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毅
托爾斯泰曾說:如若一個人沒有熱情,那么他將一事無成。而責任心就是熱情的基點,一個人的責任心強弱,會對其生活、家庭、學習造成直接影響。中職學校是為我國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渠道,提高中職生的社會責任感,對于我國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如何培養中職生責任感已經成為當前中職教學中亟待思考的重要問題。基于此,本文首先就的當前中職學生責任感缺乏現狀進行了簡單分析,而后提出了幾點中職班主任培養中職生責任感的有效策略,望為后續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責任感是一切良好品德的形成基礎,是個人良知與素養的直接體現,是在社會中生存發展的基石。特別是在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社會責任感已經成為了現代公民素質的基礎部分,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內容。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社會各個領域對于現代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的關注程度也在逐漸增加,因此,中職教育人員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應當有目的的培養有技能、有責任心的社會人才。
1 當前中職學生責任感缺乏現狀
1.1 缺乏自我擔當責任感
由于一些中職生的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在中職學習過程中抱著“破罐破摔”的心態。在學習過程中很少思考自己的前途、未來人生,對于讀書也沒有明確目標,還有的學生說,自己是來學技術的,不是來學知識的,所以只專注技能知識;還有一些學生說自己根本不想上學,是父母硬性要求的,對自己為什么要來中職讀書,讀書完成后要做些什么,如何立足社會、貢獻社會根本沒有思考。還有一些學生個人形象意識匱乏,一些男生打耳洞、紋身、留長發。還有一些學生誠信意識較差,長此以往,形成了隨口扯謊的習慣。
1.2 缺乏努力學習的責任感
部分中職生不能清楚的意識自己的定位,認為在學校就是混日子。還有一些學生在課上不能專心聽講,開小差已經形成習慣,要么就是埋頭玩手機,要么就是呼呼大睡,對于老師布置下的作業也是隨便抄抄,除了應付考試外,下課時間很少進行復習;還有學生對自己的學業漠不關心,對于考試成績也是毫不在乎,學習動力較低,缺乏學習熱情。
1.3 缺乏自覺守紀的責任感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發現,一些學生對于“紀律”兩個字沒有明確認識,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自制力較差,不管是組織觀念還是自制能力度相對匱乏,無視校規校紀,經常遲到、早退、曠課、吸煙。在同學之間遇到摩擦時,也都是完全依靠暴力解決問題,導致打架斗毆。
2 中職班主任對中職生責任感的培養
2.1 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經過長期的班級管理發現,如若想要讓中職生自發形成責任感難度較大。因此,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當利用相關教育手段培養中職生責任感。在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力度,在教學過程中幫助中職生樹立自己的遠大理想,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將其責任感轉化為自發行為。不僅如此,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還要教導學生,要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做到“言出必行”,做事要誠信為先,學習要竭盡全力,不做有損班集體利益的事。除此之外,還要告訴學生在做事過程中要盡可能的考慮從其他同學的感受,認識自己的角色以及相應的責任,進而更好的幫助學生樹立自我意識意識,將社會目標轉化為個人目標,在社會中體現自身價值。
2.2 豐富教育活動內容
教育活動對于培養中職生社會責任感有著重要意義,要想保障教學活動的吸引力,教師應當聯合學校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多種教育活動,如:作文比賽、辯論賽、演講比賽等等,在多種比賽中強化學生責任意識,培養學生愛國、集體精神。不僅如此,在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較為經典的“勞模人物”“感動中國”案例來激勵學生,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感。
2.3 發揮教師示范作用
教師是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態度都會對學生造成直接影響。毫不夸張的說,教師對于學生的個人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要想培養學生責任感,教師必須要為學生做出表率。如若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勢必會對學生造成正面影響;但如若教師隨意應付社會責任,也必然會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必須要注意自身的師德,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務必要認真履行管理育人、教書育人的職責,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渲染、感化學生。要求學生做到什么,自己就要先做好什么,只有這樣,才算真正的落實了“言傳身教”,才能為全體學生做出良好表率,進而更好的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責任,一個人是否具備社會責任感是其身心品質成熟的標志之一。在職業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中職生的責任感對于國家及民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中職班主任在實際教學管理中應當將培養學生責任感作為教學重點,進而更好的完善學生人格,培養新一代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中職生。
(作者單位:金州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