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梓箬

【摘 要】目的:探究頭位梗阻性難產的臨床特點,并對其分娩方式進行研究。方法:對68例頭位梗阻性難產患者進行分析,根據不同分娩方式將其分為A組34例(采用剖宮產分娩)與B組34例(經陰道分娩),對比兩組難產產程與并發癥情況。結果:所有患者發生頭位梗阻性難產的主要原因為持續性后枕位或枕橫位、宮縮乏力、產程異常與胎頭位置移動等,兩組在發生原因對比中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0.6%,胎兒并發癥發生率為23.5%;B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5.9%,胎兒并發癥發生率為8.8%;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需要及時發現頭位梗阻性難產征象,并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加強對高危產婦的關注,并給予有效的應對措施解決,以便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取得較好的分娩效果。
【關鍵詞】 頭位梗阻性難產;臨床特點;分析研究
在難產中,頭位梗阻性難產比較常見,其發生率較高。如果沒有給予有效的診斷與處理,頭位梗阻性難產會對產婦與胎兒的生命健康造成較大影響[1]。需要對其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處理措施,以便降低并發癥的發生[2]。在本次研究中,對68例頭位梗阻性難產患者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68例頭位梗阻性難產患者進行分析,入選時間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根據不同分娩方式分為A組34例(采用剖宮產分娩)與B組34例(經陰道分娩),A組患者中,平均年齡為(28.1±2.3)歲。孕周為35~41周,平均為(38.4±2.8)周。初產婦14例,經產婦20例。B組患者中,平均年齡為(29.3±2.6)歲。孕周為36~42周,平均為(39.2±2.9)周。初產婦15例,經產婦19例。一般資料對比,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頭位梗阻性難產的發生原因,并制定解決對策。
1.3 觀察指標
對胎兒并發癥與產婦并發癥情況進行觀察與記錄。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用t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難產原因分析
所有患者發生頭位梗阻性難產的主要原因為持續性后枕位或枕橫位、宮縮乏力、產程異常與胎頭位置移動等,兩組患者發生原因對比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產婦并發癥對比
A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0.6%,其中產后出血3例,產褥感染3例,軟產道損傷1例;B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5.9%,其中產后出血1例,產褥感染1例;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胎兒并發癥對比
A組胎兒并發癥發生率為23.5%,其中新生兒窒息3例,顱內出血2例,胎兒窘迫3例;B組胎兒并發癥發生率為8.8%,其中新生兒窒息1例,顱內出血1例,胎兒窘迫1例;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頭位梗阻性難產在臨床上比較常見,需要對該病提高重視,如果沒有及時給予有效的處理,會威脅到產婦與胎兒的健康[3]。在頭位梗阻性難產中,其胎兒頭部會先露出來,由于各種分娩因素相互作用,導致胎兒頭盆不對稱,對產婦分娩造成一定的影響,增加分娩阻力,容易導致難產的發生。其中頭位梗阻性難產的發生因素較多,包括宮縮乏力、持續性枕后位或枕橫位、產程異常等。由于上述各種原因的影響會導致胎兒頭骨發生變化,頭部與骨盆的適應性會遭到破壞,在子宮口會出現機械性梗阻現象,從而導致胎頭旋轉出現阻力,產程會延長。如果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處理,會導致宮頸水腫等現象發生,嚴重者會出現繼發性宮縮乏力,增加胎兒滑出骨盆的難度[4]。其中主要的原因為持續性枕后位或枕橫位,主要是胎頭的俯屈狀態不佳,在通過產道的過程中徑線明顯延長,引起胎頭旋轉受阻,繼而出現難產現象。在本次研究中,A組與B組患者發生原因包括持續性枕后位或枕橫位、產程異常、宮縮乏力、胎頭位置移動等。
頭位梗阻性難產的發生原因較多,對分娩方式的選擇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分娩方式為經陰道分娩與剖宮產,經陰道分娩后產婦產后出血與軟產道損傷的發生概率較低,且并發癥較少。在臨床上需要優先選擇經陰道分娩方式,針對無法順利進行陰道分娩的產婦,需要盡早給予剖宮產,以便確保產婦與胎兒的生命安全[5]。在本次研究中,B組產婦與胎兒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A組,表明,經陰道分娩效果明顯優于剖宮產效果。
針對頭位梗阻性難產患者,需要對其發生原因進行了解,密切觀察產婦與胎兒的實際情況,以便及時給予有效的處理措施。如果胎兒頭盆沒有出現明顯不對稱的情況,由于宮縮乏力導致頭位梗阻性難產,需要給予適當的催產素劑量,對其宮縮情況進行密切觀察,以便對劑量進行適當的調整。如果產婦的第二產程明顯延長,需要適當的旋轉胎兒體位。針對宮內窘迫的產婦,可以在家屬同意后采用產鉗術助產。在臨產的時候,需要對產婦與胎兒的各項體征變化進行密切觀察,以便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在最佳時期給予助產干預,能夠顯著提高新生兒的生存質量。在分娩的時候,需要對產婦的產程進展進行密切觀察,在出現胎頭下降的時候需要對其進行原因分析,并給予適當的處理,以便對頭位梗阻性難產進行有效的控制與預防。在出現頭位梗阻性難產的時候,需要及時尋找原因,并根據原因制定合理的處理方法,選擇適當的助產方式,以便提高產婦與胎兒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醫護人員需要不斷的提升助產技能,熟練掌握各種助產方式,優先選擇經陰道分娩方式,有效的降低產婦與胎兒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圍產期質量。
綜上所述,需要及時發現頭位梗阻性難產征象,并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加強對高危產婦的關注,并給予有效的應對措施解決,以便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取得較好的分娩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亞萍,易巖,沈玉娟,等.頭位梗阻性難產178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9,32(06):4243.
[2] 袁申云.頭位梗阻性難產的臨床特點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2014,13(21):107108.
[3] 趙世琴.50例頭位梗阻性難產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1,(35):92.
[4] 梅天瓊,鄭麗波,郭玲.465例頭位梗阻性難產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26):532533.
[5] 曾華霞,劉灶娣.頭位難產的產程特點及圍生期結局分析[J].中國醫藥,2011,06(2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