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強華
【摘 要】 隨著城鄉差距的越來越大,我國農村小學管理工作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農村小學領導者和管理者有責任加強素質教育,創新管理體制,推動農村小學的良好發展。本文闡述了農村小學教學管理推行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農村小學素質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強化農村小學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管理建議。
【關鍵詞】 農村小學 管理 素質教育 建議
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在尊重學生主動精神和主體性前提下,根據社會發展和人類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提升的教育。素質教育既是一種先進思想意識,也是一種先進教育模式。目前我國農村小學素質教育管理模式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素質教育的順利開展,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加強素質教育,推動農村小學管理的發展是農村小學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農村小學教學管理推行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我國農村小學教學管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農村小學只有不斷提升自身教育水平才能夠實現教育目標,促進農村經濟的良好發展,因此國家及教育有關部門愈加重視農村小學教學管理工作。在新時代背景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導致城鄉發展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農村學生家長選擇將學生送到城市小學上學,家長對學校教學管理和教學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這無疑不增加了農村教學教學管理工作的難度,特別是有些農村小學受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資源匱乏影響,很難良好的實行、推廣素質教育。除此以外,城鄉差距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青年的就業問題,導致很多農村小學過度重視學生成績和升學率,不夠重視素質教育,農村學生家長也錯誤的認為學生成績高低就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指標,很多成績不好的學生會直接被家長要求輟學,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小學教育很難提升整體教育質量。
辦學條件是導致農村小學與城市小學教學成績差距甚遠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我國農村小學普遍存師資力量薄弱問題,這也進一步限制了農村小學教育水平的提升。針對以上農村小學教學管理現狀,農村小學只有重視素質教育,在教育管理中落實、推行素質教育才能夠從根本上改善農村小學教育質量,轉變教育觀念,提升教育水平。因此,農村小學教學管理推行素質教育是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必然趨勢,是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目前農村小學素質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一)應試教育評價模式的干擾
眾所周知,應試教育是我國傳統教學環境下的主要教育模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對教育工作也有著深遠影響。應試教育評價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學生成績,對教師的評價也以學生成績和實際升學率為評價標準。素質教育應以教育不同的目而不同,素質教育提倡在關注學生成績同時,要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提升和發展,因此素質教育管理模式、評價方式與應試教育評價模式大不相同。但是在實際情況中,由于分數是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學校教育水平以及學生升學率的一項重要指標,很多農村小學仍舊選擇了采用應試教育的評價模式,而沒有采用素質教育評價模式,農村小學應試教育評價模式的普遍應用成為素質教育管理實行的一個主要瓶頸。
(二)教師水平有待提升,實施素質教育條件不足
農村小學的教師沒有較高的學歷,在教學中往往運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教學內容也只是教材知識的講解,對教學設備沒有很高需求,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沒有得到充分挖掘與培養。教師專業水平與專業素質無法達到素質教學的要求,阻礙了農村小學素質教育的順利開展。
從實施素質教育硬件條件來說,素質教育管理的實施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這就對農村小學教學設施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和需求。然而,很多農村小學受當地經濟發展制約,沒有充足的資金投入教學設施建設,導致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設施不足,這也影響了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
(三)缺乏一定的思想認識
雖然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喊了多年,教育改革也在不斷深入,但是很多農村小學教育管理者觀念比較滯后,沒有充足的機會學習新觀念和現代化教育管理相關知識,缺乏一定的思想認識。尤其是農村小學中一些多年從事教育管理工作的老職工,存在著一定思想偏差,對于素質教育的本質和內涵沒有全面認識把握,導致農村小學素質教育管理無法真正有效開展。
三、強化農村小學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管理建議
(一)建立民主制的管理結構
農村小學校長作為學校教育管理的主要負責人,在素質教育管理的推行工作中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因此,想要強化農村小學使用素質教育要求,提升管理質量和教育質量。農村小學校長就要意識到傳統管理結構的不合理性,明確黨和教育部門的教育對策與方針,建立起以校長負責制為主的民主制管理結構,確保學校教育管理工作能夠在黨、政府、家長、學生的監督下,得到更好的落實。農村小學在教育管理過程中要重視家長對學生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呼吁家長積極配合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發揮出家長教育的優勢,促進學生素質教育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農村小學校長保證在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要求前提下,構成家庭教育、社會、學校三合一體化的管理體系,同時建立合理的民主監督機制,定期組織學生代表、家長代表、村鎮代表開展審議會議,更好的監督農村小學教育管理工作,同時農村小學也能夠在會議中及時發現自身工作的不足,從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工作,促進農村小學素質教育管理的不斷發展。
(二)增強管理多樣性及靈活性
統一性是目前我國農村小學管理模式中的一個主要特征,農村小學管理過度強調學生思想、觀念、行動的統一性,要求學生在紀律約束中的高度同步性。學生很少有主動創新、主動發現、主動創造的意識和行為實踐,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違背了素質教育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特長、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以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教育管理要求。因此,小學學校要在校長的帶領和指導下,有意識增強管理的多樣性與靈活性。
例如,校長可以召集學校管理者和教師一起通過多媒體設備觀看國內外先進的小學教育管理工作視頻,拓展學校管理者和教師的管理思路,豐富管理手段和方式,讓學校教育者能夠吸取精華,應用到自己教育工作中。在實際管理工作中針對經常有違紀違規行為,缺乏創新精神的班級,校長可以引導教師采用素質教育和情感教育融合的方式開展教學和管理工作,讓學生能夠在情感上信任教師,從根本上扭轉錯誤思想,提高學生對教學工作的配合度,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針對班風矯正、學生能夠自覺遵循校紀校規教育、且具有一定探索創新精神的班級,校長可以引導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增強對學生成績的培養和提升,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管理。
(三)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完善教學設施建設
為了提升農村小學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質量,農村小學校長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通過創新人才招聘制度,出臺相關優惠政策、福利待遇等吸引更多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來校,為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提升教學質量,促進素質教育的推進;一方面校長可以增加與其他小學、附近城市小學之間的合作,組織本校在職教師到開展素質教育比較全面有效的小學學校去進行學習和交流,讓教師能夠在分享與思維碰撞中,提升素質教學水平,為學校接下來的素質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農村小學校長不僅要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還要積極與農村當地政府溝通,最大限度為學校爭取扶持政策和扶持資金,同時結合當地情況想辦法發動社會力量,拓展學校建設資金的籌集渠道,完善學校素質教育的硬件設施建設,引進先進教學設備,確保素質教育得以正常開展。
(四)更新理念,提升管理者思想意識
意識是行動的內在動力,只有在正確的思想意識引導下,才能夠全面推進農村小學素質教育管理工作。因此,農村小學校長首先要轉變自己的理念,積極學習我黨和教育部門先進的思想、政策和精神,并且將這些傳達給全校教育者,將先進教育理念和現代化教育思想貫穿到農村小學教育工作中,以素質教育為中心,以應試教育為基準,深入融合二者,實現教育的傳承與創新。同時,農村小學要將素質教育思想和意識傳達給學生與家長,讓學生和家長能夠意識到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不同,正確認識到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在學校、學生、家長的共同重視和努力下,推進農村小學素質教育進程。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農村小學加強素質教育管理勢在必行。農村小學校長要充分發揮出自己的組織、引領作用,讓全校師生意識到素質教育的必要性,針對本校素質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提升學校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甘色仕.新課改理念下的農村小學教學管理[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37):244,202.
[2] 李印文.淺談農村小學素質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8-8.
[3] 王雙應.加強農村小學學校管理,構建和諧現代化校園[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