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體亮
摘 要 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對教育工作成敗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從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常用方法以及途徑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 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B844.2文獻標識碼:A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努力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當代中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多是獨生子女,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有一個和諧寬松的良好環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方法與能力。
1“教師應當是心理醫生”是現代教育對教師的新要求
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作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許不是一個班主任的主要任務,然而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對教育工作成敗有決定性的作用。
經過長期觀察,我認為當前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情緒方面的極不穩定,喜怒無常。當其情緒喜悅時,學習積極性高漲,與別人相處和諧;當其情緒煩躁憂郁時,學習積極性低落,與別人難以友好相處,甚至出現逃學、打架、斗毆等現象。
(2)意志方面一般為憂柔寡斷、虎頭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當其情感沖動時,自制力較差,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和控制自己,當外界誘因強烈時,容易動搖。當學習中碰到困難,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表現為悲觀、失望,甚至退縮,意志崩潰,破罐子破摔。
2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1)認知與學習心理。如觀察、記憶、思維、創造、學習環節和方法、思維方法、社會認知。研究表明,加強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導,可以使中學生按學習規律去學習,講究學習方法和用腦衛生,注意勞逸結合,消除學習中的被動狀態,從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記憶、觀察、思維規律,學會學習。
(2)心理品質。如認識自我、自信、興趣、動機、能力、性格、氣質、情緒、意志、戰勝挫折等。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助于讓學生學會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與自我監督,從而學會做人。因為任何教育都必須通過學生自身的努力內化為自己的認知、情意結構,而內化的程度將取決于他們自身的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因此,心理品質教育是中學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重頭戲。
(3)人際關系。如社會交往,善待他人,正確處理與同學、家長、教師與集體的關系。通過這方面的教育,可使中學生提高交往能力,學會調整人際關系,無論現在和將來都能在和諧、安逸、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工作和生活。
3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3.1在班級管理中開展
班級體作為一個有著一定規章制度的嚴密群體,班主任可以利用這一群體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3.1.1建立自主合作的管理模式
班級常規管理是一項整體性的育人工程,把學生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制定班級管理的目標,才能夠形成合力,共同構筑學生的自主合作的管理機制。這樣,班主任必須想方設法構建學生自我管理體制,為學生設置多種崗位,讓每個學生有機會上崗"施政",有服務同學、鍛煉自己、表現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如:建立各管理中組,明確各中組成員的崗位責任制;設立中班主任、中老師崗位,實行”一日班長輪值制”--每天由一位同學擔任”值日班長”。
3.1.2在處理學生間的矛盾時,著重學生深層心理的分析
因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人的發展性的問題,在處理學生的矛盾時,就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對與錯就行了,還要多問一個為什么?你當時是怎么想?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讓學生在自悟中慢慢使學生的心理得到發展。
3.2在心理輔導課中開展心理教育
心理輔導課是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專門的過程。針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或將要遇到的一些典型的問題而設計的一個團體的輔導過程。如:新生入學的適應性問題、學生在交往中怎樣處理與中朋友的矛盾、學生怎樣克服自我中心和任性等等。
3.3在環境布置中滲透心理教育
首先,要重視班級環境的布置,培養良好的班風。班級環境的布置既要符合學生心理,又要有濃厚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氣氛。如張貼名人名言,出好每期黑板報,開辟專欄。重大節日和開展活動時,班級布置突出主題。班主任要把培養良好的班風作為班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樹立“民主治班”思想,創造寬松環境,只有形成奮發向上的班風,才能讓學生在集體的氛圍中受到感染,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
其次,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優良校風。為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學校可通過多種形式,營造良好的育人氣氛。如利用校園廣播站,開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通過黑板報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保持合理競爭,激發學生的上進心。總之,校園文化的建設要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心靈的共振,將校園文化滲透于學生心理各方面,再轉化為學生的良好行為。
當然,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心理預防、心理輔導、心理咨詢、行為矯正等。但我們更應重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途徑的作用,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校教育全過程,促進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發展和提高。
總的來說,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內容,若想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嚴格意義上,必須配合一定的心理健康課程與學校專門的心理咨詢措施,但是作為一名班主任,結合心理健康教育來開展工作,又是必要和有效的。當然以上僅是我的一些粗淺探討,那么如何在二者間尋找更加有效和完美的切入點,需要我們德育工作全體同仁繼續探討和實踐。
參考文獻
[1] 張立華.教師就是心理醫生[J].福建教育,2002(03).
[2] 葉一舵.現代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