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皓嘉


摘要:目前,隨著旅游業不斷發展,民宿形式不斷多樣化,民宿中家具材料的選擇也成為重要方面。文章研究本土文化背景下民宿家具材料的應用。民宿家具材料的選擇是設計的重要部分。文章分析本土文化背景下民宿發展趨勢和本土文化材料應用于民宿家具材料的意義。本土文化下民宿家具材料融合通過對傳統材料家具,如竹制家具、藤制家具、漆器家具材料意義和特性進行分析從而傳承本土文化。將本土文化與民宿家具材料融合進行設計使傳承本土文化更加合理。
關鍵詞:本土文化 民宿 家具設計材料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19)10-0140-02
引言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隨著經濟的增長而迅速發展,特色旅游開始興起。很多在城市生活壓力較大的年輕人選擇自由行或自駕出行,去遠離城市并且具有本土文化的小鎮旅游,大多數人會選擇住民宿而不是快捷酒店。大家更愿意去體驗小鎮中日常的生活,感受本土文化,于是民宿行業迅速發展。民宿對于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的傳承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民宿環境中家具則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具作為空間表現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要注重造型的設計,更要注重家具材料的應用,家具材料需要體現本土文化和滿足個性化審美需求。因此,在本土文化背景下運用特色家具材料對體現文化內涵和傳承本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本土文化背景下民宿發展趨勢
(一)本土文化背民宿的起源
國內外專家對于民宿的起源似乎并不明確,目前有兩種說法比較普遍,一種認為民宿一詞源自日語(Minshuku),當時處于經濟危機的日本政府為解這一問題引起的度假旅游危機,開始開發農家民宅的度假形式。另一種說法認為民宿最早產生于英國,指B&B( Bed and Breakfast),意思是只供應早餐和住宿,提供小規模住宿的家庭式旅館[1]。雖然各個國家有自己的名字,但是實質上本質相同,都是鄉村家庭利用自己閑置的屋子為旅客提供低價格且能體會到本土文化的住宿場所。
(二)本土文化背景下民宿發展現狀
中國也有類似的農家樂,這種提供人們在農村休閑度假的住宿場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農家樂廣泛流行于城市近郊,隨著農家樂的興起,居住在城市里的人紛紛來體驗,想通過品嘗農家菜,住農家屋來走進自然體驗農村文化[2]。
90年代的農家樂可以算是中國民宿發展的初期,人們可以直接住在農戶家中,初期的民宿不論建筑空間的設計還是家具設計都可以說是趨于原生態。民宿發展到現在已經跟初期的農家樂有了明顯的分別,建筑空間的形式和家具造型的材料已經大有不同。建筑的是由傳統民居改造而成,在滿足游客的物質要求基礎上民宿更加注重用空間和家具的設計和材料的運用,讓游客體會到當地文化的真實性、傳統空間建筑特色或是傳統工藝。
二、本土文化應用于民宿家具設計材料的意義
(一)體現文化內涵
如同民宿一樣,民宿中的家具體現的也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懷。家具承載著國家或地方特有的文化傳統和風貌特色,具有傳承性。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歷史留存的文化在每一個地方和老物件中都能體現出來。隨著鄉村的發展,越來越多年代久遠的建筑和家具被一一取代,人們更加喜愛新的居住環境和家具,一些傳統材料的家具缺失,當地文化逐漸流失。
現代家具大量使用一些現代材料,可能與本地的傳統文化根本毫無關聯,如果使用一些帶有本土文化的材料既可以體現當地的文化內涵,又可以使住在民宿中的游客更好地體驗當地的文化。位于北京懷柔的清舍民宿大量使用代表中國傳統的材料——竹子,將院子以竹棚相連,使用竹材使建筑與周圍的自然山體和各個庭院融合,既讓游客感受到有別與城市的感受又體現了本土的文化,如圖1,2所示。家具作為民宿中的一部分也應使用一些具有文化內涵的材料,彰顯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不同的材料讓產品具有不同的外觀、質感也間接影響了人們的心理感受[3]。圖3中的座椅是用竹條編制的,首先造型非常有特點,而在材料的運用上使用代表本土文化的竹條編制而成,坐面編制的方法更是與傳統的編制工藝相似,使本土的材料在新的造型與制作方式上體現傳統文化,如圖4所示。
(二)利于文化傳承
