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方向正則教育強,想要強教育首先教育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更要有正確的具體的實施方案。“六個下功夫”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之前教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發展對于教育的要求而凝練出的符合我國國情和人才發展的教育新指南。
教育首要問題是培養什么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而六個“下功夫”為習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教育下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是新時代人才培育的指明燈。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學生品德修養、增長學生知識見識、培養學生奮斗精神、增強學生綜合素質這六個方面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國培養合格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發力點。方向正則教育興,“六個下功夫”是在我國已有教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人才培養需求提出的相互作用、互為條件的缺一不可的培養方法。
2.1“六個下功夫”的理論意義
在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學生品德修養、增長學生知識見識、培養學生奮斗精神、增強學生綜合素質這六方面下功夫的教育指南符合我國已經實施了二十多年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教育目標,它重視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發展至今是我國教育的中心思想,更是受到了全國各界的認同。素質教育堅持全面發展學生,發展所有的學生。“六個下功夫”的提出深化了素質教育更加豐富了素質教育,有利于素質教育在我國的發展。
2.2“六個下功夫”的實踐意義
“六個下功夫”從六個方面詳細指明教育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和如何培養人,主要強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當代奮斗精神的培養并在以前的基礎之上提高了學生理想信念、愛國主義、知識見識、品德修養的培養要求,對教育工作有極大的實踐意義。“六個下功夫”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要求,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因此,新時代教育應該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六個方面加強教育力度,從而培養21世紀高質量人才。
3.1 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
理想與信念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更是每個人前進的動力,習總書記稱他們為精神之“鈣”。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的新時代人才首先就要在教育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讓學生精神不缺鈣從小樹立正確的三觀。因此就要加強近現代史教育、革命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和中國夢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目標和理想與此同時引導學生將自己的遠大目標和理想與國家利益緊密結合,將自己的夢想與中國夢牢牢系在一起,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3.2 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既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個公民應有的道德品質。孫中山先生曾說知道怎樣愛國是一個人做人最大的事。倡導愛國主義精神要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做起要從小做起,讓愛國主義精神扎根于學生心中。要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首先要讓學生熱愛黨擁護黨,這就要教師潛移默化的教給學生我們黨在新中國成立中做出的偉大貢獻以及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們黨為國家為人民做出的努力,以及在這條艱難困苦的道路上我國的愛國英雄人物是如何舍身救國,如何積極投身于祖國建設的偉大事業當中,讓學生感受黨,感受英雄,讓學生能夠從內心深處愛黨擁護黨,敬愛英雄。聽黨指揮,扎根人民、奉獻國家以國家為驕傲是現代學生必須具備的品質。作為即將走上教育一線的教師我們不僅要從自身做起愛護國家擁護黨愛護人民,更要學會如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為祖國和人民培養出優秀的未來接班人和建設者。
3.3 加強學生品德修養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品德即道德和品行,我們黨始終把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作為非常重要的戰略任務。講修養、講道德、講廉恥,追求積極健康的生活情趣不僅是我們黨對中國共產黨員提出的要求更是我國新時代教育對學生和教師提出的要求。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為本。加強學生道德教育是我國一切教育的基礎,學生如果只學習知識而忽略品德修養那他將不能稱為一個完整的人,那么在他之后的發展中也將因為缺少品德的約束成長為不可控的人。教師作為教育者,更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從每一個細節做起為學生樹立一個榜樣,作為教育者,教師不僅要在品德課中教給學生品德知識,講述榜樣人物的事跡,還應該在日常的課堂活動中潛移默化的教給學生如何成長成為一名品德優秀的三好學生。
3.4 增長學生知識見識
新時代全面建成社會主義國家不僅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尚的品德還需要有真學問真本領真技能。中國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屹立于世界而不倒依靠的不僅僅是少量的書本上的知識。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想要繼續立于不敗之地甚至于更進一步就必須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的科技人才。我國現在緊缺的就是創新型人才,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學生知識見識這方面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要求。學生想要增長知識見識主要依靠教師在課堂的教授啟發,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中的審辯思維素養和創新素養也對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提出了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重視知識的講解,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創新能力,同時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講授課本以外的小知識來拓寬學生視野。
3.5 培養學生奮斗精神
青年要把艱苦環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在黨和人民的奮斗下新中國成立了,在老一輩的奮斗下中國飛速發展,而中國未來的發展要靠學生,學生要承擔起發展祖國的重任就必須有奮斗精神。培養學生奮斗精神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在經濟條件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少年,他們習慣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在父母溺愛中成長但他們并不明白這種舒適的生活是多少人夜以繼日拼搏奮斗得不到的,在他們的認知中這是生活的常態,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努力奮斗、積極進取才是人生常態。要改變這種現象不僅要從家庭教育抓起,更要在學校教育中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目標,并能夠為之努力奮斗。教師也應該以身作則并且通過一些成功案例的講授讓學生學會想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就要通過自己的奮斗。
3.6 增強學生綜合素質
新時代教育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最重要的就是引導學生培養綜合能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最新發布的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中指出要培養學生審辯思維能力、文化理解與傳承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這5種能力正是目前我國學生缺少的,但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思維習慣、綜合生成知識框架等能力和加強學生文化理解從而促進文化傳承。我國一直強調培養溝通、創新、和合作能力,但是結果差強人意,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還要從德智體美勞全面抓起,目前的教育把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忽略其他,勞動教育本是教會學生勞動但是現在我們隨處可聽到這樣的話:“你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會和他做一樣的工作”這種教育已經扭曲甚至違背了勞動教育的本質。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發展方向與黨和國家事業前進方向息息相關,新時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辦中國特色教育是黨和國家始終堅定不移的初衷。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六個方面下功夫,為我們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辦好中國特色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新時代教育要堅定不移的在習總書記提出的六個方面下功夫,為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奮斗。
(作者單位:淮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