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蔚
中職教育必須是學以致用的教育,必須是因材施教的教育,學以致用就是要培養出能干的好學生,因材施教就是要有對路的教育,適用的教材、基本的技能是能干的前提,也是因材施教的原則。
中等職業教育以培養應用技能型勞動者為主,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輸送最大規模優質普通勞動力的重任。中職畢業生不僅要有基本的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更要有成為優秀勞動者的心理素養和敬業精神。圍繞這個目標而改革、發展中職教育,一定要堅持學以致用和因材施教的原則,真正區別于普通高中的統一型教育,從不同學生成為有用之才所必需的不同素材出發,從不同學生可能成為的不同人才出發,系統實施精準教育、精細教育、精致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既成才也成人,既能學也能干,既辛苦也快樂。本文擬結合多年從事中職會計專業課教學的實踐,就新形勢下中職學生培養的目標定位、戰略原則、教材選擇、技能培養和教師理念作一些思考,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見,供同仁們參考:
1 能干的學生才是好學生
中職學生培養的目標比較單純和直接,除少部分以升學為目標以外,大部分是要經過幾年的文化專業知識學習和就業素養培育、專業技能訓練成為能夠進入特定崗位工作的技能型勞動者,因此能干的學生才是好學生。其它東西學得不少甚至很好,但專業技能學不好,到崗位上操作不了,對中職教育而言,就是沒有培養出能干的學生;對于崗位的需要而言,就不是好學生。不可否認,相對于普高學生,中職學生確實在文化基礎、學習能力、行為習慣、組織紀律性、團隊協作意識、進取意識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作為“中考落榜生”,面對即將到來的就業和謀生,能干是第一要務。不少中職學生背道而馳,進入中職校以后不肯認真學習知識和技能,厭學、不服從管教,客觀上影響學校和老師的積極性,甚至對學生最終是否“能干”抱著隨其自然的心理,這是最大最根本的問題。其實,中職學生并不是天生的差孩子,其之所以因為“差”而進入中職學校,與家庭環境影響、個人身心健康、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引導等是密不可分的。不少調查都發現,中職學生自己認為最需要的不是知識和技能,而是自信、理解、愛、信任、朋友、關心和支持、尊重等;解決了上述需求,中職生對知識和技能的追求就是油然而生,就是源源不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養能干的中職學生,知識和技能很重要,精神素質和敬業素質更重要,有了能干的基礎,知識技能教育既使有欠缺,走上崗位以后也會很快彌補到位。
2 對路的培養才是真培養
能干的學生不是天生的,都是教出來的。真正有學習天分的,一般都去讀普高了。中職學生在文化學習方面總體能力不強,但并不代表他們不能成才。有不少學生偏科較重,對某一方面特別感興趣,是做好某一項工作的頂尖好手;有不少學生動手能力特強,完全可以成為高水平藍領。因此,圍繞培養能干的學生,中職教育要進一步改革學生專業優化調整機制。一方面要允許學生、家長和老師在專業選擇上有更多的自由,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專業并成功地調整到該專業學習,避免因為知之不多或盲目想象而選錯專業且無興趣地學習這個專業。另一方面要在培養過程中逐步調準方向,根據學生先天及后天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特長為他選準調優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引導他在“有前途”的專業軌道上高效前行。要著力解決中職專業“一選定終身”的問題,解決一些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跟不上時代、攏不住學生的問題,堅持對路的培養,把有限的學生精力、教師精力、學校人力物力財力用在真培養上,一切圍繞讓學生成為能干的學生而努力。
3 適用的教材就是好教材
明確目標,選對路子,還要從中職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其文化基礎相對較低、理解接受能力不是很高的情況,在選擇教材,做好備課工作上下功夫。這方面關鍵是要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鼓勵并組織教師向普高教師學習,在教材精選和內容取舍上真正用心用力。
4 基本的技能就是真技能
教材學理論,操作學技能。能干的重點是干,而不是說。要從中職畢業生主要從事技能型操作的需求出發,引導學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熟練掌握操作技能上。一定要在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只有基本技能扎實了,才有可能在此基礎上發現更多更巧妙的技能甚至“獨門絕技”。中職教育要圍繞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完善相應的課程設置、設備添置和實驗安排,不能唯成本論、唯效益論,安排過多沒用的文化課、理論課,而在學生最需要的技能課上開課不足、投入不夠。
5 用心的教育成就善教育
中職學校的管理者、經營者和教師都要提高“行行出狀元”的意識,要看到中職學生有許許多多的缺點和不足,也有著許許多多的優點和長處,每個學生都有生命內在成長的渴望和沖動;他們是區別于普通高中生另一類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同樣不可或缺甚至更加重要的技能型勞動者,培養這樣的人才同樣是一種使命,是一種光榮。教師要用心,不要把師生關系對立化、清淡化或團伙化,而要真正與每一位學生同呼吸,共命運,用心分析每一位學生,用心分析每一門課程,努力用最好的課給學生最好的獲得,為學生的能干而盡到自己的責任。
總之,中職教育必須是學以致用的教育,必須是因材施教的教育,學以致用就是要培養出能干的好學生,因材施教就是要有對路的教育,適用的教材、基本的技能是能干的前提,也是因材施教的原則。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用心的老師,盡管對老師也許不公,但教書育人天下之善,用心用情用力,中職學生就是好學生,中職人才也是有用之才。
(作者單位:梧州市機電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