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斌
大學英語是英語學習的延續。不同于中學英語教學,大學英語教育的目標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包括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在大學英語的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成果是教學有效性的體現。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對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學生能夠進行英語談話表達自己的情感和交換意見,能夠清楚理解各種話題有關的書面和口語信息,能夠有效的表達各種話題的概念以及他們自身的觀點等等都是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應該達到的目標。大學英語的有效教學,其主體是學生,其主導作用的是教師的教學。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到有效教學大學階段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
1 現階段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方式單一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大學英語課堂中,老師在課堂上“填鴨式”的單一教學方式讓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在課堂上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大學的課堂相對于中學的課堂,其課堂時間會長上一倍,所以學生的注意力會過早的耗盡,單一教學方式的課堂是注定“留不住”學生的。學生在英語學習的掌握程度上存在著差異化,有些英語教師忽略這種差異,在課堂上全程采用英語授課的方式使得許多學生因聽不懂而放棄聽課,喪失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英語課堂上的單一教學方式只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迫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生在被動到一定程度后會對英語學習產生厭煩,在英語課堂上消極的對待英語學習。這就造成在大學英語課堂上,近百的學生中玩手機、睡覺、聊天的學生隨處可見,認真學習的學生卻寥寥無幾。
1.2 落后的英語教學理念導致學生難以與社會接軌
在國內的高校中,許多老師的教育理念是落后的。社會每時每刻都是處在變化中的,書本內容的更新可并非是與時俱進的。老師們過度依賴書本知識,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按照教學大綱死板的傳授給學生書本上的內容,并不注重與時代接軌,在教學內容中增加社會元素,培養學生在實際社會中的英語運用能力。這就導致大學生在走出學校后所學的死板的英語知識并不能應用在每天都在更新的社會中去。落后的英語教學理念帶給大學生們的只是英語知識,并非英語能力。并且許多高校畢業制度中,畢業證與英語四六級掛鉤。這樣的“應試教育”就導致老師在教授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都片面的追求英語學習所帶來的分數,而不是水平和能力。如今社會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是運用英語能力處理相關問題的畢業生,而不是運用英語知識考取高分數的畢業生。有效的大學英語教學所培養出的畢業生才是當今社會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1.3 缺乏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導致實際運用能力差
大學階段的教育目標要求在強化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性的思維能力。讓大學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效通過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更好更快的融入到社會生活中去。現階段的大學英語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缺失對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文章上述過程中提到過,大學英語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都片面化的追求英語知識,被動的接受書本所帶來的知識,沒有主動的去實際生活中學習英語,培養英語思維能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引導,這就導致學生在面臨社會時依舊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夠帶給自己什么樣的幫助。一味地通過一張張的證書展現給社會自己的學習成果,而并非通過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和應用能力來提升自身的價值。
2 教育信息技術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
首先,教育信息技術能夠打破大學英語課堂單一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方式中加入信息化的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運用信息技術對課堂內容進行生動有趣的講解和演示,激發學生對英語課堂的興趣,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在課堂中運用教育信息技術同樣也能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新的素材,激發老師教學思維的創新,節省教師的備課時間,優化教案內容。在英語教學課堂上,教育信息的介入能夠有效帶動課堂氛圍,增強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在信息技術的帶動下,讓學生的思維進入老師所營造的英語空間內,主動的在腦海中接受老師所傳達的英語知識,完成課堂內容的學習,達成課堂教學目標。這一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方面也優化了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快速更新落后的教學理念,幫助老師在課堂中多元化教學內容。除了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教授以為,老師應該時刻關注社會信息的更新,將信息有效的融入進教學內容中傳達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達到教授知識的目的,也可以豐富學生的認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便可以使之實現。信息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豐富了課本上固有的死知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進而引導學生關注課堂中老師所教授的內容,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引進信息技術同樣也能更新學生對于社會的認知,了解社會所需要的是什么類型的人才,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提升自身的能力,以便在走出校門的時候能夠順應社會的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同時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最后,教育信息技術應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培養英語思維。打破了單一的教學方式,突破了課本的束縛。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發揮自身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利用信息技術放飛自我的思維,對課堂上所教授的英語知識進行自我的理解和再創造,聯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情景,并利用課堂資源表演出來。一方面有效的活躍了課堂氣氛,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英語思維、創新能力以及應用意識,往他們往綜合素質強,同時具備創新能力和應用意識的社會型人才的方向轉變。
3 教育信息技術下大學英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3.1 實現教學理念的轉變
落后的教學理念是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為培養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阻礙。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利用教育信息技術及時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通過邀請著名講師開展教學交流等活動提升教師自身的知識素養。定期組織教師開展時效性事件的討論會,并討論如何對網上熱議事件、社會性事件加以英語的知識融入進課堂中,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課堂上運用英語來討論時效性事件,比如以開展辯論會的形式進行,發表自己對事件的觀點。有效的培養學生對社會話題的認知,鍛煉學生在話題討論上的聽說能力。
3.2 利用教育信息技術帶動課堂英語氛圍
老師可以在課堂的開始為學生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或者視頻,先發制人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人入勝。在內容播放結束后巧妙帶出主題內容并可以設置懸念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同樣可以加入這些元素來拉回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教學的內容以多圖片、多音頻、少文字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只是聽,更重要的是對學習內容在腦海中通過觀看圖片和音頻形成具象化的印象。老師應該尤其注意播放內容的有趣性和可探討性,枯燥無聊的視頻與傳統教學方式在根本上是一樣的性質,不能提升課堂教育的有效性。
3.3 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內容
上文中闡述過,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加入有助于優化課堂內容,實現多元化。在課前或課中,老師可以播放一些專業的英文紀錄片讓學生觀看,豐富教學內容以保證教學內容的“耐久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精彩有趣的音頻或是社會事件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4 建設網絡教育平臺
學校應該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構建網絡學習平臺,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英語學習資料,另一方面節省了老師準備學習資料的時間,讓老師更加方便快捷的開展教學工作。網絡教育平臺可以有效的彌足傳統課堂的不足,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知識疑難點,有效復習知識重點。對大學英語教師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了幫助。
4 結語
總之,教育信息技術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無疑是有巨大幫助的,同樣也是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體現。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為大學生學習英語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培養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實際運用能力,符合社會發展對英語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作者單位:燕京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