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兵
【摘? 要】 小學科學教育已經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先行者,要讓創新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綻放生命力,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使學生在學習中渴望創新、勇于創新、樂于創新;同時積極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擁有自信,從而渴望不斷創新。
【關鍵詞】 小學科學? 教學? 創新
心理學認為:創造性思維是指主動地、獨立地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的思維,它是創造能力的核心。它集中表現為善于獨立思考,思維不循常規,勇于創新,它常以聯想、轉換、引申等思維方法為基礎。創新能力是一種能積極改變自己,改變環境的應變能力和創造能力。它是人的智慧和意識能動性的最高體現,也是學生自我發展的一種需要。但是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在一定環境下長期培養、潛移默化地影響。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是適應于時代發展和培養新一代的需要,這是教育的根本出發點,也是課堂教育的首要任務。因而我們應該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教育環境,讓課堂充滿創造活力,使課堂教學成為形成科技創新意識、培養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以點燃學生創造的火花。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該如何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思維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巧設情境,誘發創新興趣
研究表明:一個充滿樂趣的環境可以導致很高的創造力。教育者的任務應該是營造心理自由、充滿樂趣的創造性環境,使學生進入一種放松、開放的狀態,能集中精力學習、創新。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具有敏銳洞察力的一種表現,創新的契機往往表現為所捕捉問題的價值。在科學課中,重要的環節不在科學結論本身,而在于引導學生經歷尋找和得出結論的過程,在過程中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自己探究的樂趣。“磁鐵能吸鐵”這一特性,學生也感到特別新奇,于是我就提問:“關于磁鐵,你們還會有什么猜想?你們能想辦法證明自己的想法嗎?還有其他發現嗎?”經過引導和輔導,學生自行探究發現了:磁鐵隔著木板,作業本等物體也能吸鐵。課后,學生運用這一性質,還制作了磁性玩具。
二、科學指導,培養創新能力
科學教學,最主要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直覺,使學生主動去發現生活和生產中不協調的地方,積極主動去思考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通過這種長期的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訓練,不僅僅可以使學生做一個有心人,還可以從多層次,多角度思考,借助學得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各種發明創造的技法,提出合理的建議,創造出新的作品。在教學的同時,我還注重引導學生開發課外實驗,緊緊聯系教材,又在深度和廣度上高于教材,從而提高活動效率,開發了學生的思維。
三、活動探究,激活創新思維
一堂自由,民主的科學課可以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在課堂上獨立地思考,想象,選擇,做出決定,這樣就應當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提供眾多的實驗器具,讓他們有機會進行一系列的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我努力做到了這三方面:
1. 給予學生觀察和實驗的機會
科學教學使用的教材內容就像是一個個的科研課題,學生需要認真對待每一節課,只有堅持不懈才能不斷提高科學素養,所以教師要不斷努力,認真鉆研每一篇課文,設計不同的研究內容,盡量創造好的條件,給予學生觀察和實驗的機會,學生在取得一定的成果后,就會開心地繼續研究,不斷創新,使其創新能力得到更好培養。
2. 給予學生創新的條件
學生們的學習運用離不開物質條件,所謂物質條件是指實驗的材料,有了材料,創新活動就會順利進行,創新能力就會得到培養。缺少材料,創造活動就成了空中樓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是紙上談兵,所以教師要將有關的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自由支配,使之有發現,以達到培養認識事物的目的。
3. 充分給予學生創新的心理自由
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挫折和失誤,而這些挫折和失誤會給他們造成一些心理障礙,會影響他們的創新,所以,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中,要允許他們犯錯誤,鼓勵他們敢于嘗試,不怕失敗,也就是要求學生敢說,敢做,敢想,勇于探究,樂于創新,讓他們無拘無束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四、注重實踐,提升創新能力
學生書本上的知識豐富多彩,但是缺乏了實踐意識,這會導致學生創造能力的下降。人才內在素質的形成與提高有賴于外部環境的影響,所以,教師要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動手的機會,要交給學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實踐任務,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實踐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最好途徑。
五、開展競賽,搭建創新平臺
學校和科技創新組織每年都會提供給學生一些展示科技創新能力的平臺,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科技創新競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和動手,以便每個學生發揮他們的潛能,使他們的思維和能力在活動中得到交流與鍛煉,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和諧的發展,再去不斷地求知和探索。使學生們愿意思考,樂于參與,積極動手。通過學生積極動手去做,去思考、去理解、去消化和運用,從而提高他們科技創新的能力。
六、總結評價,體驗創新樂趣
如何在教學的結束時讓學生來體驗創新的樂趣呢?我想總結、評價是最好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富有創造性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教師的這些肯定,往往使學生如沐春風。如此,不僅使學生在每次活動中留下深刻印象,獲得極大的滿足和喜悅,而且還能在無形中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下一次創新活動中去,這樣,下一次的創新興趣自然也就被激發出來了。
總之,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強盛和社會發展的動力,是人才成長的基因,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從小抓起。我們教師應該運用新課程理念來指導教學實踐,轉變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才智和潛能,激發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國家培養出更多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