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醒 張秀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阮的發展歷史,再分析江蘇高校教學現狀,然后總結江蘇高校阮專業師資現狀和造成阮專業冷門的原因以及改變現狀的手段,然后就江蘇高校現中阮教學情況展開調研和分析,最后總結調研分析的結果。
【關鍵詞】江蘇高校;中阮;器樂教學;師資現狀
【中圖分類號】J64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阮的發展歷史
宋朝的張鎡在《鷓鴣天·詠阮》中寫道“不似琵琶不似琴,四弦陶寫晉人心。指尖歷歷泉鳴澗,腹上鏘鏘玉振金。天外曲,月邊音。為君轉軸擬秋砧。又成雅集相依坐,清致高標記竹林。”阮,作為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相傳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精通音律,善彈琵琶,時號“妙達八音”,有“神解”之譽,因而得名“阮”。阮在歷史上受到許多文人雅士的高度推崇,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道:“掩抑附凄清,非琴不是箏。還彈樂府曲,別占阮家名。古調何人識,初聞滿座驚。”由此可見,阮在唐朝有多大的影響力。可這么古老的民族樂器,至今為止真正了解阮的人卻很少。
新中國成立后一些專業人士及愛好者對阮從材質、構造、音質等多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科學的改革,并在演奏技巧上借鑒、吸收了中外彈撥樂器的很多技法,極大程度上豐富了阮的表現力。同時也涌現了一批為阮做出重大貢獻的藝術家們,例如,在傳統阮作品中進行探索的林吉良老師;在阮作品中進行現代創作的劉星老師,其中三樂章的中阮協奏曲《云南回憶》此曲運用較為現代的技法,大量運用復雜的節奏、短促的休止符、緊湊的十六分音符,充分發揮了中阮那渾厚的音色、多變的節奏與多種演奏技巧,使這個曲子得到極高的推崇盛贊。還有中國第一代搖滾音樂人馮滿天對中西音樂的融會貫通,使馮滿天的中阮演奏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融合了爵士、搖滾、布魯斯等多種元素,使這件古老的樂器注入了流行青春的活力。上海音樂學院的吳強教授、中央音樂學院的徐陽教授、中國音樂學院的魏蔚教授等都為中阮的教育發展付出極大的努力。改良后的阮分為五種: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由于阮音色圓潤、渾厚,正好彌補了樂隊中音區域的空缺,成為民族管弦樂隊中的重要角色。
二、江蘇高校阮專業教學現狀
據統計,江蘇省現開設中阮專業課程的高校只有5所,每年參加音樂統考的學生人數大約有6000人左右,其中器樂考生有2000人左右,民樂專業的學生占其60-70%。在如此大的考生比例之中,柳琴專業的學生每年大概只有5、6人,中阮專業的也不超過30人。在現江蘇省藝術類高考愈發激烈的狀況中,江蘇省音樂統考的錄取率還不到30%。南京藝術學院畢業的中阮專業學生有12級陳雨蘭、13級顧芯夷等人;江蘇師范大學現中阮專業有00級的王春雅、15級廖梓媛、16級李鑫輝,鹽城師范學院的陳娟、朱子嫻、劉思雨等,淮陰師范學院中阮專業的馬金童、黃艷紅、周穎等,基礎好的學生大多選擇了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獨立音樂院校,基礎差的或者省統考沒發揮好的學生,甚至是沒通過省統考的學生大多會選擇省外單招。這些現狀都導致中阮、柳琴這些本就冷門的專業學生資源的流失,沒有足夠的學生資源也就吸引不了柳琴、中阮專業的教師教學,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三、江蘇高校阮專業的師資現狀
2018年,江蘇本科高校一共有77所,這些高校中目前開設中阮專業的只有5所,分別是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江蘇師范大學、鹽城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和淮陰師范學院音樂學院。這些高校及任教教師分別是:
1.曹月,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1986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琵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琵琶演奏教學兼教阮主副科,從2006年開始擔任中阮教學。
2.孟醒,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器樂系主任、南京藝術學院特聘教師,在兩所大學從事中阮專業的教學,2000年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中阮、柳琴專業。2000年來到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任教,2008年擔任徐州音樂家協會副主席,2009年跟隨新加坡的鄭朝吉老師學習指揮并開始擔任南京藝術學院中阮教學與民族樂團指揮。
3.孫曄,鹽城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客座彈撥樂教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音協考官、江蘇省琵琶協會常務理事、鹽城市音協常務理事、鹽城市彈撥樂協會副會長、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從2014年開始擔任中阮教學。
4.孫雁雁,淮陰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講師,畢業于西安音樂學院,現擔任琵琶與阮專業教師,江蘇省琵琶協會常務理事,從2014年開始擔任中阮教學。
四、造成阮專業冷門的原因
在如今二胡、琵琶、竹笛、古箏等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大放異彩的時代,中阮專業卻依然很冷門,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幾點:
