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莉
【摘?要】 目的:探討和分析在四肢骨折患者的內固定裝置取出術中綜合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此次抽選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做內固定裝置取出術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做研究對象,隨機分為乙組(50例)、甲組(50例)。乙組是一般護理,甲組是綜合護理,總結負性情緒、并發癥以及滿意度。結果:甲組患者的抑郁程度低于乙組患者,P<0.05。甲組患者的焦慮程度低于乙組患者,P<0.05。甲組患者并發癥的總發生率低于乙組患者,P<0.05。甲組患者的總滿意度高于乙組患者,P<0.05。結論:在四肢骨折患者的內固定裝置取出術中,綜合護理可提高患者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緩解負性情緒。
【關鍵詞】 四肢骨折;內固定裝置取出術;綜合護理;應用效果
文章編號:WHR2019022408
臨床中,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交通行業的發展,我國人們生活中出現意外創傷的概率增多,致使四肢骨折發生率增加[1]。四肢骨折患者主要經內固定手術進行治療,使內固定裝置取出術在臨床廣泛應用,而且患者會回想起受傷和第一次手術等情況,出現不良情緒,而影響術后恢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抽選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做內固定裝置取出術的四肢骨折患者(100例)做研究對象,隨機分為乙組(50例)、甲組(50例)。甲組中男性是30例,女性是20例;其年齡為18~76歲,平均為(47.19±4.39)歲;5例患者是橈骨下端骨折、7例患者是尺橈骨骨折、10例患者是脛腓骨骨折、18例患者是肱骨骨折、10例患者是股骨骨折。乙組中男性是29例,女性是21例;其年齡為19~75歲,平均為(47.12±4.33)歲;4例患者是橈骨下端骨折、8例患者是尺橈骨骨折、11例患者是脛腓骨骨折、17例患者是肱骨骨折、10例患者是股骨骨折。兩組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可做對比。
1.2?方法
乙組是一般護理,甲組是綜合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疼痛護理?術中體位合理,避免患側肢體水腫,患者術后切口疼痛時,要遵醫給予止痛藥物,如果必要可給予冰敷袋。鼓勵其多飲水,囑患者在咳痰、咳嗽前用手按切口,防止牽拉導致切口疼痛。
1.2.2?心理護理?患者因傷病致使生活不便,再加上回想起第一次手術,常有恐懼、焦慮等情緒出現。所以要根據其實際情況通過適宜方式講解疾病、手術等知識,詳細介紹手術目的、效果以及必要性,告知注意事項,消除顧慮,提高信心,使患者積極配合手術和護理。
1.2.3?感染預防護理?手術具有開放性,再加上患者的抵抗能力降低,易出現感染。所以,對病房及手術室要嚴格消毒滅菌,囑患者個人衛生良好,術前給予皮膚護理。術后觀察切口的敷料情況,存在滲血時要告知醫生,并觀察末梢血液的循環情況以及切口處皮膚。
1.2.4?康復指導?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功能鍛煉指導,囑患者盡早做功能鍛煉,先從肌收縮開始,之后過渡到關節和骨骼小幅度活動,再之后做負重練習,運動量適宜,告知患者要規律作息,提高食物營養攝入,進食含鈣量豐富、高蛋白以及高維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
1.3?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的感染、術后腫脹等并發癥。
1.4?評價標準
選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來評估抑郁程度、焦慮程度,分數低則負性情緒程度低[2]。
選自行問卷評估滿意度,分成極其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據,由(±s)表示負性情緒,行t檢驗,由(%)表示并發癥以及滿意度,行χ2檢驗,如P值不足0.05,那么兩組間差異就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負性情緒
甲組患者的抑郁程度低于乙組患者,差異顯著(t=16.323,P=0.000)。甲組患者的焦慮程度低于乙組患者,差異顯著(t=17.285,P=0.000)。
2.2?比較并發癥
甲組患者并發癥的總發生率低于乙組患者,差異顯著(χ2=4.167,P=0.041)。
2.3?比較滿意度
甲組患者的總滿意度高于乙組患者,差異顯著(χ2=5.005,P=0.025)。
3?討論
臨床中,四肢骨折比較常見,患者主要經金屬內置物固定治療,且大部分的內置物要在骨折愈合后取出。四肢骨折患者的內固定裝置取出術相對簡單,但是在少數情況下,特別是對于高齡患者時可能取出內固定物比較困難,延長了手術時間,甚至會出現醫療意外,所以需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高超和操作能力熟練,還需良好的護理[3]。由于四肢骨折大都是突發性意外傷導致,患者在沒有心理準備下接受治療或者護理,而且骨折致使患者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出現變化,盡管內固定取出術時患者經歷較長的骨折生活,但仍然恐懼骨折手術,易出現不良情緒。對于機體來說,手術會造成創傷,也屬于心理應激之一,患者常存在暴躁、焦慮等,經過心理護理可對不良情緒進行緩解,避免由于情緒異常致使醫療事故發生,還能提高滿意度[4]。患肢腫脹以及切口感染是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本次給予患者感染預防護理,主要是觀察患者的體征,實施預見性的、主動的護理方式,并確保及時發現異常和處理,避免出現并發癥。康復指導可縮短術后恢復時間、改善預后[5]。
總之,在四肢骨折患者的內固定裝置取出術中,綜合護理可提高患者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緩解負性情緒。
參考文獻
[1] 安寧,劉康,范寶瑩,等.影響四肢骨折患者手術愈合后內固定裝置取出困難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干預對策[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7,10(03):216-219.
[2] 張兵.四肢骨折內固定術愈合后內固定裝置取出困難的原因及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0):111-112.
[3] 奎建華.四肢骨折內固定術愈合后內固定裝置取出困難的原因及對策[J].健康之路,2017,23(07):61.
[4] 陳躍華.四肢骨折內固定術愈合后內固定裝置取出困難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02):156.
[5] 趙麗艷,閆江濤,趙麗麗,等.綜合護理在四肢內固定取出術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7,20(0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