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威尼斯這座意大利的水上城市激勵了許多藝術家、作家和音樂家的創作熱情。這里既是他們的幽居之地,也是他們幻想和夢想的化身。在中國流傳最著名的是費利克斯·門德爾松的鋼琴曲《無詞歌》中的《威尼斯船歌》。其實這座城市的形象在19世紀的許多室內聲樂作品中都有所體現。在本文中,筆者就焦阿基諾·羅西尼的具有“威尼斯幻想”的室內樂聲樂作品的音樂形態進行分析。
【關鍵詞】威尼斯;羅西尼;音樂形態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世界上著名的作曲家創作的以“威尼斯”作為主題的音樂作品有很多,如路德維?!し病へ惗喾业摹锻崴故闱樾∏罚?2首不同民族的歌曲,1815-20,№12《La gondoletta》)、費利克斯·門德爾松《六首歌》op57聲樂套曲中《威尼斯船歌》(№5,Venetianisches Gondellied)、弗朗茨·舒伯特的《威尼斯船夫曲》(Gondelfahrer`I:“Es tanzen mond und sterne”,1824)、古諾的《威尼斯》(阿爾弗雷德·繆塞作詞的《Venise》,1842)、馬斯內的《威尼斯的紀念品》(阿爾弗雷德·繆塞作詞的《Souvenir de Venise》,1872)、福萊的聲樂套曲《五首威尼斯之歌》(“Cinq Mélodies”,Op.58,1891) 和《三首歌》中的《霍夫曼船歌》,以及用威尼斯方言和其他語言傳唱的雷納爾多·安娜的《威尼斯》套曲、格林卡的《威尼斯之夜》、塔涅耶夫的船歌《威尼斯之夜》(ор.9,№1)以及焦阿基諾·羅西尼的《威尼斯賽船歌》。
羅西尼(Gioacchino Antoio Rossini 1792-1868)的《威尼斯賽船歌》該聲樂套曲由三首威尼斯方言的歌曲和同名的聲樂二重唱《威尼斯帆船賽》組成。羅西尼的很多室內樂聲樂作品都和“威尼斯幻想”相關聯。在一群富有的贊助者的幫助下,羅西尼從威尼斯這座城市開始了當時年輕作曲家的創作之路。他18歲時就在這里為圣莫斯(San Moise)劇院創作了單人歌劇《婚姻法案》(La Cambiale di Matrimonio,1810),為威尼斯狂歡節創作了《快樂欺騙》(LInganno felice,1812)、《絲綢階梯》(La Scala di seta,1812),在首映式上爆發了丑聞。盡管發生了這樣的事,但是仍然沒有影響到羅西尼的創作熱情。一個月后,在圣莫斯劇院接連上映了羅西尼為1813年的狂歡節創作的兩部?。▎文桓鑴。骸禠Occasione fa il ladro》(《騙子制造的事故)(1812年)和《Il Figlio per azzardo》(《偶然得來的兒子》)。在這年的狂歡節期間,羅西尼還寫了《坦克雷德》[Stand,p.39]?!短箍死椎隆肥橇_西尼第一次巨大的成功,也是他才華橫溢的代表作。威尼斯人對他的這部歌劇瘋狂地追捧。根據司湯達的說法,威尼斯是意大利的城市,“在威尼斯最能欣賞旋律之美”[p.39]。G.羅西尼“……處于青春和天才的黃金時期,他不害怕重復自己的音樂思路,并且通過他的天賦力量不斷創作。他住在威尼斯,這是意大利乃至整個世界最美的土地。當然,也是學習、研究、創作氣息最濃的地方。由于威尼斯人的這種特殊性,他們總是希望聽到愉快的旋律,……”[p.55]。所有這些特性都是作曲家音樂中固有的,這一點可以在以威尼斯為主題的的室內聲樂作品中觀察到。
羅西尼為威尼斯而創作的音樂作品還有La Lagune de Venise(《威尼斯泄湖》,1861)、Il carnevale di Venezia(《威尼斯狂歡節》)、Die Venezianerin(《威尼斯女人》)。作曲家將威尼斯船夫的歌曲引入歌劇“奧賽羅”的第三幕,這是莎士比亞戲劇以及莎士比亞歌劇作品中最著名的場景:充滿陰郁預感的苔絲狄蒙娜在她的房間里與艾米利亞分享她悲傷的想法。那一刻,從開著的窗戶外聽到一個船夫的歌。盡管塔索的詩歌非常受威尼斯船夫的歡迎,羅西尼還是選擇了但丁的十四行詩作為作品詩意的基礎。
羅西尼的大部分小型室內聲樂作品都與威尼斯帆船賽有關。帆船賽或纜車賽一直是威尼斯的重要賽事,賽事期間常有舞會彩排和狂歡游行。直到現在,威尼斯一年也會舉辦約120場比賽。
《La regata veneziana》(威尼斯帆船賽)是兩個不同的樂曲的名稱,也就是說,有兩首樂曲用了同一個曲名。第一個是女高音和女中音(“Voga,o Tonio benedeto……”)的聲樂二重唱。這個二重唱屬于“Les soirées musicales”系列(音樂晚會,No.9)。第二個是三個小提琴演奏的套曲。這兩部分編入他的“Péchés de vieillesse”/《老朽的罪孽》2中的第1卷/Album italiano編號為8-10號。下面將更詳細地分析這首女聲二重唱作品。