(一)中阮這個專業一直以來就是冷門專業
在中阮發展期間中間斷了好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后才開始慢慢復蘇。最早一代投入到中阮并進行挖掘、創作、培養人才的是林吉良、寧勇老師,林吉良教授現在沈陽音樂學院客座教授,作曲家、阮教育家,是阮專業的主要開創人之一。20世紀70年代先后探索出嚴格意義上的阮獨奏作品,如《草原抒懷》《游泰山》《滿江紅》等,從而填補了阮沒有演奏作品和演奏技法的空白。寧勇教授現任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曾發表《絲路駝鈴》《中南古韻》《玉樓月》等阮曲六十余首。但是,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除了第一代的老前輩們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還需要第二代人努力的投入與推動。中國音樂學院魏巍教授、中央音樂學院徐陽教授、沈陽音樂學院周長花教授、上海音樂學院客座劉波教授,這些教授都是阮專業出身并身處教育前線,為培養阮專業人才不斷努力著。更吸引江蘇考生的是名氣較大的中國、中央等獨立音樂院校,所以,專業優秀的學生都進音樂學院了。江蘇較好的藝術院校只有一個南京藝術學院,而南京藝術學院卻是從2017年才開始開設阮專業。
(二)由于教育體制中所存在的弊端,以及一些人對民族音樂人士及觀念上的偏差,導致一些師范院校在教學中只偏西樂而忽略傳統民間音樂的教學弊病,直接造成了民樂后繼人才的缺乏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1)相對于中國、中央、上海音樂學院知名度小,專業突出的學生大都去考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等獨立音樂院校;(2)阮是新開的專業并只對江蘇省招生,宣傳力度不夠自然導致很多考生不知道。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使得中阮專業2017年、2018年都沒有招到生源,只有2013年南京藝術學院才有陳雨蘭一個學生。(3)本身中阮專業的學生就少,再加上宣傳力度小這種種原因都導致了江蘇省中阮專業發展情況十分不理想。
五、改變現狀的手段
如今既然已經看到了江蘇高校中阮專業的現狀,也知曉了造成中阮專業冷門現狀的原因,就應該針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整改。建議從以下幾點加強整改:
(一)擴大招生
面對省內中阮專業生源本就匱乏的狀況,政府應當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對省外生源的引進與培養。
(二)學校合作
藝術高校可與省內各大中小學合作,藝術高校免費提供教學教師,中小學提供場地并組織學生學習,注重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興趣。從生源源頭抓起,循循漸進。
(三)作品創作
除了由地方戲曲、曲藝等具有濃郁民族風的民間音樂的改編引申而來的,還要創作新時代作品,推廣民樂,讓新一代的年輕人喜歡上民樂,而不是一提到民樂就是冗長、古板、老氣等詞匯。在這個中西文化碰撞的時代,應在汲取西方音樂優點的同時繼承傳統,創作新型的民樂作品。
中阮的普及教育并不能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而要注重學生的興趣意向,更不可能急于求成,要依據學生的個人條件,合理的選擇教學。江蘇省徐州市王杰中學為每一位學生制訂了個性發展規劃方案,學校堅持文化與藝術特長同時抓的方針,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取得了江蘇省第六屆中小學藝術展演中一等獎的好成績。只要學校的用心栽培,學生的勤奮苦練,總能出好成績。中阮教學在培養人才的同時,也必將促進中阮作品的發展。
六、結語
從師資情況來看,現在全江蘇省中阮專業的教師只有孟醒老師一個人,其他全是琵琶老師或者是三弦老師兼的中阮老師,更多的是中阮副項,中阮主項的學生少之又少。現在,在江陰、鹽城等地區學阮風潮正在掀起,甚至盱眙的新馬中學、徐州的王杰中學,已經在培養大量的中阮專業的學生。希望這些為阮專業默默奉獻的教師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也希望這些優秀的學生能吸引更多的專業老師來江蘇任教,共同推動中阮教育教學。
參考文獻
[1]練唐鋮.對現代民樂創作的思考[M].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5(3).
[2]盧丹.中阮的魅力及當代教育[M].北方音樂,2014(10).
[3]于錦秀,莫莉.阮演奏中理想音質和豐富音色的獲取技巧[M].藝海,2011-02-01.
[4]寧勇.中華阮樂技藝史探蹤[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1-01-01.
[5]馬楠.淺談民族樂器“阮”[M].東方企業文化,2014-06-01.
[6]楊歡.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的樂器改革研究[D].中國學術期刊網/優秀碩博士論文庫.
[7]趙迎.探索阮與阮族樂隊協奏曲《滿江紅》[D].中國學術期刊網/優秀碩博士論文庫.
[8]韓中健、談欣.“中國音樂史學國際高端論壇專家講座述評[N].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5-04-01.
[9]李冰.樂壇學人[M].北方音樂,2014-12-01.
[10]張加佳.從中國古典藝術的審美特征引論阮樂藝術之魅力[D].中國學術期刊網/優秀碩博士論文庫.
作者簡介:孟醒(1978—),徐州,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現任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器樂系主任,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特聘教師,擔任指揮、中阮、柳琴課程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