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陽
摘? 要: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是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評估的一項重要信息來源。企業披露會計信息的質量應該達到利益相關者對其質量要求的最基本程度。本文分析了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完善對策。
關鍵詞: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
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是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評估的一項重要信息來源。企業披露會計信息的質量應該達到利益相關者對其質量要求的最基本程度。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是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具體體現,所以很大程度上社會責任報告質量能夠反映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質量。
一、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
(一)披露的信息不全面
利益相關者理論要求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所包含的內容應與各個利益相關者有密切聯系,不僅要披露企業對債權人、職工、同業、供應商等應履行的社會責任,還要披露企業社會公益、企業效益、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利益相關方的責任。但是不同行業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披露信息關注點也有所不同,還有利益相關者對信息的要求具有延展性和多樣性致使企業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不能滿足每一個利益相關者的要求。
(二)披露的模式單一
2013年至2016年企業各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企業披露模式過于單一,社會責任報告占比普遍高達90%,而對于可持續發展報告和人力資源報告近兩年報告數量有所提升但普遍低于10%。披露模式單一說明企業披露內容單一,企業重視能直接給自己帶來聲譽的社會責任方面,而對于人力資源等方面選擇性忽視,從而導致了披露信息的單調性,無法達到利益相關者的需求。
(三)企業對披露的積極性不夠
企業如果積極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不僅能進一步提高社會責任報告數量,更能提高其所包含信息的準確性與完整性,更有助于滿足利益相關者對于企業信息的需求,從而能夠做出更精準的決策。如果企業消極怠工,為了應付政府的監管而隨意拼湊,則不僅報告內容難以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甚至連其真實性也無法保證。
(四)報告未經第三方獨立審計
所謂第三方獨立審計是指具有審計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披露的報告進行審計。通過調查發現90家中只有23家進行了第三方的審計與評估約占總額的21%,這23家中約有14家只對關鍵性數據進行了評估審計,而對報告所有數據進行審查的只有9家占了全部調查公司的十分之一,在這23家對報告審查的企業中有8家選擇的是比較出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剩余的只是選擇了一些咨詢公司,這充分顯示了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缺乏審查,即便經過獨立審計與評估也很少具有權威性。
二、社會責任會計披露問題解決對策
(一)完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準則
1.明確企業應披露的內容
既然企業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不夠全面的原因是相關準則不夠完善,那么為了使披露內容更加完整就應該進一步在準則中對有關披露內容的部分加以完善。例如環境可以再細分為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能源再細化為可再生以及不可再生等,這樣可以使準則內容更加翔實。
2.區分不同行業披露的具體內容
在編制社會責任會計準則時,編制內容應該包涵各種指標,這些指標不僅僅是有關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還應該包括有關企業發展經濟狀況的一些指標,如資產負債率、銷售凈利率等;我國政府在構建社會責任會計準則指標體系時,應該融入企業的發展情況、產權結構以及盈利能力這些企業經濟要素,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的需求。
3.完善會計信息披露模式
在完善準則有關披露內容的部分同時也應該規范披露的模式,把披露的模式多樣化,避免過于單一。準則可以要求企業采取披露社會責任報告這一種模式時需要另外附加兩種披露模式,例如可持續發展報告,人力資源報告等,并且對于報告的內容要有最低篇幅限制,對于披露的模式要有明確的規范,設計好有關披露模式方面的有關評價審核指標。準則應附注各種披露模式的規范形式,可以讓企業有所參考。最重要一點是把準則加入法律的強制性,督促企業積極披露。
(二)提高企業對會計信息披露的積極性
1.加強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宣傳
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不強主要是企業內部的原因,解決內因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最大的動力應該源自于企業內部,這樣才能推進企業積極主動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所以,要使企業真正領會到履行社會責任的長遠意義,就必須提高企業領導及其員工的思想覺悟,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讓每個員工切身體會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從而讓企業自發的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
2.完善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激勵機制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另外一項阻礙因素是短期經濟效益小于企業支出。企業為了自身的效益所以對于社會責任能避則避。為了提高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適當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減少企業支出增加企業受益十分重要,如果要達到以上目的,完善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激勵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三)加強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監管
1.政府及監管部門規范與指引
如果政府疏對于社會責任報告的監管,披露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內容不全,結構不完整的企業,即便不進行第三方的評價與審計,政府等相關部門也不會發覺,對于利益相關者而言可能會導致他們的決策失誤。因此,想要解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缺乏審計的問題,加強政府監管勢在必行。
2.引進相關專家學者等相關人士
一方面聘請國外社會責任審計相關的專家學者參與建立并完善社會責任會計報告審計體系。第二個方面是加強國內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審計方面的培養。在大學開設有關課程培養人才為以后的審計體系更新提供動力。
(四)構建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制度
1.完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框架
針對不同行業的企業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重視程度不同的問題,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完善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框架,在確定了社會責任會計披露框架的大方向的情況下對于不同行業再細分。
2.建立統一的報表體系
對于行業差距導致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重視程度差異的另一個解決方法就是建立完整的社會責任報表體系,不同行業可以針對行業特點選擇報表披露的方式。首先該體系應該參考普通會計報表,構建社會責任系列報表。
參考文獻:
[1] 孫麗云,郭振華,煤炭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探析[J].會計師,2016.
[2] 范瑩瑩,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視角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