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
【摘? 要】 創新已成為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和實驗的一個重要課題。數學作為一門鍛煉學生思維的基礎學科,在整個的學校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是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根本。所以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初中數學? 創新能力? 探究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在課程改革和實施新課標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主要任務,也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筆者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
數學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要求較高,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課程,但是由于我國長期以來以應試教育作為導向,使得教師、學生和家長最關心的往往是學生的分數,從而忽略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初中數學課堂上,老師一般將一套解題的方法向所有的學生進行講解,主要目的在于確保學生在考場上能夠及時算出題目,從而獲得高分。學生為了考試取得高分,對于老師講的東西一般都是全盤接受,極少對老師所講的內容進行反思和質疑。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的思維被極大地限制,創新對于學生而言是一件非常遙遠和不切實際的問題。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十分困難,所以必須說我國的初中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容樂觀,急需學校和老師采取必要的措施來改變這一現象。
二、更新觀念,提高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認識
長期以來,我們的數學教育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氛圍還相當淺淡,究其原因:一是教學方法呆板、教學模式單一,“滿堂灌”、“注入式”的現象非常普遍;二是我們的一些教師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缺乏應有的認識,認為數學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傳授已有數學知識,對能力培養置之不理。因此,要強化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清除教師的模糊認識,樹立正確的觀念,建立適應知識經濟的新型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只有對創新能力培養具有清醒認識的教師,才能在教學活動中宏觀把握培養新型人才的根本目標,合理安排教學進程與教學節奏,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逐步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強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活動實現由無意到有意、由自發到自覺、由盲目到計劃、由零碎到整體的轉化,構建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給學生點燃數學思想方法的火花,給學生播種和培育創新精神的種子;才能把數學教學由教知識、教技能的“教書”,升華為培養具有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育人”,實現數學教學質的飛躍。
三、自主思考是培養創新能力
確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敢于想象。傳統的數學課堂上一般是老師進行講解,學生只要仔細聽講并做好筆記就行了,老師對于學生具有相當大的權威性,學生對于老師所講的內容極少質疑,即便自己有不同的意見但往往屈服于老師的師道尊嚴,所以不敢提出來。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學生基本沒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更不用提培養創新精神了。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降低老師的身份,在課堂上要培養一種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還要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老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大膽思考,并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于老師講解的內容如有質疑要敢于說出口;老師對于學生的看法不要直接否定,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思維過程,對于其中的創新型思維要及時指出,并教導全班同學積極學習。對于學生思維過程中不成熟的部分要及時給予指導和糾正,不要打擊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發言積極性。學生自主思考的開始就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開頭。
四、突出創新重在探究
創新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今天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新教材中添設了探究性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專題性與綜合性的研討、探究過程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順次連接四邊形各邊中點圍成什么圖形?什么情況下中點四邊形會是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可給學生提供探索空間。教學中插入了“鑲嵌”活動,要求學生對鑲嵌平面圖形的研究和實踐,了解正多邊形對鑲嵌平面圖形的研究和實踐,了解正多邊形在鑲嵌中所起的作用,并運用多種平面圖形進行鑲嵌設計,培養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這些探究性活動的添設,充分說明了教材的潛在功能和拓展性,也體現了教材內容上的科學性、思想性和實用性的統一。若能引導學生對新教材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究一般規律及其本質,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內容。就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也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才能從中領悟到當初數學家的創造思維進程.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
五、學生評價方式需創新
所謂的真正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就是能夠使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得屬于自己的發展。這種發展或許在傳統的教學中并不能算是提高或者進步。但是對于學生本身來講,這已經是他們取得的最大進步了。因為眾所周知,坐在一個課堂上課的學生,他們是來自不同的家庭,擁有不同的背景,受到的教育和學到的知識是截然不同的。更何況每個人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簡單來說他們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怎么可能在課堂上獲得同樣的進步呢?所以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我們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我們要用不同的標準來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評價考核,讓他們的努力可以得到大家的認可,這樣才能慢慢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只有有了自信心,才能更加努力學習與提高自己,進而對課堂學習產生興趣,最終使課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
總之,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除了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之間的互助協助關系,充分保障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并在這一過程中達到促使雙方有所進步、有所創新的效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和協作能力,進而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艷.如何培養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J].讀與寫,2010(22).
[2] 何玲.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