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朱慧
本文基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主張與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通過對醫學高校英語課堂的研究,以微課這一我國當前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的教學改革熱點和研究重點為傳媒,研究如何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對醫學英語的掌握、強化實踐能力,從而培養出“一帶一路”建設所需要的醫學英語人才。
第一代教育以書本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輔導和案例方式出現,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學生為核心。如何更有利于學生,讓他們利用教育和互聯網服務來更好的發展,讓傳統教育煥發出新的活力,才是學生們在信息時代高速發展下所需要的。根據調查,絲路沿線的醫學英語人才數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研究如何依托“互聯網+”,以學生這個學習主體自主設計、構建并實施、傳遞醫學英語知識,提高醫學英語的實踐能力,培養市場上所需要的醫學英語人才是迫在眉睫的。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主張,這是我國應對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的戰略選擇,也是造福絲路沿途各國30億人口的一個偉大創舉。 “一帶一路”的核心目標是推動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陜西歷史悠久,千百年來,絲路精神薪火相傳,是連接沿線國家的紐帶,西安更是歐亞大陸橋上最重要的交通樞紐。2014年5月西安召開絲綢之路醫藥衛生論壇,2016年 6月西安交通大學主辦了“首屆新絲路醫院發展論壇”均旨在促進國際學術交流、搭建新絲路醫院發展平臺,促進絲路沿線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這就迫切需要大量的醫學英語人才。 而西安擁有醫學英語專業的高校只有三所院校,其中還包括一所只招收部隊學生的軍校。
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只有創新才能讓這個“+”真正有價值、有意義。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高等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新挑戰,智慧校園建設也勢必需要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互聯網+”校園就是這一發展階段的新建設思路?!盎ヂ摼W+”校園意味著互聯網與傳統高校教學模式的深度融合,需要新的數據形態、技術形態、組織形態與關系形態,從而實現新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微課成為有效利用互聯網的新型教育模式。那么如何利用微課提高醫學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提供絲路沿線所需要的擁有高素質的醫學英語人才就成為醫學院校面臨的重大問題。
微課程(Microlecture)的概念起源于美國,是由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 “微課程是一個知識挖掘的框架,我們將告訴學習者在哪里挖,需要挖些什么。我們將對這一過程進行監督?!? 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鐵生則是我國國內第一位提出微課程概念的,他認為,“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
現代高校教育應與時俱進。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需要記憶大量的信息,以備后期的輸出。要學好英語首先要記單詞,記固定搭配,記語法規則,記時態,記句型,記好篇章,記好的表達方法,最后達到靈活運用的地步。 運用微課可以實現英語教學資源結構的情景化。英語學科與我們所熟悉的漢語之間有很大的差異。而它們所負載的文化之間的差異更大,這就是英語具有很大的新異性。從語言本身來說,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這兩種語言在發音、語調、語法、詞匯、表達方式等方面差異很大,為了同學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在教學中要借助微課教學的特點,微課視頻通常是采用視頻動畫或動靜態結合的圖片進行呈現,通過微課大量的教學資源,可以在英語教學中實現情景再現,產生讓同學身臨其境的效果,能夠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其自身的創新能力。 作為國際上最通用的語言之一,英語具有鮮明地應用性。學會了就能使用,使用就能夠有收獲。英語是交際工具,掌握英語就多了一個交流思想、獲得信息的途徑。目前英語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很多知識信息都以應用為載體,尤其是日新月異而又應用廣泛的電腦技術和網絡不會英語的話,將帶來極大的不方便。 微課教學能實現及時反饋。在短時間的微課視頻教學后,學生可以根據視頻中的疑問向老師以及其他學生進行請教,在課堂.上就可以實現對疑難問題的解答,這樣及時的教學信息反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提高學習效果,使得教學過程更加具有針對性。英語是一門語言,但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所學會的又不僅僅是語言。英語的語音、詞匯、短語、句型,無疑不具有人文內涵,課文的內容更是包羅萬象無所不有。通過英語微課,運用更多互聯網上的資源,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到異國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歷史、文化、地理、社會生活、政治經濟、教育科技……使學生更加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與豐富多彩。
在大學英語傳統課堂教學中引入微課程資源,建構以“微課程”思想為核心的教學平臺,開展大學英語微課程教學,不僅可以滿足學習者在碎片化時間和多元空間里的多樣性、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也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的綜合應用能力。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與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經于2014開始舉辦中國外語微課大賽,在全國范圍內通過官方平臺為外語教師搭建教學經驗交流的橋梁,旨在通過這種形式鼓勵外語微課的開展并廣泛運用和推廣。
陜西是連接絲路各國的紐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規劃要打造國際大型醫療機構。醫學院校學生的醫學英語能力已經不能再是輔助,而需要成為必備技能了,并且隨著市場的深度融合,醫學生們的醫學英語能力不能再局限于只是看懂詞匯,而是得達到實踐運用了,醫學英語人才的緊缺成為我們不可回避的問題,正如嚴厲所言,我們對于醫學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是至關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然而,經過調查發現醫學院校醫學英語現有的課程設置無法滿足學生需求,尤其是非醫學英語專業的學生。該微課就是為了積極落實“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而培養出適合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所進行設計的,但并不是僅僅簡單地通過微課將醫學英語的課程傳送到網絡,而是由英語專業、醫學英語專業和醫學專業的學生共同協作,提供彼此需要的知識以及幫助,集體構思,最終完成微課的制作并上傳。并且高校圖書館資源豐富,相關資料齊全,電子閱覽室、教室的多媒體和計算機室都可以進行視頻錄制,學校的無限網絡覆蓋也可以實現微課及時上傳以及隨時隨地學習。更重要的是學校擁有專業的醫學英語教師以及各醫學學科教師,能夠為該微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提供直接、及時的指導,保證成果的準確性。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完全成為學習的主體,更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對醫學英語的掌握、強化實踐能力,培養“一帶一路”建設所需要的醫學英語人才。
基金項目:2017年西安醫學院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項目編號:2017DC-74;2017年西安醫學院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西醫發【2017】72號;西安醫學院校級重點扶持學科,西醫發【2015】97號。
(作者單位:1西安醫學院外國語學院2西安醫學院醫學語言與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