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馨予
摘要:在學校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傳授學生知識內容,更要關注學神心理健康發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叛逆心大,自尊心強,在這個階段與同學、家長、教師之間的相處等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如何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健康心理,引導學生建起積極樂觀的心態等是必要的,因此,在初中階段應該積極開設心理教育課程,本文將對此展開研究探討,提出相關措施增強心理教育課程的有效性,發揮課程價值,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研究
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學校教學除了關注學生學習能力及綜合素養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學生良好心理健康,身心健康的教育。因此,初中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意在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心理品質,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教學問題沒有充分體現出課程優勢,發揮教育作用,教師應該立足于教學現狀,采取措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當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存在問題。
當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首先就是課程虛設,大多數學校雖然在課表上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但實際上,卻張冠李戴,沒有進行心理課的教學,而是文化課程,這樣做的原因除了應付檢查、評比、達標等,同時也是學校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忽略了課程價值。此外,就是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上的師資力量薄弱,學校往往只有一兩名老師在孤軍奮戰,有的學校甚至沒有老師,而是讓班主任擔當學生的心理教育,固然班主任也有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責任,但是心理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強要求高的工作,教師應該掌握系統的心理學原理和技能,有著較高的職業素養,道德品質等,因此心理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應該引起重視;以及心理教育課程課堂模式單一,枯燥乏味,多采取師講生聽,教師講解課堂例子,學生背誦知識點內容等,或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狹隘化認為只有個別學生或部分學生需要關注,忽略了整體學生的心理教育,這樣往往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急需引起重視并進行研究探索,真正提高其有效性。
二、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有效性。
1.學校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對心理教育認識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除了滿足物質層面的需求外,心理層面的健康發展也需要得到關注。學生的健康發展,茁壯成長不應該只停留在學生身體健康,學習進步,還更應該包括精神、心理層面的內涵。因此,學校應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引起重視,認識到初中學生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和意義。當前研究表明,心理變化的高發區在青春期,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普遍過多,如學生面臨升學壓力,內心壓抑,心理脆弱等,與人交往困難,暴力傾向等問題都表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水平不高,學校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培養是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因此,要知道,培養學生除了具有豐富的知識外,還要求有健全的心理素質這樣才能幫助學生走進社會,在面臨困難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等。所以,學校心理教育課程不應該成為一種虛設,成為一種應付檢查的工具,而應該注重課程價值的開發,真正讓它名副其實。
2.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當前大多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師資力量薄弱,教師專業素養不高,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影響學生的學習。因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是人人拿著教材講解案例,灌雞湯就可以了,不是每一位老師都可以來上心理健康教育課,因為心理健康教育中倘若教師對使用測量工具所測出的統計結果分析不當;運用違背心理咨詢原則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輔導的話往往會適得其反,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學校應該大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的培養和隊伍建設。積極培養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機會,創造條件,如組織優秀教師對學校心理教師培訓,讓教師們觀摩研究課例等讓教師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同時加強教師理論教育,以及創設實踐機會等,最終造就一支專職兼職相結合,多學科人才相結合的,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
3.展開豐富教學活動,有效促進學生心理發展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旨在對學校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此外對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等,讓學生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而要實現這些教學目標單一乏味對課堂教學模式是不會有太大效果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具體實際情況,展開豐富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真正有效促進學生心理發展。例如,采用角色扮演訓練法,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模仿生活情景,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來調節學生心理困擾,解決心理障礙,幫助適應不同社會環境,學會社交技巧。也可以開展游戲類的教學活動,將游戲寓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之中,讓學生在娛樂中領悟心理體驗。
三、結語
總之,當下快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學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學生知識學習上,同時也應該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堅持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正常教育,改進教育方法,提高自身專業發展水平,從各方面提高教學有效性,使得學生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海江.初中開設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有效性研究[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18.
[2]蔣傳發,陳巨華,曾喜童.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驗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1,9 (1):38-39,35.
[3]呂江俐.初一體育教學管理對女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踐研究[D].浙江:杭州師范大學,2008.
[4]王婷婷.初中心理健康課堂案例教學法運用策略探究[J].情感讀本,2016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