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霞
摘 要:初中課堂是學生進行知識填充和有效閱讀的重要時期,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也深受新媒體技術的影響,因此只有充分了解新媒體對初中語文教學閱讀的影響和對策,教師和家長才能夠因勢利導,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促進語文閱讀學習。本文在對新媒體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利弊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問題和新媒體變化,提出了調整并完善新媒體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使用對策。
關鍵詞:新媒體;初中閱讀;語文教學;對策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學習進步的重要途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來到了一個知識多元化的時代,紙質書本已經不再是我們獲得知識的唯一方法,現在我們逐漸開始利用新媒體來獲取知識。而且新媒體技術在教育方面也被廣泛應用著,我國大多數的學校目前都在積極地推行新媒體輔助閱讀教學,因此如何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新媒體輔助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勢
跟傳統課堂相比,新媒體在課堂上具有很大的優勢,而且它的表現方式也呈多樣化,具體表現在以下這三個方面。
(一)能夠調動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某個話題感興趣,即使老師家長不催促,也能夠自覺主動地關注。而新媒體所具有的聲音、圖像以及動畫,能夠讓學生更有代入感,從而讓學生對教材內容產生好奇心,激發閱讀興趣。例如在蘇軾的《水調歌頭》一詞中,為學生播放由這首詞改變的音樂,這樣既能讓學生體會到這首詞的意境,還能讓學生欣賞音樂,感受中國古典音樂的美。
(二)增強學生的閱讀情感意識
閱讀應該伴有情感、態度和人生的思考,從而學會如何做人,這才是閱讀的目的。對經歷頗少的初中生而言,閱讀教材上單調的文字內容,可能無法產生感同身受的感覺。這時候老師可以通過新媒體課件展現出和教材內容有關的可視化資源,把學生帶入各自的意境當中,從而了解文章創作的背景、感受創作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帶來深層次的讀者體驗。
(三)拓展學生的閱讀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中生要利用好生活中的資料,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閱讀習慣。教師可利用新媒體技術將跟閱讀教材有關的其他內容一起展示,這樣便能夠讓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閱讀更多的相關內容,不會讓學生產生抵制心理,達到有效閱讀的效果。同時也能讓學生閱讀到更多的優質文章,拓展閱讀內容,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探索知識和研究知識。
二、新媒體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
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它讓學生對閱讀更有興趣,同時它的應用也隨著語文老師年紀而不同,但是它也有著自己的弊端。
(一)新媒體讓學生對閱讀更有興趣
隨著各種各樣的新媒體閱讀軟件的流行,學生對閱讀表現得更有興趣。相對于傳統的老師演講式講課,新媒體技術輔助的閱讀課堂更具有生動性和立體性,五彩繽紛的畫面,或高亢或低沉的聲音,讓原本留給讀者想象的畫面一下子動了起來。在新媒體初中語文閱讀的課堂上,我們會經常看到學生們聚精會神地看著熒幕,陶醉在課堂內容的情景中。學生在其中既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能夠提高學生閱讀質量。
(二)新媒體在語文閱讀教學也有弊端
盡管新媒體擁有巨大的優勢,可以搜集大量的閱讀資料,直觀而立體地呈現精彩的內容,但是每件事情都有著兩面性。在新媒體給教師和學生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出現了一部分的弊端。比如說有的老師只是單純地放映一些網上的課堂,這樣一來讀書似乎被讀屏所取代。而且學生們每天還要熟悉不同老師的教學風格,最重要的是無法直接跟老師進行互動。還有就是新媒體的展示代替不了文字創造的意境,這樣便會造成了語文味的缺失。
(三)新媒體應用隨語文教師年紀變化而不同
盡管新媒體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全國的各個學校,但是各個年輕階段的語文教師的使用程度卻截然不同。根據數據顯示,年輕語文教師更偏愛新媒體課堂,因為他們覺得新媒體技術可以閱讀內容變得更易理解,可以更快捷高效地教學。而30歲到40歲這一階段的教師喜歡將新媒體和傳統方式相結合,可見隨著教學時間地增長,他們更能靈活將傳統方式和新媒體技術結合輔助教學。而對于40歲以上的語文教師,他們更偏愛與傳統的演講式教學,可能是對新媒體技術不熟悉的原因,也可能是覺得新媒體沒有親口講述更為生動。
三、新媒體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使用對策
盡管新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凸顯出很大優勢,但是初中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是一個完全自主的過程,老師無法做到對每個學生都有所把控,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就會有部分問題產生。因此就需要通過正確的對策,做到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最大化統一,幫助學生有效正確利用新媒體閱讀,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新媒體語文閱讀。
(一)培養學生寫正確的閱讀筆記
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發現,當前初中生在新媒體閱讀課堂上,很少有閱讀筆記的作業,即使有也只是簡單地概括,這樣的閱讀方式其實只是單方面的灌輸和欣賞,并沒有讓學生經歷思考和判斷的過程,因此就會造成印象不深刻、閱讀無意義的效果。培養學生寫正確的閱讀筆記,不僅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那些自己喜歡的內容記錄下來,有思維的閱讀,還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思有所感,潛移默化地形成思考思維。這是一種將閱讀和寫作綜合學習的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紙質閱讀筆記或者新媒體軟件閱讀筆記來完成。
(二)注重學生的溝通
溝通是解決疑惑的最佳方法,也是檢驗學生閱讀收獲的衡量標準。運用新媒體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缺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學生在閱讀課堂上也會遺留很多問題。除去一些明顯的問題之外,關于一些細節的問題的學生都不會主動請教老師,他們往往會自己去上網查閱資料或者選擇忽視,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主動跟他們溝通。這個過程往往是被忽視的過程,也是最重要的過程,老師們應該細心耐心地解答他們提出的天馬行空的問題,從而點燃學生的閱讀激情,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優化新媒體閱讀內容
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借助新媒體技術,也不是所有的閱讀內容都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有時候教師心里會產生疑惑,明明自己的閱讀內容很好,課件做的也不錯,為什么學生就是不喜歡自己的課堂上呢?其實原因無非是兩種,第一個是閱讀題目太直白,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第二個就是新媒體技術掌握的不精通,做出來的效果不符合初中生的審美。所以提高新媒體內容的質量至為關鍵,給閱讀題目起一個好的標題,多學習新媒體技術讓閱讀內容變得有趣一點,是打開學生閱讀興趣的一扇門。
新媒體技術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著很大的輔助作用,但必須科學使用,合理使用,否則有可能會達不到預期想要的效果。因此新媒體技術在實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不斷改善,不斷探索,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以后的閱讀教學一定會跟新媒體密不可分。我們應該努力地尋找它和傳統閱讀方式的最佳契合點,摒棄弊端發揮優勢,讓它在閱讀教學的合理地運用,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惠涵.新媒體對初中生語文閱讀的影響探究[D].魯東大學,2018.
[2]劉英銘.微信公眾號對語文教學的作用研究——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華夏教師,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