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這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主要理念和教學思想體現。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是在學案導學單的基礎上進行課堂教育教學的一種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次大變革,是真正解放課堂的一次重要嘗試。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針對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面臨的若干問題,教學模式的變革刻不容緩,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真正在音樂教學中發揮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優勢,為學生音樂技能的提高和音樂素養的形成服務。
一、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中導學案的應用
導學案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主要載體。導學案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一般導學案應用在課堂教學之前、課堂教學中以及課堂教學之后。其中,課堂教學之前的應用最為廣泛。小學音樂教學中導學案作為前置性任務,以低入性、指導性、合作性、趣味性、開放性為原則,結合 “低入——深思——高出”和易操作性和可推廣性的類型特點,來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目的是為引導學生提前學習課堂教學內容,夯實基礎知識,目標定位于知道簡單的音樂知識和技巧,從而讓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圍繞教學難點進行。
小學音樂教學中導學案作為過程學習資料,可以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導學案的支持下自覺投入到積極的學習行為中去。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中導學案的設計素材和輔助技術主要是通過教材和課外鏈接、課外資源等來實現。只有幫助學生建立起對音樂的興趣,才能讓音樂教學更有效;只有學生愿意去學,才有可能學好;只有學生自覺樹立學好音樂的信心,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中導學案的編制
在不以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基礎上,“導學案”作為前置性任務的運用載體,應為課堂的有效性服務。因此小學音樂教學中導學案的設計格式、內容形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要求明確、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還應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兼顧各種層次的學生開展學習。
在課堂教學之前,把導學案共享給學生,讓導學案成為學生課前準備和課前學習的重要資料,運用于課堂實踐,形成規范化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建立統一的音樂學習流程。在課堂教學之前把導學案作為學生課前準備和課前學習的資料,不僅是課堂的起點,也是課堂關鍵環節的推助力,使教師上課更有針對性,層次更清晰。
第一步,教師編寫導學案(編制學生自學導圖);第二步,學生課前自學(在導圖引導下的定向自學);第三步,課上目標重溫(知識、能力目標明示);第四步,組內互查互助(小組合作形式進行組內互查互助);第五步,分工群學探究(合理分工、群學探究);第六步,小組課堂展示 (充分展示、有效互動)、精短檢測反饋 (反饋糾正鞏固);第七步,小結點撥升華(教師總結點評畫龍點睛);第八步,課后學習指導(課后拓展)。
例:
人音版六年級上冊第四課《京腔京韻》導學案
一、學習內容:1、欣賞京劇選段《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你待同志親如一家》、《京劇唱腔聯奏》,2、知識與實踐:了解京劇的行當、唱腔;區分傳統京劇與現代京劇的區別。
二、學習目標:1、初步了解京劇的起源、發展及相關音樂知識。2、了解京劇的行當及同人物的臉譜特點。3、區分傳統京劇與現代京劇的區別。4、了解西皮腔和二黃腔的唱腔特點。
三、學習重點:通過三個京劇選段的欣賞,感受京劇藝術的獨特魅力。
四、學習難點:區分傳統京劇與現代京劇的區別;了解西皮腔和二黃腔的唱腔特點。
五、學習過程:1、自學部分:小知識:有“國粹”之稱,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京,給乾隆皇帝祝壽。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2、合作學習部分:欣賞《京劇唱腔聯奏》完成:(1)作品中出現的四個唱段分別選自哪四部京劇作品?(2)作品中出現的四個唱段分別是哪四個行當?(3)演奏作品的主奏樂器是什么?欣賞《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完成:(1)作品是傳統京劇還是現代京劇?(2)西皮腔和二黃腔有什么區別?(3)西皮導板與西皮原板有什么區別?(4)討論“凈”這一行當的聲腔特點。欣賞《你待同志親如一家》完成:(1)作品是傳統京劇還是現代京劇?(2)簡單了解《沙家浜》劇情。
3、知識與實踐:(1)概括總結京劇不同行當的聲腔特點并學唱。(2)正確區分傳統京劇和現代京劇。(3)在模仿學唱中感受京劇的韻味。
六、學習反思:本節課我學到了:導學案往往需要教師多次的修改與優化,并在實踐中不斷得以檢驗與反饋。在導學案中,要體現出對學生能力提升的分層設計,同時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寓教于樂,不僅培養合作意識,也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形式之一。通過這張導學案,學生在“欣賞——模仿——討論探究——嘗試展示”的過程中完成自學,實現知識的習得和鞏固,慢慢達成教學目標,并提供給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引,完成從“導”到“學”的過程。
三、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中導學案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明確什么是導學案。導學案是“教學合一”的設計方案。是一種集教師的導、學生的學、學生的練、綜合性評價于一體的導學性文本。
2.明確導學案的內容。導學案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學習目標、重難點預設、新知導讀或知識鏈接、學習流程、練習反饋、教與學評價。導學案被譽為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方向盤”、“指南針”,這些比喻形象地說明了導學案的一個重要作用——引領。但實際上導學案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解決學生學過程中的以下三個問題:要到哪里去(學習目標)?怎樣去(學習材料、學習策略、學習過程)?到了嗎(目標評價)?因此,導學案的設計要最大限度地“以學定教,以教導學,以評促學、自學為主”,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導學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設計,要體現出適當的量、適當的度、適當的點和適當的線。適當的量——體現減負提質;適當的度——追求低入高出;適當的點——圍繞關鍵問題;適當的線——鏈接課堂教學。根據以上原則,最終完成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導學案設計。
經過長期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踐,讓學生達到見譜就能唱,聽音就能哼,能基本辨別旋律、音色、節奏、速度、力度等識記知識,形成學生基本的音樂素養,大大減少學生對音樂學習過程中的畏懼感,并為后續學習音樂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清楚地意識到,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技巧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給學生以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愛上學習。
四、總結
每個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世界的美好需要自身去探索、去發現,那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妙。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立足于創新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本,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權,改變傳統的授之以魚的做法,注重授之以漁,加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給他們自由探究的空間以培養他們的能力。從而增強對音樂的興趣,并有效提升音樂素養。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后期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賀.導學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2]唐晶晶.多元化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 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198.
作者簡介:張妤(1987—),女,一級教師,浙江余姚人,浙江省余姚市馬渚鎮中心小學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