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玉洲 朱海娟 劉文華

摘? ? 要: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明確要求;要求職業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實到教學各個環節。本次教學案例是2016年夏季里約奧運會一群“00后”中國姑娘奪取奧運冠軍的事例,嘗試利用任務驅動法,把該案例融入教材教學實踐中。通過課前設置任務,結合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收集女排事跡,驅動學生結合案例完成教師設置的任務,探索女排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洗禮。
關鍵詞: 任務驅動? ? 女排精神? ? 自我構建
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招收五年制高職學生,開設機械化工五個等專業。我校學生以“00后”為主,大多是中考落榜生,成績較差,文化基礎薄弱,缺乏學習目標,缺少課堂紀律,沒有養成學習習慣,學習方式以被動為主。
本次案例是2016年夏季里約奧運會上一群“00后”中國姑娘連克勁敵,在小組賽不利的情況下不斷逆襲,最終決賽時以3:1勝塞爾維亞,奪取奧運冠軍的事件。本文嘗試利用任務驅動法,把該案例融入教材(《第七章,第一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一章節中。按照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通過課前設置任務,引導學生收集女排里約奧運奪冠的案例,驅動學生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探索女排精神科學內涵。把女排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最終解決學生學習政治理論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低下等問題。
一、解決的問題
(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明確要求之一,要求職業教育密切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專業特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融入人才培養實踐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大眾化。
(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以下簡稱“概論”)是根據教育部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制定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的核心課程。該門課程具有極強的政治理論性和時代實踐性。在“概論”課教學中,必須將實踐教學貫穿理論教學的各個過程。以往的政治課堂教學以教師“填鴨式”講授為主,沒有發揮被教育者的主動性,教學課堂脫離現實生活,考核方式機械單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秩序混亂,教學效果低效,學生考試僅僅為了獲得該門課程的學分。
(三)職校生往往是中考失敗和父母安排才進入職校求學的。中學階段的學習失敗,學生對文化基礎課尤其政治理論持排斥態度。學習方式機械被動,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對外界信息的獲取,但是對于接收的信息缺乏獨立甄別能力和思考能力。高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宣傳陣地,高校教師有必要占領這一陣地,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成對學生的思想糾正和人格塑造。
二、主要做法
針對目前思政教學課程中普遍出現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研究和探索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通過設置有效的教學任務,“驅動”學生在政治課堂中主動探索、學習。在“驅動”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完成教學計劃。具體步驟設想如下: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理論基礎。“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強調學生要在真實情景中的任務驅動下,在探究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自主和協作環境中,在討論和會話氛圍中進行學習活動。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案例具體運用。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查詢女排事跡,結合女排事跡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實施過程如下:
首先:設置任務,任務的設置是整個教學環節的前提條件,案例選取是整個過程的核心,任務案例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任務設置真實具體:案例設置要求關注社會,在任務驅動中,學生是知識的積極主動學習者,教師扮演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而不是灌輸者。教師通過QQ提前布置學生任務,安排學生分組收集女排事跡。班級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收集里約奧運女排小組決賽,1/4決賽,半決賽,決賽。內容包括視頻、圖片及媒體解讀。通過以上四場賽事,保證每個小組有具體真實的任務。在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分享各組收集的資料,引導學生感受姑娘們頑強拼搏的愛國精神。在具體任務中和學生一起共勉女排精神,學習女排愛國奉獻、頑強拼搏、集體協作的精神內涵。樹立“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整過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探索和發現女排精神的產生背景,在真實情景中接收女排精神情感洗禮。
