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方鋼琴音樂的傳入,豐富了我國音樂的藝術形式及文化內涵,是我國音樂發展史上重大的跨越。本文簡要論述了新時代下中國鋼琴音樂的人文理念,并分析了新時代下中國鋼琴音樂的音樂風格及發展道路。本文的分析及研究旨在對中國當代鋼琴音樂進行綜合的了解,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下中國當前音樂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中國鋼琴;音樂風格;研究
【中圖分類號】J62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鋼琴音樂誕生于18世紀初期,在人類音樂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鋼琴音樂的傳入,為中華民族的音樂藝術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促進了中華民族音樂的創新發展,增強了我國民族音樂國際化發展的能力。新時代鋼琴音樂已經深深扎根在中華民族的音樂熱土上,其中在創作思維、演奏形式、理論基礎等方面具有自身獨特的民族氣質。縱觀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理念及風格特點,中國鋼琴音樂成為世界鋼琴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中國鋼琴音樂理念的人文內涵
(一)“貴和尚中”的人文理念
中國鋼琴音樂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藝術相互融合發展的產物。中國鋼琴音樂中,眾多作品的創作靈感源自于在傳統民族文化,例如“貴和尚中”的人文理念。“貴和尚中”作為中國鋼琴發展的文化價值取向,主要受儒家及道家思想文化的影響,因此,中國鋼琴音樂創作較為注重和諧與統一,是中西文化差異性的主要體現。在中華民族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下,鋼琴音樂作品具有民族風格,例如《牧童短笛》,正是以中華民族文化為基礎,西方先進的音樂理念作為指引,開啟了我國鋼琴音樂中國風創造的歷史。《牧童短笛》這部鋼琴作品,在音樂形式上采用了西方的鋼琴創作方式,但在內容上傳達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二)“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
“天人合一”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中庸之道的重要理論基礎。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中,認為人與天地自然是相互統一的,因此,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較為注重結合自然的元素及特點,具有“天人合一”的意境。中國鋼琴音樂的創作,在傳統文化及傳統審美的影響下,充分展現了“和而不同”的藝術內涵,創造出了中國鋼琴音樂的固特民族風格發展路線。例如,《平湖秋月》是一首以山水、生活為內涵的鋼琴曲,向聽眾描繪出了一幅湖水、夕陽、秋月等美好的自然景象,將民族風格的鋼琴音樂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平湖秋月》鋼琴曲的音調較為平和,音樂的神韻十分自然,具有鮮明的民族音樂特色,充分表現出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影響下中國鋼琴的意境美學。
二、新時代下中國鋼琴音樂風格論述
(一)五音性音階的運用
西方鋼琴音樂創作,主張追求作品的立體效果,因此創作出了復調及和聲體系。中國鋼琴音樂創作中,主要追求作品的藝術意境,較為重視演奏者與聽眾之間的情感共鳴及精神呼應,鋼琴音樂作品中呈現出線形思維。新時代下中國的鋼琴音樂發展,較多地借鑒了五聲音階相關理論,例如,早期鋼琴音樂本土化發展時期,齊爾品征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作品”《牧童短笛》。早期的鋼琴音樂本土化發展中,創作方式及演奏技巧主要以西方傳統鋼琴技法為核心,與此同時,試圖將民族的音樂文化結合至鋼琴創作中。新時期的中國鋼琴音樂發展,將民族的審美文化作為創作及演奏的主導,其中主要體現為民族音樂的使用以及我國傳統五聲音階的運用。
(二)民族化曲調的運用
中國民族眾多,各個民族具有自己民族音樂的特性及調式,新時代下中國鋼琴音樂呈現出民族化的發展特征。新時代下中國鋼琴音樂的民族化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創作的民族化及演奏的民族化。首先,中國鋼琴音樂的創作中,結合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以及傳統音樂元素,使鋼琴音樂具有固特的民族特色。例如,以鋼琴曲《平湖秋月》為例,在《平湖秋月》中,呈現出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優美及藝術性,是中國鋼琴民族化發展的重要成就;其次,新時代鋼琴曲的演奏中,出現民族樂器進行伴奏的現象,將鋼琴音樂與我國傳統民族樂器進行緊密結合,是中西合璧的重要體現;最后,為了演奏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鋼琴音樂,眾多鋼琴演奏家會選擇中國民族音樂進行演奏,例如《茉莉花》《賽馬》等。
