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章隆
【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業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學理念也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其中,“核心素養”作為新的關鍵詞,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在國家呼吁素質教育的今天,核心素養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環境。如何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成為了教師們關注的問題。本文將結合語言實踐,對如何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展開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 小學生 語文 核心素養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同時又是眾多學科中最為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因此,教師應當想辦法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在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極為重要。語文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以及文化修養等。其中,語言能力是最為重要的能力,只有優秀的語言能力,才能促進語文水平的提升。以下將針對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出幾點建議。
一、注重聽力訓練與口語訓練的有效結合,培養學生的語感
在語文核心素養中,優秀的語言能力離不開語感的支持。語文這門學科需要大量的閱讀與理解,所以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為了實現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開展聽力訓練與口語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從而促進他們的文學素養。傾聽與口語都是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在訓練中秉承認真謹慎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堂目的的實現。當學生經歷了大量的傾聽訓練后,他們在接收到語言信息后會迅速反饋給大腦,進而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培養語文核心素養。例如,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傾聽的能力,可以在講解小學語文S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課《寓言兩則》中的《自相矛盾》時,先不讓學生展開對教材的閱讀,而是自己將教材內容口述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復述故事的主要內容,以此讓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實現提升學生傾聽能力的目的。
口語訓練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基本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環,只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實現傾聽訓練的最終目的。為了能夠讓學生提升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在開展聽力訓練后,還應當對學生的口語能力進行訓練,將這兩種方式互相結合,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由于小學生對世界的認知還不夠清晰和完善,他們的各項能力較差,所以教材編寫者為了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教材,往往會在教材中添加許多教學內容相關的對話及主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主題展開會話練習,從而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針對其中的內容展開會話練習,從而提升語言能力。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語文S版教材,六年級上冊中第二課《寓言兩則》中的《畫蛇添足》時,可以組織學生以兩人一組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組,針對文章中兩個手下人的對話展開練習,并讓學生對其中的對話內容加以替換,改寫出更生動的故事。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讓學生將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課堂上,而且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綜上所述,教師應當給予學生聽力訓練與口語訓練充分地重視,確保學生能夠具有較為優秀的聽說讀寫能力,從而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二、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積累語言知識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的語言底蘊較薄弱,所以無法很好地實現在日常生活中積累語言知識的目的,同時,他們也無法保持長久的專注,在教學過程中時常分散注意力,不利于教師開展教學工作。針對學生的這種年齡特征,教師應當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確保教學工作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古人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當深入調查學生的興趣以及喜好,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貫徹以育人為根本的教學理念,并且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積極引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積累語言知識,從而豐富自己的語文底蘊,達到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目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游戲,以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讓學生不斷積累自己的語文知識。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語文S版教材中的《望大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前明確學生可能不認識的生僻字,然后將這些生僻字記錄在卡片上,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自行猜測生僻字的讀音以及含義。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有利于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好游戲教學方式帶來的優勢,努力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達到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三、利用情境教學法,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形成
教育業在不斷深入發展的過程中,經由教師的不斷努力,逐漸衍生出了許多種教學方式,其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文思維,能夠幫助他們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并且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當想方設法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形成,而將情境教學法應用于課堂則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式。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能夠有效讓學生融入課堂,并且讓他們在情境中實現語言實踐,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當前我國信息技術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中,為了能夠讓情境更為真實,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情境的創設,從而營造更真實的氛圍,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例如,教師在講解《開國大典》這個位于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的課文時,其中的第七段如此寫道:“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起歡呼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傳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國人民的心一齊歡悅起來。”教師可以針對文章中的這段場景,為他們播放開國大典相關的視頻,從而創設相應的情境,將他們帶入到教學過程中,然后讓學生自行闡述對于開國大典的想法和心情。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并且激發他們的素質教育,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他們的自學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能否獨立思考并解決語文難題一直以來都是教師關注的重點。教師若是想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那么培養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必不可少。由于語文教學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教師想要一蹴而就較為艱難,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看考慮到教學內容的復雜程度,而且還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這就致使他們在教學安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難以設計教學內容的現象,或者是教學內容不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為了能夠保證學生跟得上進度安排,應當培養他們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進度的先進與可靠。教師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中,應當緊抓教學目標,在保證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從而深入理解教學內容,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語文教師還可以在教學課堂上針對教學內容,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意義的問題,讓學生針對問題展開思考,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此外,語文教師還應當給予語文預習足夠的重視,確保學生能夠在課堂開始前先對文章有大致的了解,從而便于教師開展后續的教學工作。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語文S版教材,六年級上冊中第十六課《古詩三首》中的《石灰吟》時,其中有詩句這么寫道:“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教師可以針對這句古詩,對學生提出問題:作者寫這句詩的目的是什么?他想向讀者傳達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然后讓學生對這三個問題進行思考。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將目光集中于教學課堂中,并在思考過程中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綜上所述,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離不開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反思,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語文水平的提高。
五、結束語
新課程標準的提出,使得我國教師的教學目標都發生了改變。在素質教育呼聲越來越高的今天,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成為了重點內容。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當將目光放在語文教學的整個流程中,加強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從而促進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 蔡明花,靳涌韜,劉春等.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小學語文教材創新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2):36-40.
[2] 顧之川.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語文教學,2016(3):15-17.
[3] 洪家珍.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核心素養而教——小學低年級寫作教學策略[J].教師,2017(23):31-32.
[4] 丁麗娟.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課程體系建構[J].速讀(上旬),2018(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