2.任務設置貼近實際:設置的任務要對學生產生足夠的吸引力,使他們覺得每次完成任務都是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體驗過程。任務設置既貼近教學實際又貼近學生生活,“使他們感到迷惑、刺激、困擾、好奇,甚至憤懣”,總之要提起學生足夠的情緒。作為女排同齡人的我校學生,對于身邊熱點事件并不排斥,年齡相似的女排姑娘往往能喚起他們的共鳴。我校學生不乏女排選手的粉絲,女排隊員成功的案例相較于一味說教的課堂更有說服力。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補充,比如隊長惠若琪家庭優越,青春靚麗。曾因心臟問題進行手術,參加里約比賽時左肩還埋有7顆釘子,卻不顧生命危險,最終帶領女排取得里約奧運冠軍。在一個“葛優躺”和“女排精神”共生、阻力和壓力并存的時代,在學生欣賞與驚訝之余,教師不知不覺地完成女排挑戰自我的精神滲透。
3.任務設計符合教學大綱:設置任務盡可能涵蓋教學絕大多數知識點。女排精神不是憑空產生的,女排團隊不是游離主流世界的世外桃源,女排曾經歷高潮,曾經走向低落,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女排無緣四強。教師課堂上不回避、不退縮女排曾經的低谷,比如回顧女排低谷時,國家號召郎平回國執教,在個人榮譽和國家需要發生沖突時,郎平挺身而出,全然不顧身上多處傷病,帶領女排重返世界之巔。這個時候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課前學生收集的郎平獲得2016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的視頻,感受女排強大的精神動力。在女排隊員做客中央電視臺“開講啦”欄目時,直接把女排精神稱為“國家精神”“工匠精神”。通過對女排精神的解讀,學生接受一次不言放棄、砥礪前行的“工匠精神”洗禮。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過程控制。過程控制是任務驅動法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
首先,任務具體分配,教師要在總體學習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子目標。在給四個小組分配具體任務的時候,教師引導各小組內部二次分工,每一小組成員各自選出自己最喜愛的女排明星,包括女排隊員家庭背景、學習生活、運動生涯。確保每一小組組內人人有事做,個個有目標,防止個別學生“搭便車”。通過收集女排隊員事跡,同學們發現在女排隊員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個個都有不平凡的成長歷程。她們個個“傷痕累累”:四朝元老魏秋月經歷長達兩年的雙膝微創清理手術和艱辛漫長的康復過程;楊方旭在小組比賽中腿受傷后,決賽打止痛針上場。組內每個學生在具體的“子任務”驅動下通過對女排隊員具體案例的分析,查找相關資料,結合教材找出有用的知識點,確定解決這些“任務”的方法。
其次,任務實施過程,是任務的完成過程,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及能力培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有效組合,保證任務順利開展與完成。鼓勵學生民主發言,對于女排精神,每位同學都有各自不同解讀,鼓勵學生進行思想上的交鋒。新時代學生對于體育往往有獨立的見解,游泳選手傅園慧認為自己爆發的“洪荒之力”就是最好的金牌。在世界競技舞臺上沒有永遠的冠軍,但頑強拼搏、追求卓越、血性勇敢的女排精神不管何時都是中國女排在國際賽場上制勝的法寶。對于學生的見解,以鼓勵為主,以發展為方向。學生可以各自歸納,對其他人做出點評,可以不形成書面材料,更多的是在討論中實現思政課堂育人目標。
最后,任務考核評價:教師應該營造自由平等的課堂氣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推陳創新,用意想不到的方式表現教學內容,比如辯論、詩歌朗誦、情境體驗。注重在學生完成任務中的多元化評價,堅持把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完成的結果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參照考核標準自我評價、組內相互評價。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小組整體評價指標,又要關注小組內個人評價指標,在任務實施的每一階段完成之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階段總結,提交書面材料。對于各小組報告當場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匯報展示,教師現場評分,納入學生平時考核,既幫助學生完成任務又做到以考促學。
三、主要成效
首先,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學生對政治理論課并不存在先天性排斥。任務驅動教學法以任務為載體,教師通過創設與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把枯燥的政治理論穿插到具體任務實施中,滿足學生獵奇心理。其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只有在實踐案例中具體化,滿足學生情感認同,才能在弘揚愛國主義教育中落實深入。最后,強化學生人格教育,并把學生的人格轉化為自身學習的內在習慣,學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而是主動運用理論知識探索未知領域,進而把這種學習習慣帶到自己的職業生涯中。
四、思考與展望
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主要辦學方向,在校生大多來自社會底層,政治素養不高,對于空洞的政治理論缺乏學習熱情。“概論”課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社會實踐的能力,教學成果最終體現為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在任務驅動下,教師不再是課堂主導者,而是學習情境設計者和資源提供者、學習活動組織者和學習方法指導者。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不但可以讓學生所學知識轉化為內在能力,還可以通過學生的參與和實踐,把知識、能力和素質外化為行動。本次教學效果最大變數還是具體案例實施和教師對整個過程的把控。在具體任務完成中難免有學生“搭便車”,所以制定公正客觀的考核體系是任務實施效果的另一個變數。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習近平在會見第31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表示:中國隊加油!中國加油![N].人民日報,2016-8-26.
[2]趙周賢,劉光明.女排精神:推動民族復興的英雄基因[N].光明日報,2016-8-27.
[3]趙鵬.時代何以重喚“女排精神”[N].人民日報,2016-8-23.
[4]吳尚智,任小康.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中的實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