(三)和聲的創新及運用
新時代鋼琴音樂中,和聲技法將彰顯出作曲家的創作藝術,是鋼琴音樂風格的主要根基因素,將呈現出鋼琴音樂的時代文化特色。新時代下中國鋼琴音樂中和聲的創新運用,成為我國鋼琴音樂發展的主要特色。首先,空五度和弦的使用。空五度和弦與西方鋼琴音樂中的大三和弦調式調性存在不同,具有中華民族音樂特色的空五度和弦,更加突出五聲調式的音色,增強了鋼琴音樂作品的民族化音響特點。例如,在丁善德先生創作的《E大調奏鳴曲》中,左手低音的部分出現兩個空五度音程疊置,這是鋼琴音樂和聲語言中,民族化特色的運用;其次,中國鋼琴音樂中的非三度疊置和弦的運用,例如,《春之旅》《蘭花花》《嘉陵江幻想曲》等。
三、新時代下中國鋼琴音樂發展的道路選擇
(一)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不同時期背景下,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將呈現出不同的特色,21世紀之后的中國鋼琴音樂,風格及內容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新時期下,中國鋼琴音樂的節奏及形式較為復雜且具有活力,鋼琴藝術家進行創作的空間及平臺較為寬廣。隨著社會文化的多樣化發展以及社會開放程度的加深,鋼琴音樂的創作將會納入眾多不同的文化元素。在中國夢視域之下,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應充分借助多元化的文化背景,推動中國鋼琴音樂的創新發展及國際化發展,展現出新時代的音樂魅力,并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鋼琴音樂需求。
(二)創新型的音樂風格
新時代下中國鋼琴音樂發展,應堅持鋼琴音樂的創新,制作出新型的鋼琴音樂風格。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電子音樂對傳統音樂的沖擊不斷加深,中國鋼琴的社會影響力及音樂地位受到挑戰。因此,新時代下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需要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滿足當下時代發展的音樂訴求,創作出符合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及審美需求的鋼琴作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需要借助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使人民群眾建立起充分的文化自信,提高對音樂的熱愛程度。
(三)民族風的音樂內容
新時代下中國鋼琴音樂的創新發展,應充分借鑒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將具有民族特色的內容結合至音樂創作中。音樂的創新發展,需要文化內容作為基本的根基及動力,在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過程中,傳統民族藝術是最有力量的推動力。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將中國民族文化結合至鋼琴音樂創作中,不僅將提高中國鋼琴的生命力及親和力,并能有效提升中國鋼琴音樂的國際地位及國際影響力,確保中國鋼琴音樂在世界鋼琴音樂中國,占據一席之地。與此同時,中國鋼琴音樂的創作活動,借助民族文化將獲得一定的創作靈感,并充分發揮中國鋼琴音樂的獨特性,加深人民群眾對鋼琴音樂的了解與喜愛,促進新時代下中國鋼琴音樂的普及化發展。
四、結語
中國鋼琴音樂作為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鋼琴文化的整體,中國鋼琴音樂的不斷創新,也將促進世界鋼琴音樂的發展。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及物質生活條件的提升,人民群眾更加注重文化生活質量的提升,鋼琴音樂作為“世界樂器之王”,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在鋼琴不斷普及及現代化的發展背景下,鋼琴音樂的創新發展成為必然趨勢。新時期,中國鋼琴音樂的風格呈現出民族化的特點,鋼琴音樂與民族音樂的結合,將成為中國鋼琴音樂的未來發展路線,并促進世界鋼琴音樂的多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國仲.分析中國鋼琴音樂的歷史與現狀[J].音樂時空,2016(8):26-27.
[2]張震,詹皖.中國民族鋼琴音樂創作研究[J]. 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3):121-126.
[3]武寧.中國夢視閾下的中國鋼琴音樂創新發展研究[J].音樂時空,2013(15):111.
作者簡介:相快轉(1984—),女,漢族,山西運城,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