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欣
近年來,高職院校生源質量下降,同時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加。在這種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借助于互聯網+優勢,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本文首先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探討,然后提出高職院校創新船業人才培養策略,望采納。
從21世紀開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我國社會發展需要創新型經濟,更加提倡創新創業教育。高職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關鍵的一環,對提升國民素質重要的教育環節。隨著高校擴招,高職院校生源質量明顯下降,而高職畢業生就業壓力也不斷增加,加強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有益于提升高職學生整體素質,提高高職畢業生就業率。
高職院校開展創新教育,意在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更高要求。通過創新教育,能夠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個性特長,同時加以正面引導,讓學生產生更加強烈的創新愿望。
通常來說,創業教育也被稱為自我聘用教育、企業家精神教育,創業教育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融為一體,意在能夠提升學生生存與發展能力。
而將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結合起來,就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將培養學生的創業心、開拓進取的精神提升到學科教育范疇中,將其提升到與職業教育同等地位中,培養更多具有開創意識的人才,讓其更好的適應社會,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幫助。
現階段,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程度還存在不足之處,具體體現在創新意識缺乏、創業學生比例低等。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學生不具有創新能力,不知道怎樣創業,從很多學生的創業計劃書中就可以看出,學生創業計劃流于形式。歸根究底,是由于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結構不夠完善,對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組織較少,課程課時有限。
一方面,我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起步晚,很多院校都沒有真正理解創新創業內涵,更加側重于就業率,對創業教育投入不足,包括資金投入、設施投入、場地投入等;另一方面,目前很多高職院校中缺乏專業的創業導師隊伍,很多教師都是臨時兼任,自身缺乏創業經驗,導致課程開展效果不佳。
3.1創建更加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讓在校生能夠接受創新內涵,而讓一部分適合創業的學生處理創新創業精神,懂得開拓進取、承擔風險,提升其競爭意識與能力,幫助其走向創業道路。在校園中,可以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微創業培訓平臺、創業輔導平臺等,利用創業KAB培訓、創業教育網站、選修課等,結合一些創業項目比賽、創業理論演講等活動,不斷的開拓學生的視野。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在校園中都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大賽,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出積極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
3.2對創新創業資源進行優化
第一,必須端正態度,幫助學生樹立創業動機,在全國范圍內形成良好的環境。政府部門可以通過有效的宣傳工作,讓大學生能夠對當前創業優勢加以了解,讓其掌握目前政府給予大學生創業的各種扶持政策,減少其顧慮;第二,可以通過創業成功者的典型,通過對成功創業案例的宣傳,幫助大學生樹立創業信心,并給予其一定的支持,引導其走向創業道路;第三,不斷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創業并非輕而易舉之事,要求創業者不僅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更需要有明銳的市場觀察力以及臨場應變能力,勤于動腦和動手;第四,注重資金的積累,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其往往沒有較多的創業資金,政府部門可以通過一些創業融資政策,加強小額貸款等扶持力度,幫助其解決創業資金問題。做好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需要社會、學校以及學生本人共同的努力。
3.3 強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教師承擔了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擔,教師隊伍素質關乎到創新創業教育成敗,因此,必須加強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高職院校必須能夠加強重視,通過引入和培養優秀名師、領軍人物等,建立創新創業教師團隊。同時,完善學校現有的專業課師資培訓機制,可以從企業中聘請一些具有創業經驗的人員對教師進行培訓,同時利用校企合作單位,鼓勵青年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推行雙師制、企業導師制等,通過內外培養工作,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教師人才。另外,高職院校必須強化相關制度建設,出臺關于師資隊伍建設的制度,重視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貫徹落實產學研結合的培養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在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也應該將互聯網相關知識內容作為培訓要點,讓其掌握并能夠熟練運用,以便于在對學生進行培養中能夠得心應手。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是深化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提升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培養出更多創業人才,緩解目前的就業壓力。當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必須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借助于互聯網+優勢,持續改進。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學學會“十三五”教育科研課題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機制創新研究-以創新創業型人才培育為導向(jK1350636B)
(作者單位: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