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龍
【摘?要】 目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慢性尖周炎并對治療效果和重度疼痛發生率進行分析研究。方法:選擇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就診的60例慢性尖周炎患者作為本次分析對象,應用雙盲式隨機分組方式將患者分成對照組(n=30)和分析組(n=30),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根管治療術,分析組患者給予一次性根管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重度疼痛發生率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分析組患者治療三個月后評價,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為86.67%,差異明顯,P<0.05;分析組治療后重度疼痛發生率為3.33%,相比對照組低10.00%,優勢明顯,P<0.05。結論:對慢性尖周炎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術(RCT),相比常規治療方法,治療周期明顯縮短,患者疼痛癥狀明顯減輕,治療效果顯著。
【關鍵詞】 一次性根管治療;慢性尖周炎;常規根管治療;治療效果;重度疼痛
文章編號:WHR2018072059
慢性尖周炎是臨床常見牙髓炎癥之一,主要是由于牙髓感染向下擴散累及根尖周組織,長期反復刺激導致的慢性炎癥,臨床表現可見出現根周牙槽骨吸收和出現炎性肉芽組織,對患牙行使咀嚼功能產生較大的影響[1]。本次研究針對慢性尖周炎患者應用一次性根管治療,臨床療效確切,現進行以下報道。
1?基線資料與治療方法
1.1?基線資料
選擇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就診的60例慢性尖周炎患者作為本次分析對象,應用雙盲式隨機分組方式將患者分成對照組(n=30)和分析組(n=30),其中對照組患者性別比例是:男∶女=16∶14,平均年齡為(34.4±2.1)歲,分析組患者性別比例是:男∶女=15∶15,平均年齡為(35.7±1.4)歲,兩組患者的年齡和性別等基線資料經統計學軟件分析,P>0.05無統計學意義,可對比。在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后進行本次研究,入選病例患牙均為首次進行牙髓治療,經口腔檢查和X線輔助檢查確定根管系統通暢無明顯鈣化;患牙牙周均健康,根尖陰影在2~5mm內,沒有急性疼痛癥狀,患者均保證可以配合完成治療;排除一周內有應用抗生素藥物的患者,同時對根管過度細小,彎曲和鈣化,C形根管等予以排除,另外還需排除具有嚴重系統疾病與妊娠和哺乳期婦女。所有入選患者已對RCT同意書內容完全理解并確認簽字,均為自愿參加。
1.2?治療方法
開始治療前,醫生已經通過口腔檢查和X線片對所有患者患牙炎癥情況進行明確檢查,同時對根管的數目,方向,彎曲程度,通暢度和根尖炎癥情況進行掌握。然后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選擇性進行局部浸潤麻醉或傳導阻滯麻醉。對照組應用常規根管治療方法,分次進行治療,操作流程為:1)去除腐壞牙體組織,將髓室頂完全揭去,并預備髓室洞型,然后使用倒鉤拔髓針將根管內感染物質和殘余牙髓組織清除,并測量工作長度;2)使用登士柏公司的機用Protaper鎳鈦系統進行根管預備,在器械上涂抹EDTA凝膠進行根管潤滑,且可減少器械磨耗;然后使用3%的H2O2和2.25%的NaClO溶液進行交替大量沖洗,沖洗完成后使用吸潮指尖將根管充分干燥。3)根管內暫封氫氧化鈣一周,冠方玻璃離子暫封;4)復診時根據患牙情況確認是否進行根管充填,如無明顯癥狀,則使用牙膠尖+根充糊劑聯合應用,側壓器輔助進行充填;如果臨床癥狀明顯則繼續換藥,一般就診次數為2~4次。分析組患者應用一次性根管治療,根管預備過程和充填過程同對照組,然后在干燥根管后,直接進行根管充填。
1.3?評價指標和標準
治療完成后三個月對患者進行復查,根據患牙的臨床癥狀和影像學輔助檢查進行系統評價[2],顯效:患牙沒有明顯臨床癥狀,根尖片顯示根尖陰影完全消失,患者咀嚼功能恢復正常,牙齦無紅腫和瘺道;有效:患牙臨床癥狀明顯好轉,根尖片見根尖陰影面積明顯變小,咀嚼功能明顯改善,可有輕微咀嚼不適,牙齦基本恢復正常;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見好轉,根尖片顯示陰影面積未縮小甚至更重,患牙無法進食,疼痛明顯,牙齦腫脹。另外對患者治療后疼痛程度進行比較,疼痛程度分為三個級別[3]:輕度疼痛:疼痛感不明顯,不需進行藥物治療;中度疼痛:存在自發性疼痛和咬合疼痛,藥物治療后癥狀逐漸得到緩解;重度疼痛:疼痛較為明顯且劇烈。
1.4?統計學處理
將研究數據錄入軟件SPSS 21.0版本并進行系統的數據分析,其中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病例數和率(n和%)代表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時代表數據比較有統計價值。
2?結果
分析組患者治療三個月后評價,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為86.67%,差異明顯,P<0.05;分析組治療后重度疼痛發生率為3.33%,相比對照組低10.00%,優勢明顯,P<0.05。
3?討論
慢性尖周炎可由牙髓炎和牙周炎逆行性感染導致,臨床表現以出現咬合疼痛癥狀為主,炎癥長期不愈,多存在牙齦瘺道,對牙槽骨具有破壞作用,嚴重影響患牙的使用壽命。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或細菌毒性增加時,可急性發作,嚴重時可出現頜骨骨髓炎,面部間隙感染等癥狀,甚至可以誘發心內膜炎和風濕性關節炎等,所以對慢性尖周炎的治療不能忽視[4]。目前,針對慢性尖周炎治療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徹底清理根管內的感染物質,并將根管嚴密充填,從而將根管與根尖周組織完成隔絕,達到促進根尖周炎癥愈合的結果。目前首選的治療方法是根管治療術(RCT),常規根管治療分次進行,患者依從性較低,且術后易出現疼痛。隨著口腔器械的發展和RCT技術的成熟,目前通過機械清理和化學藥物沖洗消毒,對根管系統的處理更加徹底,然后直接進行嚴密的物理充填,可以獲得臨床滿意的治療效果,同時治療周期極大的縮短,患者術后疼痛癥狀明顯減輕,治療依從性更高[5]。但是在臨床中需要注意病例的選擇,對于根管感染較重,根尖周低密度影像范圍較大或是有急性發作傾向的病例,推薦選擇常規分次治療方法,避免治療失敗,增加患者的痛苦。
綜上所述,相比常規治療方法,對慢性尖周炎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術(RCT),治療周期明顯縮短,患者依從性更高,同時患者疼痛癥狀明顯減輕,發生重度疼痛的概率更低,治療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韓文華.多次法根管治療與一次性根管治療牙體牙髓病臨床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8,05(01):42-43.
[2] 劉瑋瑋,趙曙.多次法根管治療與一次性根管治療牙體牙髓病臨床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8,05(05):11-12.
[3] 張圣軍.乳牙慢性瘺道型尖周炎一次性與二次性根管治療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0):19-20.
[4] 趙靖.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8,24(02):147-148.
[5] 于佳輝.一次性根管治療慢性尖周炎的療效觀察[J].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18,06(0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