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琪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的普及,當代年輕人都以極其活躍的姿態出現在各種網絡媒體上,傳統的如微博、新浪、鳳凰等,近期的如臉書、抖音、火山小視頻等,網上的言論思想空前復雜,爆炸式的知識與信息使得傳統課堂的地位動搖,在傳統社會里,課堂是青年學生們獲取知識的最主要渠道,但現今老師面對學生單向的知識信息流動傳授模式已經打破,教與學呈現互動性和雙向選擇甚至多項選擇,學生不再只是被動的受眾,展現出更多積極主動的思考能力,這固然是好事,但因為網絡媒體所傳播的觀點與知識的良莠不齊、真假難辨 及內容的龐雜與相互矛盾,在青年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的情況下,極易受到錯誤理念的影響,此外,網上媒體的眾說紛紜、似是而非,往往也是青年學生無從選擇,困惑更多。在此種情況下,思政課為青少年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與判斷標準就顯得尤為迫切,如何提高思政課的品質與吸引力就成為當務之急,這就需要我們結合時代的發展,不斷改進上課方式與手段,筆者在此就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探析一二。
1 網絡時代思政課受到的挑戰
1.1 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網絡多樣化的背景下愈加不能吸引學生。
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講授為主,教師顯得更加重要和主動,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在社會發展較為簡單,誘惑較少的情況下,老師依賴自己精彩的語言講授可以吸引學生認真聽課,但在網絡時代,精彩的網絡生活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和嗅覺等五感,尤其智能手機大面積普及后,上課的過程就成為老師和網絡博弈的過程,授課再精彩的老師也無法和五彩紛呈的網絡相比,再生動的語言也不能和明星明艷的面孔、游戲激烈的情節相提并論,一味的講授顯得更刻板和無趣。
1.2 師生互動的日常模式被沖擊
隨著擴招,中國各個大學的人數激增,思政課作為公共課,承擔著引領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職責,任務越來越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很難抽出大量時間在課后和學生廣泛交流,傳統的師生課后交流互動模式被打破 ,此外,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步伐越來越快,年輕一代與老師之間由于生長背景不同,彼此之間的認知差距越來越大,交流有著很深的鴻溝,90后是網絡時代成長起來的,被視為網絡土著,而老師們所處的年齡層都屬于網絡移民,年輕一代天然的深諳網絡生活,并將其與現實生活交融,而老師和其父輩們則處于適應與學習過程中,網絡給人帶來的不僅是知識結構的差異,更是思維模式、生活方式的不同,年輕學生因此和老師交流互動的興趣也比以前的學生減弱。
1.3 網絡的娛樂化、商業化對學生的思想形成沖擊,也加大了思政課 教育的難度。
在網絡時代,出現了泛娛樂化的現象,一切的社現象、話題和思考無論是政治的、經濟的、還是文化的,都可以拿來娛樂至死,被從特定的角度去解讀從而獲得最大的商業價值,令人感到擔憂的是,這種娛樂化的思維與話語對青少年有很大的主導性和影響力,在某種情況下,這些喧囂聲音甚至覆蓋著理性化的判斷與言論,對思政課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形成了極大的沖擊,一定程度上抵銷了課堂教育所帶來的效果與價值理念。
2 思政課教學方法變革的的思考與建議
2.1 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網絡變革授課模式
當然,講授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必要的,但 可以結合網絡改變講課的時間與方式,可以將部分授課內容結合提前錄制完畢,將講授內容以碎片化的方式處理,一個知識點一段小視頻,科學研究表明,人腦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過10分鐘左右,所以不宜過長,傳至網絡教學平臺,要求學生在課堂前提前觀看,而課堂時間則可以展開討論與發問,從而師生之間實現更好的互動交流,通過討論發問也更加能夠加深記憶、鞏固知識點。此外還有大家都已經熟練掌握多媒體,上課播放各種視頻,但筆者在此強調的是老師們習慣按照自己的思路播放相關視頻,往往不和學生的的視界與喜好,難有吸引力,作為教師也應該多掌握青年學生的動態,多用既符合思政要求也緊密結合時事、新穎活潑的視頻,加大課堂吸引力。
2.2 在課堂上重視引導,加強學生發現問題與正確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今天的社會,缺乏的并不是知識的信息量,網絡之上可以說已是包羅萬象,學生更為缺乏的是面對輿論混雜、信息龐雜的網絡正確的分析能力與選擇能力,授人以漁不若教授結網之,教師更應該在傳授知識同時加強學生判斷是非的選擇能力,令筆者深為擔憂的是網上有人將掌握的部分知識割裂與扭曲,任意添減,發表看似深入淺出、論之有據、富有吸引力、實則與事實完全不符,觀念錯誤、詆毀歷史的言論,這對年輕學生有一定的迷惑性,作為思政課教師應當敏銳的注意到這一現象,并加以重視,在課堂上講授知識的過程中,對各種網絡的觀點進行分析,啟發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對這些有意混淆事實、消弱國家意識與民族凝聚力的的觀點以充分的論據詳實的加以駁斥,讓學生掌握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縱然以后獨自面對網上各種復雜的聲音,也能明確是非,從容選擇。
2.3 拓寬教學途徑,教書育人不限于課堂。
90后以及00后以更為活躍的姿態出現在網絡上,隨著支付寶、微信大量推廣、火山 、抖音等自媒體雨后春筍般的出現,美團、滴滴打車等網絡平臺的推陳出新,網絡已與他們的現實生活交融交織。作為思政課老師也必須與時俱進,熟悉網絡所帶來的新的生活方式與理念才能更好的的掌握學生的動態,從而不斷調整上課方式,學生也才能從心理上親近老師,接受老師所引導的價值觀與世界觀,老師不能再是被動的適應網絡時代,而應該積極主動的投入進去,掌握網絡話語的主動權,拓寬教學途徑。在課堂之外更應通過微信、論壇、臉書、QQ、微博等平臺與學生交流互動、傳授知識與理念、這樣效果往往更好。當然這不僅僅老師自身要努力,更需要各個高校管理層理念的變革,認同新的教學方式,減輕老師上課任務,這樣老師才有時間和精力探討新的教學方式,更深入與學生互動,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
(作者單位:甘肅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