面的影響,大學生容易產生好逸惡勞、崇洋媚外、自私自利的不良行為,忽略自我認識與完善。人才培育的基本路徑就是教育,所以必須發揮教育的功能與作用,培養與新時代要求相符的高素養、高能力的綜合性人才。新時代下的大學生勞動教育,必須重新認知與解讀勞動教育,重視科技勞動的前提下,追求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持續完善。關于大學生勞動教育工作,必須科學把握勞動所蘊含的社會價值和人本價值關系,側重于以人為本,彰顯大學生主體性,追求大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與提升,實現勞動教育基本目標的有效內化。與此同時,大學生勞動教育要始終貫徹全面性發展的教育目標,引領大學生確立科學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使其更加熱愛勞動,通過勞動磨練心性、強健體魄,從而實現以勞養德、以勞健體、以勞啟智的綜合目標,促進大學生的全面性發展。
2.1 將勞動教育設置成必修課
以必修課的形式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可以使大學生更加重視勞動教育。(1)關于勞動課程的設置選擇“大課+小課”的方式,其中大課要以系作為基本單位,而小課是以班級作為基本單位。在小課教學中側重于勞動經驗講授,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在大課教學中側重于集體性活動,培養與提升大學生合作勞動能力。(2)結合不同年級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編制差異化的勞動教育內容。比如大一新生,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校園形式的勞動活動,幫助其了解、熟悉學校生活,引領其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而其余大學生,側重于社會實踐活動與公益活動,當學生對勞動教育有一定認知的前提下,可以引領其在實踐中應用。
2.2 借助專業課程滲透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作為一項綜合性、系統新工程,各項專業課程都孕育著勞動教育資源。所以需要通過不同專業課程積極滲透勞動教育。(1)理論課程教學,需要根據專業內容落實勞動教育。例如文學教材提供了詩歌、文學作品等,許多內容都涉及了勞動,而且講解作品時可以巧妙的滲透勞動教育,由此不僅能夠培養大學生作品欣賞、鑒賞能力,還能夠使大學生體驗勞動教育的快樂與魅力。此外理科專業也孕育著許多勞動教育思想。比如有的定理,或者是實驗研究工作的探索、思考等,可以向學生滲透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敢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勞動精神。(2)實踐課程教學,結合專業要求與特點,在實踐課程教學時巧妙的穿插、滲透勞動教育。比如教學系的大學生,應該組織其積極參與孤兒院義務教育活動,或是為學習成績較差的小學生進行義務式補課;如園藝系的大學生,引領其敢于規劃、設計校園,為大學生構建試驗地等。
首先,組織與勞動教育相關的各類活動,比如教育講座、辯論、演講比賽等等。邀請勞動教育專家、或者是勞動模范、再或是勞動協會的學者等,組織大學生勞動教育專題講座活動,對大學生的勞動活動進行親身示范。定期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歌唱白塞等文藝類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的積極性、關注度。其次,構建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相關團體活動。例如全院的社團活動,或者是宿舍勞動活動等等。社團類活動從創建之初的成員招收,以及活動內容設計、組織、參與活動,可以發揮有效的宣傳作用,而且社團的大多活動內容與實行方式基本由大學生一起討論而決定,突出社團活動的個性化與民主化,從而吸引更多的大學生 參與其中。勞動教育類的社團活動,需要以學生自我教育作為著手點,開發具有創意性、新穎性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宿舍活動是以多個宿舍作為基本單位,或是以整個宿舍樓作為基本單位,而組織的勞動教育活動,主要以宿舍勞動評比等作為激勵。最后,借助校園媒體積極宣傳與推廣勞動教育。新時代背景下,微信、貼吧、論壇等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應用頻率最高的新媒體軟件,所以應通過新媒體軟件發布勞動教育相關內容,由此大學生在休閑娛樂的前提下,也可以了解與學習勞動教育知識,與此同時也為師生溝通、交流搭建了多元化平臺,大學生能夠各抒己見,實現“百家爭鳴”,為勞動教育工作獻言獻策。可是因為網絡環境下言論有著極大的自由度,為能避免一些大學生出現言語過激行為,學校必須加大網絡輿論監測力度,針對不良言行要及時、有效的引導,打造積極向上、正面健康的勞動教育環境。
從表面上看,勞動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可是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勞動作為人類與人類社會的本質,也是創造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必由之路。勞動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實現勞動的弘揚與傳承,也促進知識在勞動生活之中的實踐應用。因此,學界、教育界關于勞動教育方面的研究工作,永遠都不會過時,是與時代的一次又一次對話,更新與發展,進而煥發出全新的能量、活力。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其勞動精神對于個人、家庭和社會至關重要,任何人才都要從事不同類型的勞動,無論社會怎樣發展,勞動精神都應當是對于從業者的一個基本素質要求。在新時代里,我們不能只關注大學生的知識素養,基本的勞動能力和勞動精神的培養應當是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