歌謠二重唱“La regata veneziana”為女高音和女中音創造了俏皮、抒情的基調。在羅西尼的聲樂作品中,有音樂體裁亞種的分類:坎蒂列那,短詠嘆調,夜曲,波萊羅舞曲,船歌,塔蘭泰拉舞曲,蒂羅爾。羅西尼將這個二重唱定義為夜曲,該音樂特色是明亮而喜慶的。女孩們正在觀看節日海灘上的劃船比賽,她們支持自己的親人托尼奧和別波,并要求他們取得勝利。6/8拍,緩慢的節律,坎蒂列那的旋律,意大利歌曲的獨特風格,柔和的音樂加上三度和六度音平行進行,所有的這些特征都表明了這是一首船歌。大調性質,華爾茲舞蹈的靈動感貫穿全曲的音樂,突出了音樂的優雅本質,刻畫出年輕女孩為表達她們心中的愛的興奮形象。
第二個旋律(b)更具有特色。音樂華麗、優雅而輕盈。在節奏方面也使用華爾茲舞蹈的率動。作曲家使用高音域、裝飾音、休止符等創作技法,將整個旋律形成獨特的聲響效果。使用高的音域、斷奏的演奏技法、倚音的創作手法,這些都是該曲旋律獨特的閃光點。音樂色彩明亮且節奏輕快,更使整個音樂形象具戲劇化。在第 9,12-13個小節右手彈出絢麗的琶音。交替的上行和下行兩個方向,音符從c4跳躍性的移動到c1,創造了快船像水上利箭一般極速前進的形象。
關于前后兩端的旋律填充,此處將指出在鋼琴部分和兩個女高音的聲部中都能聽到的豐富而簡短的旋律(見表):
共由4種音樂旋律類型a,b,c,d組成(不計算其變形)。同時旋律的變化重復性使音樂既保持穩定的形象又出現新的對比。例如,I女高音和II女高音(31-32等),或者歌手和鋼琴(14-21,33-42;43-46),這幾部分都非常典型。有趣的是,作曲家僅在伴奏的兩端部分使用了作為女高音與女中音聲部中間部分的主題即旋律b,這不僅證實了G.羅西尼的音樂創作的獨特性,也證實了他將已知元素組合成新元素的創新能力。在歌曲創作中,G.羅西尼在保留了威尼斯傳統音樂的同時(variazioni),結合了自己作曲風格中最成功的元素。
羅西尼《威尼斯賽船歌》的聲樂套曲中呈現了比賽的音樂畫面。威尼斯方言版本的詞作者是弗朗切斯科·皮亞韋Francesco Maria Piave(1810-1876)。這個套曲作于1835年(1878年第一次出版),該套曲由3部分組成:《安左列塔在賽前》(Anzoleta avanti la regatta)、《安左列塔在賽中》(Anzoleta co passa la regata)和《安左列塔在賽后》(Anzoleta dopo la regata)。這三個部分在一個套曲中由一個故事情節和一個女人第一人稱的獨白聯系在一起——這個女人正在觀看自己愛人的比賽。第一首歌平靜、抒情,描繪了一個寧靜而又陽光燦爛的賽船日——節日的bA大調,節奏和船歌的伴奏。通過ba小調中的“切換”以及聲樂部分中變化的節奏來引入張力。很明顯,女主角擔心自己的心上人,希望他在未來的比賽中獲勝。坎佐納以詩歌形式寫成。在合唱中,通過bA大調的回歸來恢復和諧感。
第二個坎佐納是該套曲中最激動的一個片段。這一片段音樂描繪的是急促、緊張的情緒。其音樂特點是節奏急促,連續的十六分音符節奏音型的彈奏。聲樂部分的旋律是間歇性的,頻繁停頓,旋律短暫,時而上行,時而下行,其形式和第一個坎佐納基本相同,也是由詩歌形式寫成的。此外,在同名的小調和大調的引子和副歌部分都采用a小調和A大調調式調性上的對比形式 。
在中部急促的節奏之后第三個坎佐納變得自然緩和?;謴土?F大調,三拍子形式的舞蹈律動(3/8),聲樂部分的音樂特色分別是抒情的、詼諧的、激動的。與之前的兩個坎佐納不同,作曲家選擇三部曲形式(ABA),使聲樂部分精彩的樂句結合在一起??偟膩碚f,以下方法將套曲統一起來:在第1和第2個坎佐納中,形式相同(詩歌形式),對同名的大調和小調的對比手法相同(ba小調和bA大調; a小調和A大調),在抒情歌曲的結束部分均采用了花腔。從第3號到1號是一個拱形的線條,它們通過帶有幽默元素的抒情角色以及分為三部形式的結合在一起。在這些抒情基調(1號坎佐納和3號坎佐納)的背景下,2號坎佐納是套曲中間的對比,這也證實了羅西尼的構思技巧。
雙重唱和三個坎佐納要求歌唱家有出色的聲樂基礎、均勻的氣息,熟練掌握各種演唱技法(連音,斷音)、花腔技術,擁有表達音樂不同感覺色調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傳達這些“威尼斯歌曲”的氛圍,注意音調的“變化”和精致的節奏。在確保羅西尼詠嘆調與歌唱家不斷成功的優勢中,司湯達稱這種優勢為音樂的活力,即坎蒂列那的魅力,“這種活力永遠不會變得過于僵硬或過度粗暴”[p. [245],輕柔的伴奏節奏-對聽眾來說是一種享受。
參考文獻
[1]司湯達.羅西尼的一生.基輔:烏克蘭音樂,1985:348.
作者簡介:練遠媚,梧州學院聲樂副教授,烏克蘭哈爾科夫國立藝術大學在讀音樂藝術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