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菁
以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工業設計專業學生作為實踐班研究主體,設計群其他專業學生為擴散體。培養學生從理論的提升,注重技術能力實踐的提高,針對每門實踐課程建立對應的實踐專師隊伍,專師隊伍由教授課程的教師承擔。通過引導學生將已有的教學課程與創新實踐項目訓練有機結合,構建“蓄水池”人才培養教學模式,對于已有理論課程和實踐工藝技術等結合構成新的課程教學大綱和教案,并開設針對該門課程對應的創新實踐訓練項目按前期學生導師分組完成項目。
背景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已初步建成設計專業群,學生都有較高的藝術基礎理論和實踐能力,特別是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具備首飾制作、產品模型制作的基礎實踐能力,是構建“蓄水池”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基礎。
1 “蓄水池”人才培養教學模式定義
“蓄水池”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是以知識應用實踐示范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從理論的提升,注重技術能力實踐的提高,針對每門實踐課程建立對應的實踐專師隊伍,專師隊伍由教授課程的教師承擔。學生通過兩次考核的結果分成普通學員、學生助教、學生導師三個梯形等級,等級分出來后,教學由原來的大班教學轉變為梯形教學模式,構建“蓄水池”人才培養教學模式,對于已有理論課程和實踐工藝技術等結合構成新的課程教學大綱和教案,并開設針對該門課程對應的創新實踐訓練項目按前期學生導師分組完成項目。
2 “蓄水池”人才培養教學模式與普通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區別
2.1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由傳統的理論教學為主變為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 技能知識將成為主要知識點, 理論知識點則分解融入技能操作過程。
2.2教學范圍
教學范圍由傳統的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一個人往往不能完全的照顧到班里的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局限性變為分層教學可以提高全班的學習進度。
2.3作業呈現
學生作業由原來的刻板的習作轉變為具有顯著實踐的項目實習生產, 確保作業可以進行商品化轉化。
3 “蓄水池”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教學實施方案
3.1“蓄水池”人才培養教學內容
以實踐教學《首飾蠟雕工藝學》課程為例,將原有的PPT技術拍攝制作過程圖片加文字說明理論的教學模式改成分組梯隊教學的蓄水池人才培養模式。《首飾蠟雕工藝學》課程以15級工業設計42人學生為單位,課程開始10個課時中42人全體同學都是普通學員,通過10學時最基礎的技術學習由授課老師考核升級14名成績優秀學生為學生助教。根據學生的成績平均將剩余的28人分為7組。將升級的14名學生助教安排在7個小組里輔助老師指導普通學員學習。通過分組實踐學習和考核分配已經具備穩定的階級教學關系,可以進入案例實戰訓練環節,老師再一次進行考核14名學生助教,選出2名學生導師進行老師對2個學生導師手把手演示傳授蠟雕的實戰案例技術操作和現場指導。通過學習掌握技術后2名學生導師可以將12名學生助教分成2組進行教學活動,2組同一個時間和地點教學同步教學示范,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導師互相交流分享,遇到疑難問題現場求助老師來解決學習提高。學習后12名學生助教可以1-2名學生助教帶一個普通學員組學生。
3.2“蓄水池”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管理制度
專師通過實踐課提交作品和示范實踐過程等方式綜合評價,根據專師對人才綜合評價將學生劃分為三類:普通學員、學生助教、學生導師,三角金字塔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結構。
3.3“蓄水池”人才培養教學模式師資的建設
建立校內專師人才隊伍,企業專家與高校內專師人才之間的互相整合,建立定期與不定期的溝通跟蹤機制,培養校內教師的帶頭作用,組織教師和企業專家進行手把手的傳授,使之成為校內專師,形成潛在的專家人才庫。
3.4“蓄水池”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
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三角網絡式教育階段,每一個階段教育模式里培養的學生由教育對象的差異,根據普通學員、學生助教、學生導師不同類型的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培養,使“蓄水池”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更精準更有效果,同時通過新生報名甄選培養畢業使得“蓄水池”人才培養教學模式不斷層,構成可持續發展新局面。通過組織實踐練習培訓、調查交流等培養教學數個課時后:學生導師和專師一對一專或者一對幾個專講教學小班授課;每位學生導師可以對多名學生助教進行教學活動,并且在同一個時間和地點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導師互相交流分享記錄疑難問題,帶到專師課題來解決學習提高。學習后每位學生助教可以一個人帶一個班學生。學習時間,學習內容難度和學習工藝技能數量等逐層遞減。
4 結語
“蓄水池”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是將教師和學生階梯化分逐層培養的模式。結合現代學校職業教育,共同培養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高質量高規格的技術技能人才。設計類專業的課程是典型的技術型人才教育, 具有進行教學改革的先天優勢,依據“蓄水池”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研究,以工業設計專業相關課程教學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豐富教學內涵, 為學生作好教育教學的服務工作。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