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曉玉
【摘要】當前,我國黨群關系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思想認識的隔閡疏遠了黨群關系;民生問題的處理不當影響了黨群關系;貧富差距削弱了黨群關系;貪污腐敗現象損害了黨群關系;基層民主發揚不到位制約了黨群關系。構建和諧的黨群關系著力點有:加強思想教育,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理念:保障民生,加強利益調控;建立暢通有效的利益表達和政治參與機制;加強作風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樹立黨的良好形象;改進工作的方式方法,開創群眾工作新局面。
【關鍵詞】黨群關系;制度建設;工作方法
一、黨群關系的現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黨群關系是政黨與群眾之間互動的歷史過程,我國當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層出不窮,中國共產黨必須客觀審視社會轉型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把握好影響黨群關系的重要因素,選準著力點,促進黨群關系沿著和諧健康的方向發展。
我們黨執政以后,一方面取得了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的條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脫離群眾的危險。能否正確對待和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能否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能否永遠做到不脫離群眾,便成為我們黨面臨的一個十分嚴峻的考驗。
二、黨群關系緊張原因的分析
(一)黨的歷史地位發生了變化
我們黨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的革命黨,成為領導全國人民掌握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黨的歷史地位變化是黨群關系發生變化的最根本原因。公共權力的本身就要為公共大眾服務。而“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十九大報告已經開始直面這個問題。
(二)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與過去不同
在革命年代,人民群眾希望共產黨領導他們打倒土豪劣紳和資產階級,農民有地種,工人有工做就可以了;在建國初期和計劃經濟困難時期,人民群眾希望有飯吃,有衣服穿就可以了;社會經濟發展到今天,人民群眾的需求不僅僅是在吃飯穿衣的低層次層面,而是希望得到教育、醫療等社會保障;文化、體育、休閑等生活享受:自由、獨立、民主等政治參與一系列高層次需求。
(三)腐敗問題嚴重影響黨的聲譽
長期執政,少數黨員干部中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嚴重影響黨在群眾中的形象: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執政能力不強,也影響到黨的執政成效。但更危險的是由于權力缺乏制約,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出現腐敗問題,嚴重影響了黨的聲譽。
三、如何處理新時期的黨群關系
(一)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是處理好黨群關系的首要問題
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始終是我們黨制定綱領和路線的出發點,是黨忠實地代表人民利益的具體體現。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是以這一目標來確立黨的綱領路線的。“強大的黨是中國國家治理的政治主體,為解決中國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提供了好的平臺。”中國的反腐敗斗爭,一大鮮明特點就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當今世界面臨的治理危機,不僅是經濟治理危機,而且更多是社會的、政治的,乃至全方位的治理危機,從深層次看就是政黨危機,即政黨治理危機。政黨是組織一個國家政治經濟的主體,只要政黨是有效的,國家就有效,政府就有效:只要政府有效,就會把好的主意轉變成好的政策,好的政策就會發展為現實,“中國共產黨就是這樣一個黨,一個行動的黨”。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體現的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機統一。
(二)牢固樹立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觀點
張德江委員長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堅定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這是繼黨的十九大報告后,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重要場合,再一次作出這一重要表述。那么,如何做到三者的有機統一呢?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其核心在于堅持黨的領導。黨代表工人階級實施政治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政治保證,黨領導人民推翻剝削階級的統治,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目的就是要組織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人民當家作主,實現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這也是我們黨執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礎。人民利益的廣泛性,要求有一個代表人民利益的堅強的政治核心,在實踐中創造和發展各種民主形式,領導、組織、支持人民掌握好國家權力,管理好國家、社會事務和各項事業。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在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擔當此重任,離開了黨的領導,是不可能把全國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來的,那么,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堅持民主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我們才能把馬克思主義的民主理論同中國的國情相結合,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只有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才能有可靠的政治保證。
(三)妥善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
隨著我國改革發展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我國社會存在的一些人民內部矛盾出現了多發多樣的狀況,這是我國社會深刻變革中難以避免的現象。關鍵是我們要正視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確途徑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處理矛盾的體制機制,而不能讓矛盾積累和發展起來,以致影響國家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一般說來,這些矛盾都是人民內部矛盾,是一種非對抗性的矛盾,只要處理妥當,就能適當化解。關鍵是要有一顆為民之心,善于體察民情,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扎扎實實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
(四)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強大的黨是中國國家治理的政治主體,為解決中國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提供了好的平臺。”中國的反腐敗斗爭,一大鮮明特點就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當今世界面臨的治理危機,不僅是經濟治理危機,而且更多是社會的、政治的,乃至全方位的治理危機,從深層次看就是政黨危機,即政黨治理危機。政黨是組織一個國家政治經濟的主體,只要政黨是有效的,國家就有效,政府就有效;只要政府有效,就會把好的主意轉變成好的政策,好的政策就會發展為現實,“中國共產黨就是這樣一個黨,一個行動的黨”。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體現的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