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虹
摘 要 本文從以人為本的思路出發,探討教育的目的,教學的方式。在教學具體的過程中,注重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需求來制定教學計劃,編寫教材。在授課時,放開傳統的束縛,讓學生自由發揮,真正領略音樂的真諦。
關鍵詞 教育 以人為本 教材 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發展過程中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需要和利益,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而在教育的領域中,同樣要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思想,“以人為本” 的價值取向,不僅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而且是進一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不斷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根本要求。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教師應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因為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特別是在中職音樂教育中,更加要注重以人為本,根據學生的需要來制定教學方案。以實用為目的。學習基本的樂理知識,灌輸基本的音樂理念,加強學生的音樂素養,真正能讓學生感悟到音樂的美。接下來我將從以下三方面來論述。
1教材的選擇和編寫
目前中職類的音樂教材比較少,我校目前采用的是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根據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編寫的《公共藝術·音樂》。教材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打破傳統學科體系的體例,以音樂發展為經線,本著貼近職業教育、貼近日常生活、貼近中職學生的原則,展示了多種音樂形式和題材,加強了音樂與其他藝術學科的關聯和整合。
這本教材非常適合現在中職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我在教學過程中也能感覺到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每節課的內容都給學生眼前一亮的新鮮感,雖然有些領域比較深奧,學生似懂非懂,但是能大致領略到相關知識,就已經能達到教學目的了,畢竟不是音樂專業的學生。不過基于我校經常舉辦各類的文藝活動和參加市的合唱比賽,我們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教學內容。
本學期初,我校的音樂組教師共同編寫了《東莞市信息技術學校音樂欣賞校本教學案例集》,教材根據我校學生的特點,在嚴格遵循公共藝術教學規律的同時,貼近我校學生和學校藝術活動,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以及教案都是結合同學們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和音樂題材。在編寫的過程中,老師們充分考慮到中職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需求,以參與音樂學習、鑒賞音樂作品、時間音樂活動為主要方法和手段,融合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同學們的音樂作品賞析和音樂實踐能力。教案的主要內容有:
(1)聲樂模塊:聲樂知識與作品欣賞,主要包括:中外民歌、藝術歌曲簡介;中外歌劇簡介;曲藝、戲劇簡介、聲樂作品欣賞。
(2)器樂模塊:中國民族器樂與樂曲欣賞。(主要針對升大部的學生們,一些輕松的音樂,可以緩解壓力,調節心情的作用)。西洋管弦樂器簡介與作品欣賞,主要包括:管弦樂器與管弦樂隊簡介;管弦樂曲欣賞。
(3)舞蹈音樂、電影音樂等模塊。教師可根據不同班級的實際情況,做適當的課程調整,使課堂更有特色,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由于我校每學年度的第一個學期有藝術節、十大歌手等活動,因此在課程安排上可以有針對性的開展舞蹈音樂、通俗唱法等教學。第二學期學校進行班級合唱比賽和個人形象設計比賽,因此,可以將合唱音樂和富有特色的音樂放到本學期來教授。
教案集中所涉及的曲目包括古今中外不同題材、音樂作品著重注意選材的思想性、藝術性、經典性、時代性與民族性的原則。教案體現了視頻、聆聽為主,講解為輔的原則,注意體現音樂藝術自身的特點與規律,加強教案的可讀性,讓學生容易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內涵。在教學中使學生感到學習的內容通俗易懂,符合他們的心理。較容易接受。
2課堂上的以人為本
人文教育是一種發展潛力,彰顯個性的教育。 音樂的本質就是給人們帶來愉悅和美感。學生滿懷希望上音樂課能輕松愉快,卻發現同樣也是抽象的概念和知識,那些1234的節奏和五線譜的小蝌蚪看得他們暈頭轉向,好不容易弄懂了一些,卻發現已經快下課了。另外,在歌唱技巧方面同樣如此,過多的傳授只能讓學生學會模仿,根本體現不了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和創造。因此,在課堂上,我們應該松開“緊箍棒”,把音樂課堂還給學生。我們要允許學生根據即興創作的圖片,創作動作和創作節奏等,不能讓“導入、發聲、學習、練習”等固定的模式來約束學生的思維。 讓學生在音樂中充分想象,即使學生的全部結果是離譜的,我們也要給予贊賞和認同。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最寶貴的是創造力和想象力。沒有想象的翅膀,就不可能在音樂中翱翔。
例如在欣賞課《開啟音樂欣賞之門》時,讓平面設計班的同學嘗試用繪畫將音樂形象描繪出來。第一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聽四首情緒不同的音樂選段,通過畫筆在白紙上進行描繪。鋼琴曲——夢中的婚禮;弦樂合奏——春節序曲;小提琴曲——沉思;嗩吶曲——百鳥朝鳳。第二部,讓小組代表上臺將小組的畫進行展示,并分享畫畫的心得。同學們將夢中的婚禮描繪成浪漫、柔和的花海,將春節序曲描繪成喜慶、歡樂的鞭炮,將沉思描繪成追憶、憂傷的少女素描,將百鳥朝鳳描繪成歡騰、生氣勃勃的群鳥歡唱。同學們盡情在音樂的海洋中遨游,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塑造自己內心世界的音樂形象,并通過對音樂形象的分享了解音樂欣賞的方式方法。
3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實現“以人為本”
音樂實踐活動應注重情感體驗,使學生積累審美體驗,掌握審美方法,提高審美能力。在實踐中,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學習,討論和分享等多種形式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要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專業學習的結合,開展實踐性創新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還要注意結合不同學生的個性和專業特點,加強學習指導和課外輔導,拓展學習領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業務素質。
應定期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藝術第二課堂和社區實踐活動,通過學習觀察,比較和分析經驗和表現。熟悉不同類型的藝術,學會欣賞,理解形式和內涵的統一性,提高審美能力。
我校開展了30多個社團和興趣小組,其中與藝術相關的有聲樂、街舞、民族舞蹈、禮儀、廣播員等。同學們非常踴躍地參加各類興趣小組。另外,學校每個學校都會開展藝術節活動,如校園好聲音、個人形象設計比賽、班級大合唱等。十大歌手比賽不但展示學生的歌唱技巧,臺風,還鍛煉學生的膽量,積累舞臺經驗。個人形象設計比賽則將音樂、舞蹈、朗誦和服裝設計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而班級大合唱更加能訓練學生的合唱功底,對音樂的表現力和班級的凝聚力。此外,我們還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省市的藝術比賽,有聲樂、舞蹈、小品、戲劇等等。老師和同學們則在這一次次的校園活動和競賽輔導中,鍛煉了學生的素質,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總之,以人為本不是口頭上的空話,而是要落到實處。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成績,不是為了教師自己的成就,而是真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學生能學到知識,能達到美育的效果,能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提升精神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