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延鳳
【摘?要】 目的:對比產科急癥剖宮產和擇期剖宮產的臨床特征。方法:隨機抽選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住院本院產科的83例產婦,回顧性分析83例產婦的臨床資料,以手術時機不同為標準分組:42例行擇期剖宮產的產婦作為研究組,41例行急癥剖宮產的產婦作為對照組,統計分析兩組臨床特征,并做深入分析。結果:回顧性分析結果發現,兩組手術指征對比,表現出明顯差異,P<0.05;研究組手術時長(36.57±3.45)min,術中出血量(252.50±18.85)mL,較對照組的(62.65±4.65)min,(335.85±20.60)mL更顯著,兩組對比表現出差異性,(P<0.05);研究組有2例(4.76%)發生并發癥,而對照組有7例(17.07%)發生,P<0.05。結論:擇期剖宮產更安全,急癥剖宮產可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比例、增加手術復雜性,延長手術時間,對患者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對于估計經陰道分娩困難的患者,宜應盡行剖宮術,可在降低手術風險的基礎上,有效防治并發癥。
【關鍵詞】 產科;急癥剖宮產;擇期剖宮產;臨床特征
文章編號:WHR2018071042
有資料[1]顯示,在醫療技術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國內產婦剖宮產率明顯提升。臨床以產婦入院后行手術及分娩發動、破膜的關鍵為依據,把剖宮產分成急癥剖宮產與擇期剖宮產。為了解產科急癥剖宮產和擇期剖宮產的臨床特征,此次研究抽選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住院本院產科的83例產婦,回顧性分析83例產婦的臨床資料,現將研究結果作如下報道。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此次研究抽選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住院本院產科的83例產婦。83例產婦入院后均自愿參與此次研究,并簽署了同意書;此次研究已經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以手術方法不同為標準分組:42例行擇期剖宮產的產婦作為研究組,年齡為20~35歲,均值(27.50±1.25)歲,孕周38~42周,均值(40.5±0.5)周;41例行急癥剖宮產的產婦作為對照組,年齡為20~38歲,均值(28.60±1.30)歲,孕周38.5~42.5周,均值(41.0±1.5)周。兩組上述信息的統計值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兩組入選產婦施以的剖宮產方法一樣,即子宮下段剖宮產,手術前,醫務人員告知患者保持平臥位,麻醉為連續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膜聯合麻醉,并予以患者局部消毒、鋪巾;2)醫務人員選下腹恥部子宮處做一個10cm左右的縱形切口,慢慢切開皮膚表層與皮下組織,而后對肌鞘膜與腹直肌等部位做鈍性分離處理,充分表露膀胱筋膜;3)由上緣朝下延伸大約2cm部位剪開筋膜,以將膀胱、周邊脂肪堆暴露。手術操作者手推脂肪充分顯露腹膜后予以反折,剪開宮頸筋膜,慢慢切開膀胱周邊結締組織、腹膜反折之后有效顯露子宮下段;4)手術操作者于此部位做一個12cm左右的橫形小切口,對其做常規破膜處理,吸出羊水,待胎盤和胎兒娩出后,徹底清洗宮腔。
1.3?觀察指標
1)手術指征:回顧性分析兩組產婦的臨床指征,具體涉及:巨大兒,瘢痕子宮,胎位不正,、胎兒窘迫、巨大兒、羊水過少、產程異常等,統計分析兩組臨床指征表現,同時做對比分析;,統計分析兩組臨床指征表現,同時做對比分析。
2)圍術期表現:醫務人員仔細查看并記錄兩組剖宮產手術時長、出血量。
3)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觀察并準確記錄下兩組有無伴發切口感染、新生兒窒息、產褥感染等并發癥,并作對比。
1.4?數據處理
本次統計兩組入選產婦術后的各項指標變化,將其統計值錄入至Excel表內,選擇SPSS 22.0型軟件展開數據統計分析,所選病例圍術期表現結果選用(±s),行t檢驗;手術指征、并發癥發生率等計數資料,選(n/%)表示,行χ2檢驗。若P<0.05則兩組對比臨床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入選產婦臨床指征變化
經對兩組產婦展開回顧性分析,結果發現兩組手術指征對比,表現出明顯差異,(P<0.05)。
2.2?對比兩組入選產婦圍術期表現
研究發現,研究組手術時長(36.57±3.45)min,術中出血量(202.50±18.85)mL,較對照組的(62.65±4.65)min,(335.85±20.60)mL更顯著,兩組對比表現出顯著差異性(P<0.05)。
2.3?對比兩組產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術后,研究組2例發生并發癥,發生率4.76%:1例新生兒窒息,1例產褥感染;而對照組有7例發生,發生率17.07%:3例切口感染,2例新生兒窒息,2例產褥感染,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性較明顯(P<0.05)。
3?討論
在臨床醫療技術水平快速提升的大環境下,婦產科醫療技術越發成熟,可供產婦選擇的分娩方式也明顯增多。有研究資料[3]表明,在國內產婦分娩過程中,產婦選擇剖宮產分娩的幾率已明顯提升,大約上升到50%,已是當前臨床婦產科選擇頻率最高的一種手術方法。
急癥剖宮產、擇期剖宮產都是臨床婦產科產婦常選的分娩方式,手術操作方法基本相同,無明顯差異,但是急癥剖宮產分娩的產婦所表現出的臨床特征會更嚴峻,產婦分娩后容易產生負面情緒[4]。產婦行剖宮產手術之前,醫務人員應該按照其臨床表現和指征做出科學、有效的評判,而后再依據病情發展選取最佳剖宮產類型,從而確保產婦、嬰幼兒的生命安全[5]。
此次研究重點對比急癥剖宮產與擇期剖宮產的臨床指征,主要目的是對兩組產婦分娩期間、分娩后的臨床表現展開科學、合理的評估,以改善預后。產婦分娩成功后,經分析兩組臨床指征,發現研究組產婦手術指征主要涉及宮縮乏力、頭盆不稱、胎兒宮內窘迫等,而對照組則表現為胎兒宮內窘迫、骨盆狹窄等。本次經對83例產婦展開回顧性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手術指征對比,表現出明顯差異,(P<0.05);研究組手術時長(36.57±3.45)min,術中出血量(202.50±18.85)mL,較對照組的(62.65±4.65)min,(335.85±20.60)mL更顯著,兩組對比表現出差異性,(P<0.05);研究組有2例(4.76%)發生并發癥,而對照組有7例(17.07%)發生,(P<0.05)。由此表明,對產婦行急癥剖宮產分娩,其危險性會更高,術后容易伴發各種并發癥。
綜上闡述,臨床對產婦行擇期剖宮產手術,其手術效果比急癥剖宮產更有效,不僅能改善手術指征,還能防治并發癥,縮減手術操作時長,減少術中出血量,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趙敏霞.對比研究產科急癥剖宮產與擇期剖宮產的臨床差異[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01(13):122.
[2] 王馬列,祝彩霞,梁潤彩.手術方式對產科急癥子宮切除母體臨床結局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4):150-151.
[3] 肖麗平.婦產科急腹癥的臨床診治分析[J].保健文匯,2017,23(08):194.
[4] 任秀芹.急診剖宮產以及擇期剖宮產產婦的臨床特征比較[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22(07):919-921.
[5] 馬亞寧.急診剖宮產與擇期剖宮產產婦術后并發癥的比較[J].醫藥前沿,2016,06(2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