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趙佳
摘? 要:當一個民族經過長時間的生產和勞動,再加上歷史的傳承和沉淀,便會形成一種大家共同存在的精神或物質,進而成為自身具有鮮明特點的民族文化。農村群眾文化具有鮮明的個性,它的個體是農民群眾的日常活動,主要內容是群眾的娛樂方式,目的則是為了滿足其精神上的需要。民族文化和農村群眾文化關系密切,民族文化影響著當地的農村群眾文化,農村群眾文化又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傳承。現階段,新農村建設得到了政府的重視,未來發展中,民族文化對農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民族文化;教育;農村發展;影響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之后,國家對新農村建設方面給予了高度重視,出臺了許多有利于農村發展得惠民政策,農村群眾文化也因此而有了很大改變。不僅誕生了許多公益性的群眾文化,更有一些內容精彩、形式多變、個性鮮明的群眾文藝團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給群眾的精神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想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需要關注人民的精神世界,讓其享有豐富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這就表示精神文化生活可以反映人民是否幸福,民族文化對民生建設意義重大。
一、民族文化促使各民族相互融合
在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不同的民族都表現出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但各民族文化也有一定相似之處。如大家都比較崇尚尊老愛幼、勤勞善良,擁護比較積極向上的思想和事物。如鄉村民族傳統文化就崇拜重德精神以及貴和思想,這就是在提倡人與社會和諧共處。經過各民族長期的溝通和交流,不同民族之間已經實現了求同存異、共同發展得新局面。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尊重和認同推進了各民族之間的融合,這對和諧鄉村的發展影響深遠,并化解了許多農村矛盾。
二、民族文化使農村文化活動更加豐富
近幾年,隨著外出打工人口數量的增加,農村的留守人口也變得越來越少,村民之間更是少了許多溝通。因此,利用民族節日舉辦的文化活動對于村民來說是一件非常具有意義的聚會,不但可以讓他們聚在一起,還可以拉近彼此間的感情。比如鄉村地區之前就比較缺少積極的娛樂活動,這導致賭博成風,敗壞了農村的風氣。后來,通過相關組織的努力,村里多了一些“對歌”類 的活動,這不但使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彩,還對賭博行為起到了遏制作用。此外,民族文化活動還可以讓當地的群眾更加團結,社會風氣更加和諧。
三、民族文化的繁榮對鄉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改革開放之后,交通變得更加便利,各地基礎設施條件也得到了改善,一些山區的農產品,如花椒、核桃、牛羊等都紛紛走向了新的市場。然而,和文化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相比,鄉村的經濟發展又是落后的。由于民族地區擁有豐富的經濟資源,歷史文化不僅豐厚而且形式多樣,如其擁有的民族歌舞,插花、刺繡等藝術,都是他們能夠獲得良好發展得優勢,這也使這些地區和文化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因此,想要增加鄉村的市場競爭力,就需要把民族原色和民族特色和地區產業發展相結合,隨著民族文化和經濟發展得相互融合,鄉村經濟將會實現新的突破。對于勞動者來說,自身的觀念對他們的行為有很大的指導意義,而當地的文化又深深影響著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勞動能力。因此,想要實現農村的新發展,就必須關注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
四、大方針原則基礎上,如何利用民族文化來發展農村群眾文化?
一是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的重要作用。文化站是政府和廣大群眾之間的一根紐帶,也是政府宣傳教育以及開展文化活動的服務性機構。它可以為廣大群眾的文化活動提供平臺,也能有效促進民族文化的深層發展。因此,需要對文化站的作用給以高度重視,并投入相應經費和人力資源來保障它的正常運轉。
二是做好農村文化設施建設。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是文化活動得以開展的必要條件。然而,一些農村卻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而嚴重忽略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要根據當地需要,結合地區特點以及自身條件來為文化活動的開展創建一些實用性的文化設施,也可以對現存的文化設施加以改造。
三是組建穩定的基層文化員隊伍。文化員是農村文化中的一大要素,他們不但可以讓群眾文化生活變得活躍,對農村的精神文化建設也具有重要意義。
四是不斷完善農村文化網絡建設。如今是互聯網發達的時代,能夠運用網絡將農村中自愿參加文化活動的朋友們聚集起來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方式。不僅如此,還可以在農村建立農村文化網,開展網點交流活動,利用網絡的力量將大家調動起來,還可以選擇“以大帶小”、“以強帶弱”的方式進行發展。
五是積極組織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對農村文化建設意義重大,群眾通過參加文化活動可以更好的傳承民族文化。農村也會因此而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不僅如此,文化活動的組辦對于民族文化的發揚也非常有利,而且還能夠增強村民的凝聚力。
五、結束語:
民族文化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魂魄。因此,要想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就必須充分認識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將其融入到農村群眾的生活中去。對于某些地區來說,民族文化是他們的向導,也促使他們更加勤勞的生活,更加和諧的相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對于農村文明道德建設至關重要,做好各地農村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充分發揮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作用,對群眾文化的發展和完善意義重大。廣大人民群眾也將因此而獲益匪淺,如精神更加振奮,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心智更加成熟等。這些又會對民族文化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范碧鴻,陳媛.民族地區的文化認同與和諧社會的構建[J].嶺南學刊,2009(2):106-109.
[2]吳毅.充分認識和發揮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促進西部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J].桂海論叢,2004(6):80-83.
作者簡介:
李? 寧(1982.3—),女,漢族,河北秦皇島市人,本科,講師,主要從事體育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