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梅 劉華
摘要:在中國經濟體制的深入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的步步完善中,內部審計慢慢成為企業管理體制的重心。企業的有效內部控制與監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想要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機構設置、工作重點、審計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方面繼續完善,這些因素會干擾內部審計的控制與監督。怎樣消除這些因素的影響,內部審計的作用顯得尤其重要,這也將是企業急需研究與解決的重要課題。文章從內部審計、內審的組織和規劃、企業內部審計的必要性、中國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與問題、企業財務審計、現代企業完善內部審計的措施和建議等方面開展論述,指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可避免地需要一個與之相稱的內部審計制度。
關鍵詞:現代企業 內部審計報表 貨幣資金 問題對策報表貨幣資金
一、內部審計
(一)內審的產生及發展
審計是一定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這是因為物質信息的產生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離開了物質資料的生產,就沒有了生產過程和經濟效益,也就沒有對生產過程和經濟的反映和管理,從而審計也就無從產生。
內部審計歷史悠久,私有制的興起是產生了內部審計的經濟背景,伴隨著房地產經濟的繁榮。莊園審計也取得了快速發展.并對后續審計產生了影響。
(二)內審的職能
內部審計發展與發展的過程也是內部審計職能的演進過程。或者由于外部條件,比如法律法規的結果,會導致內部審計狀況的變化,導致審計職能的演變,變單一職能為多項職能:監督,評價,鑒證。
(三)內審的組織機構
內部審計機構的組織形式問題值得探討。在國外,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有不同的組織形式。有以下幾種形式:
1.在行政系統一運營管理系統中建立內部審計組織,負責并向總經理報告。
2.在董事會下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對董事會負責并報告工作。
3.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在行政系統一運營管理系統中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機構作為審計業務,負責并向審計委員會報告。
二、內審的工作人員
實施內部審計制度的單位必須有相應的人員擔保,以進行有效的內部審計。為確保內部審計師的數量和質量.應確定員工配置,明確審計師的要求,并制定相關指導原則。應當滿足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一)知識性要求
鑒于內部審計工作的性質和設計領域,內部審計師必須具備能夠適應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對未曾受過審計專業知識或相關專業教育的,定出最低相關專業學歷準則。這些相關的專業.包括財務、會計、財政、金融、法律、經濟管理、企業管理、工程管理、電子數據處理和其他相關專業。
(二)能力性要求
內部審計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審計知識,財務知識和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能力、公司治理能力等,迎接信息技術挑戰,熟悉企業經營業務。
三、企業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規定將內部審計的定義為: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意在突出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系統規范全面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的效果,幫助企業實現目標。
(一)內部審計保證了經濟安全
內部審計既主管了單位經濟活動,而且也作為提供者為單位管理工作服務。高舉科學發展觀,弘揚立黨為公,為民執政。內部審計應堅持原則,克服阻礙,執法嚴明,時刻以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為準則,確保經濟安全。應當做到充當公眾的眼睛服務于大眾。
(二)內部審計具有科學決策的作用
為了引導科學決策,內部審計發揮著重要作用。有關機構要堅持把審計監督作為一種手段,并且牢固樹立服務與幫助的基本思想。由微觀角度來看,根據審計監督,查驗錯誤補足失誤,使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越來越健全,從而增進內部工作管理,避免重復工作,完善不足,節省支出,有效加強企業的工作效率。
四、當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機構的不舍理設置
董事會的組織模式是內部審計在現代企業制度下最理想的組織結構。當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已然形成了現代企業制度,然而很多股份制企業都是由國有企業轉變而來的。重新組合之后,總股份的50%以上都是國家股。這就使得在機構環境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缺失。
(二)公司經理對內部審計意識不夠
受長期計劃經濟影響,一些企業領導者片面認為內部審計是對內部經濟問題的考察,會影響員工的團結穩定,轉移管理人員的能量;一些人認為內部審計限制了自己的業務自主權并削弱了自己的權力。
五、企業財務審計
(一)會計報表的審計
全面而詳細地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狀況.包括:業務性質,產權關系,業務目標,業務特征,生產經營方式,機構設置,業務規則和管理人員。
通過調查,了解和檢查測試,確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執行情況。
(二)貨幣資金的審計
著重采用賬戶分析法。由于貨幣資金的收付與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成本費用業務的變動有關,因此,貨幣基金審計應強調賬戶分析方法。分析各種貨幣資金的收入、支付、存款和余額的變化,并確認收付款的真實性。在合法性方面,應該與對方主體所反映的商業評淪相比較,以確定錯誤行為。
六、現代企業搞好內部審計的對策建議
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內部審計必須取得重大進展。大力促進這一發展,必須促進現有內部審計的概念、立場、職能和內容的轉變。只有這樣,內部審計才能走出困境。
(一)轉變內部審計觀念
隨著外部控制機制的加強,內部管理水平的提高,會計電算化的普及,純會計層面的欺詐行為將越來越少。內部審計的功能也必須從傳統的“錯誤預防和控制”轉向內部管理服務。
(二)提高企業領導和員工對內部審計的認識
提高員工的內部審計意識是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必要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拓展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消除監督肓區。因此,我們每一位審計、會計人員要將做好審計工作,堅守底線,“不越雷池一步”作為自己神圣的使命與職責,全面形成有效的激勵和控制機制,進一步加強審計監督體系,確保各項工作的全面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