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歡敏 吳少君 賴旋斌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面臨的重要核心問題是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而影響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具有知識產權意識。大學生作為新生代的中堅力量和高素質知識分子群體的代表,對于自身知識產權意識的培育和完善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本文以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知識產權素質培養路徑研究作為選題,重點分析了當前培育當代大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需要我們高校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教育、發展與現代知識產權制度相融合的文化、發揮高校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最終實現將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培育工作落實到實處,完善大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培養。
我國在2008年出臺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其綱要的主要內容指的是在我國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知識資源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戰略具有積極的現實促進意義。知識產權對企業創造、經濟發展、科技創新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隨著時間的逐步推移,人們知識產權的意識不斷的增強,知識產權的運用能力也逐漸提升,我國在2011年專利申請數量與商標注冊的數量已經突破了百萬。我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在2013年世界知識產權日中的致辭中講到,當前中國企業在知識產權能力方面有著普遍顯著的提高,知識產權正為國家發展起著推動作用。即便有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目前在知識產權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很大不足的,比如:雖然專利申請的數量多,但是總體的質量卻不高;許多企業在知識產權機制管理方面表現不健全,在市場上存在很多的侵權現象,但是消費者在侵權商品購買上態度非常寬容。所以當前至關重要的任務就是從知識產權意識上提升,只有這樣,知識產權才能成為戰略目標未來發展的重要保障。
未來是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知識產權意識的滯后極大程度上會限制其發展。大學生又是未來自主創新與科研的中堅力量,由此,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當前,在大學校園中經常會出現抄襲、學術造假、專利濫申請等現象,我們一定要對此進行重視,還要深入發掘在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培養方面的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有效的措施來防止這些現象的發生,避免進一步惡化。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問題如果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則能夠更好的完成知識產權意識教育與知識產權國家戰略建立發展的有效銜接。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建設的主力,這一群體的知識產權意識培養塑造亟待加強完善。
目前對于世界上財產主要可以劃分為三類:一類是動產,一類是不動產,另外一類則是知識產權。其中第一種指的是不固定的財產,相應的可以移動,而第二類則是不能進行移動的。對于知識產權而言,其實是無形的財產。該名詞最早出現于四個世紀以前,由法國對其最早加以定義,指的是人類通過相應的腦力勞動,借助智力進行創造,從而獲得相應的成果,具體的是指腦力勞動者對自己的成果具有已定的權利。
所謂知識產權,指的是人們在其相應的領域借助自身的智力進行創造,同時獲取一定的精神財富,其對這一財富享有一定的權利。該權利具有一定的個人屬性,同時結合相應的時間地點的不同而不同。這一權利的實施,能夠使相應的創作人有力維護自己的權益,從而使其能夠保持相應的熱情,保證相關知識產權的獲取、管理、應用、轉讓等工作的開展,成為企業參與競爭的手段,也是國家發展經濟的重要戰略資源。目前對于相關的知識產權體系相對狹隘的說法是將其劃分為兩大不同的類別,其中一種是工業產群,而另外一種則是相應的著作權。對前者進行較為細致的劃分又可以包括創作者的專利權、商標權等。而后者則是具體指創作者對自身創作的作品享有的民事權利。對于這一權利加以保護,主要是為了防止人類的智慧結晶受到侵害。
所謂保護知識產權,實質上就是對人類的智慧結晶加以保護,該財產是相對抽象的,而對于這一權利的保護,同樣顯示出人們對于智慧成果的敬重。這一權利的實施,能夠促進社會形成良好的創新風氣。對相關作者的權益進行保護,有利于增加其進一步創作的熱情,從而促進社會創新的持久發展。同時相關權益的設定,有利于作者對自己的成果產生相應的保護意識,促進中國形成良好的風氣,對于社會制度的建立以及國際信譽的樹立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大學生群體中鮮少有人對知識產權這一名詞有較為深刻的了解。比如,某人進行了專利的發明,同時需要申請專利。但是就大學生看來,法律這一詞僅僅是書面用語,和實際生活鮮少有聯系。主要是因為,大學時代主要是學習知識,很少有自己創造的知識需要保護。當今的社會明確要求必須提高大學生的素養,從而去保證中國社會能夠持續穩定發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大學生必須明確自己的責任,同時擔負起肩上的重任。今后世界各國的競爭將會圍繞國家間的人才進行,同時對于各個國家而言,擁有相對重要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夠確保該國家獲得該領域的控制。
