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式學習不僅是小學科學課堂中獲取科學知識的重要方式,也是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雖然已經得到普遍認可,但由于探究式教學的方式不夠恰當,還不能完全完成教學的預期目標。作為教師,我們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努力提升探究式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有效性
科學探究式教學是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通過充分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實現學生知識的獲取、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學習能力及學習素養的提高。同時,探究式教學模式是借助與科學研究相近的方式獲取和應用知識的方法,因此具有多元化特點,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并讓學生在實踐應用中充分認識到科學知識的重要價值,從而端正學習態度。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設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熱情
興趣是探究的動力,學生好奇的眼光看到的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事物更多。因此只有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才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去不斷地探尋新知、鞏固舊知,進而形成一個穩固的知識架構。與此同時,以教學情境的方式進行知識探究,也是引導學生分析知識產生、發展、形成的過程,從而促進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進行教科版小學三年級科學課程“一杯水的觀察”這個知識點的學習時,老師首先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各種水的音視頻課件,音視頻課件中既有自然界的水,也有一些牛奶、果汁等含有水的豐富多彩的液體,從而將學生帶入生動的“水的世界”中去。接著趁學生注意力都被緊緊抓住時機設計探究問題“關于水的事情,你們知道多少呢?水里面有很多秘密,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好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究水的秘密……”學生此時的好奇心被充分調動起來了,然后老師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面前擺放著一杯水,讓大家觀察、討論水都有哪些特點,并將此以文字形式匯總出來。結果出來以后老師根據每個小組的答案列出板書:“水是沒有味道、沒有氣味、沒有顏色的液體(板書盡量采用學生匯總出來的語言,讓學生可以獲取知識探索的成就感)”這樣不僅讓學生在生動、貼切的教學情境中對“水”這種物質有了一個較為直觀的印象和了解,激發學生知識探究的興趣,而且還借助教學情境讓學生的小組討論更加高效、具體和全面,并成功地為接下來更加深入的水與其他液態物體的對比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 借助實驗,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還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實驗不僅是對所學知識的系統運用,更是一個鞏固新知、聯系舊知的過程,從而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全方面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實驗的過程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手、腦、口等各個身體器官,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協調發展。
例如,當同學們通過觀察一杯水總結出水的特點(沒有味道、沒有氣味、沒有顏色等)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系統地掌握水的相關知識,老師就可以在此基礎上,再將一杯牛奶、有色的汽水、醬油等液態物質,讓學生與一杯水進行對比、分析,并引導學生嘗試不同的實驗方法來驗證自己的觀點。然后,有的學生說可以分別進行品嘗,有的學生說可以用手摸……大家議論紛紛,并展開了各自的探究與實驗。老師針對每組的實驗情況,在旁進行指導和糾正,并要求大家將每個小組的實驗結果和想法建議等進行匯總和整理。最后由老師對大家的實驗結果進行講解和指正,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完善實驗結論“眼睛看:沒有顏色透明;鼻子聞:沒有氣味;舌頭品嘗:沒有味道;手捻摸:不膩、不粘;耳朵聽:清脆、悅耳”。這樣,借助實驗,不僅讓學生會用自己的感官來明白水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而且還學會用比較的方法來更加深入地認識水的特點和本質,從而牢固掌握教材知識內容。與此同時,在觀察、實驗、探索、分析的過程中還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探究實驗能力等綜合學習能力與學科素養,促進了高效小學科學課堂的順利構建。
三、 豐富課外活動,拓展科學探究深度與廣度
我們在實施科學探究式學習時,要秉承著“在問題中進行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問題”的理念,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老師的問題引導自主探究新知,而到了課后也要懷揣著探究的思想去獲取更多的科學知識,并進行創新。課堂的結束正是學生新探究活動的開始,而這就需要老師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來輔助進行。老師結合教材內容或者教學目標設計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課外探究活動,讓學生借助所學的科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科學問題或者進行符合小學生認知能力的創新、創造。
例如,當我們學習了“磁鐵”這個知識點后,老師首先為學生展示一個電磁鐵吸盤,讓學生討論和分析它的內部結構、工作原理等,由于大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磁鐵知識,所以討論起來氣氛熱烈,大家各抒己見。討論結束為大家進行揭秘,看到學生意猶未盡,趁機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下面我們以小組形式展開一次磁鐵玩具制作大賽,老師為你們提供磁鐵和一些制作工具,咱們看看哪一組制作的玩具更有創意好不好?”學生興致勃勃,紛紛表示要創造一個有意思的磁鐵玩具。這樣,不僅讓學生鞏固了課堂知識,而且還借助實驗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實踐應用能力,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深度與廣度。
總而言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策略的實施意在全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和發展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創新創造能力等綜合學習能力和素養,進而為構建高效的、現代化小學科學課堂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冉毅.淺析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探究式教學[J].讀寫算(教研版),2015,5(21):248.
[2]李群義.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中的課堂提問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7):121.
作者簡介:
黃玉清,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