由此可以看出,必須培養大學生這一群體形成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這一方面體現了讓中國法律的先進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大學生對法律的重視程度和主動維權的意識,從而促進國家擁有更多的創新方面的內容。大學生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一方面能夠促進他們對自身權利的保護,另一方面能夠促進中國法制建設的進行,從而保證大學生能夠對法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促進其懂法守法。
我國在知識產權建設方面起步比較晚,但是相對其他正在建設知識產權的國家,我國起點比較高,因為可以借鑒部分發達國家在知識產權建設方面的成就。同時我國知識產權建設的發展速度相對也較快,但是在新的經濟時代的發展環境下,知識產權受到多層次多方面的影響,出現了很多問題。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知識產權意識薄弱,知識產權意識缺乏就是其中最大的弊端,下文將對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知識產權素質培養提出相關策略。
4.1重視高校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教育
我國應借鑒國外的先進做法,加強高校及主管部門對學生知識產權意識教育的認識,并且制定實施方案。首先,應該加強高校領導在知識產權制度方面的認識,讓他們意識到在高校教育科研和社會服務職能層面上開展高校知識產權教育的重要性。對于機構的設置運營,應成立領導班子,安排知識產權工作的負責人,協調教育和相關的工作;對于師資的配備,加強引進專業人才及加大培養復合型教學人才的力度,即文理交叉、科技與法律并舉,并兼有管理、情報檢索、外語等方面知識的人才;對于制度的實施過程中,應樹立典型,對于侵占他人智慧成果、篡改和偽造數據等失范行為進行矯正,使其成為培養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模范。
其次,大學生在知識產權意識的教育上政府應重視及支持。政府主管部門應當意識到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的資產,加強對潛在的知識產權的創造者和工作者的教育是知識產權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大學生則是知識產權創造者和工作者的重要組成群體。故而,政府主管部門應出臺政策支持,尤其應改變傳統的高校評價指標政策導向,比如過度重視科研項目,高校應將知識產權教育實踐情況納入領導考核體系。
4.2發展與現代知識產權制度相融合的文化
中華文明是包容和開放的,善于融合外來文化并適應本土。因此,我們應立足于對現代知識產權文化的認同,改革傳統文化中不相適應的部分。一要對權利意識進行強化,其核心是知識產權意識。公眾不僅缺失相應的權利意識,而且存在理解錯誤的情況。前者是對于自身權利的邊界、行使、維護方面不夠了解;后者是只想要權利價值,卻不想承擔相應的義務責任。所以,培育權利意識對于公眾吸收先進的知識產權文化有幫助,對于公眾形成保護知識產權意識氛圍有幫助,從而有利于在大學乃至在社會上實施知識產權制度。二要加強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人們對于知識產權的思維方式體現了知識產權意識。因此,培養公眾正確地對知識產權的思維方式是有效提高知識產權意識的手段。這就要求政府從法律方面加強對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管控,從道德方面樹立知識產權道德模范,懲獎結合,培養人人尊重知識產權、人人創造知識產權的氛圍。
4.3發揮高校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當前我國大學生關于知識產權方面的認知是感性的,片面化、零星化的,更多的是通過報刊、雜志、電視、網絡獲取知識產權知識。所以,高校的課堂教學應承擔起主要渠道的作用,加強培養大學生在知識產權基礎知識方面的理論及實踐能力。對于開設的課程,應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和職業傾向。首先,應在不區分法學非法學專業的前提下,向各專業的學生提供知識產權類的通用課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建議設立高等學校知識產權的課程,將知識產權教育納入大學生的整體教育體系。依據此規定,《知識產權法概論》將成為每個大學生都應該學習的課程。每個在校大學生都應該學習并考試有關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推動知識產權的創新,意識到國家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意義,維護并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知識產權。其次,高校應開通設立知識產權相關的選修課程,專門講解知識產權的每個細分法律,如專利法、商標法。最后,依據專業設置不同的課程,理工科學生重點學習申請維護專利和著作權,文史類學生則集中于學習知識產權的管理及交易,還有其他有關知識產權法律方面的維護與建設。
對大學生進行知識產權意識培養一是為了適應經濟時代發展的需求,二是為了支持和保障科技創新,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在科技創新下的成果只有得到有效的保護,才能轉化為經濟效益。科技創新產生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對創新成果的保護就是對經濟的保護,所以需要有人一直傳承秉持創新的理念。這就要求了公眾必須增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而大學生又是未來社會創造的中流砥柱,是未來國家現代化建設中最主要要的群體,所以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一定要在他們的腦海中扎根,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通過分析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缺失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提升大學生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從而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
基金項目:廣州工商學院2018年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知識產權驅動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1813714010)。
通訊作者:劉雪萍
(作者單位:廣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