民宿是一種重要的服務產業,對于文化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家具作為民宿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與文化傳承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不同民族,不同環境會產生不同的文化,而傳承文化也是不可忽視的。中華文化是歷史上最悠久的文化之一,也是唯一沒有間斷的文化,而這時文化的傳承就顯得格外重要。我們的本土文化需要在更新中不斷傳承才能繼續發展,而材料則作為傳承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設計品牌Faina源自于烏克蘭,設計師采用當地傳統的黏土、木材、柳樹和亞麻制作家具產品。所有家具的材料與工藝都是源于烏克蘭本土,設計師將本土文化和傳統融入新的設計,使它成為新的極簡設計。在烏克蘭的傳統文化中認為黏土這種材料可以治愈病人,并且在一些村莊中廣泛使用,有的用于制作凳子、床等家具,一些作為墻體的材料。設計師在制作家具的時候會故意將指紋留在產品上,就像原始的建筑一樣。設計將烏克蘭的本土文化融入于家具中,汲取傳統材料并且在現代審美下也被消費者所認同,消費者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傳承了本土的文化,如圖5,6所示。
三、本土文化與民宿家具材料的融合
中華文化發展上千年,很多材料可以代表本土的文化。從帶有地域特色的材料,到中國文化特有“借物言志”代表情感的材料,都可以作為承載民宿家具中本土文化的載體。將本土文化與民宿中家具材料相互結合,有利于體現和傳承文化。
(一)本土文化與竹制家具
中國是竹子的故鄉,是唯一一個發明和發展了完整竹家具系統的國家。提到竹子似乎第一個想到就是中國,首先從文化上來說竹子似乎已經成為一種中國特有的文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鄭燮的這首詩就描寫了竹子堅忍不拔的品質,頑強且執著的精神。鄭板橋一生只愛花蘭、竹、石,尤其以畫竹而著稱,以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蘭、竹、菊并成為“四君子”,在古代的詩畫中經常用四君子借物言志,來比喻四種君子高尚的品德。“歲寒三友”是漢語成語,指的是松、竹、梅經歷了冬天而不衰敗,清代文人畫風靡,歲寒三友更是其中常見的題材,用松、竹、梅來體現文人的氣節。可以說,幾乎每一個中國文化的領域都可以找到竹子的身影。
竹子的物理性能相對比較好,目前有很多竹家具所用的材料一般都為竹齡五年左右的優質竹子,竹子的順紋抗拉性和抗壓性較好[4]。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竹編的筐、籃子[5]。竹子的特性使之成為家具的合適的材料之一,我國從戰國開始就開始制作家具和日常用,到了十八世紀末,中國的竹制品相當豐富,不僅滿足了國內的需求還因歐洲掀起的中國風而創造了新的出口需求,因此成為出口到歐美國家的主要中國家具類型[6]。雖然竹家具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但是在當代人的生活中卻很少能見到。而在民宿家具設計中,我們可以將竹制家具重新設計,將融入本土文化的設計展現給游客。Bambusoidae是一種天花板燈,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被設計出來。設計師的目標是改變哥倫比亞現有產品中使用這種竹材的模式。設計師通過本地材料和傳統做法將竹材彎曲,層疊在交叉在燈的頂部,形成一個燈罩。運用本地傳統的制作手法和傳統材料,創造出新的造型與設計,如圖7所示。臺灣設計師石大宇認為,產品設計應該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調整,他將有價值的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元素相結合,賦予了產品新的文化內涵。他設計的“君子椅”就是用竹子勾勒出座椅的結構,座椅部分用竹條圈成“口”字形,椅背形成“尹”字形[7]。這個設計把中國漢字、傳統材料竹子和椅子完美結合起來,體現和傳承了本土的工藝和文化,如圖8所示。
(二)本土文化與藤制家具
藤家具在屬于家具體系中比較特別的,不僅是在中國的南方,在印度、泰國、緬甸等國家熱帶雨林國家都有生產。但僅有中國的藤家具有長期系統的設計,尤其是與竹家具進行結合,生產了很多藤家具。柳藤制品在世界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J蘆葦,柳樹,藤竹都能用于制造。使用這些材料進行編織能夠制造出大量具有本土文化且能充分滿足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的需要[6]。藤家具在我國有很長的歷史,最早人們是席地而坐,使用不同的器具與藤編工藝相結合產生不同的產品。在戰國時人們就用使用藤來制作生產用具。隨著中國藤家具的發展,藤家具慢慢出口到美國,吸收了西方的元素也影響了西方的藤制椅。藤材彎折度較高,韌性較好,在造型上很靈活。藤材的色澤很均勻,大多為淡黃色,色彩并不艷麗,與中國傳統的高雅文化相適應[8]。而藤材不像現代材料,如塑料一樣給人以冰冷的感覺,藤材無論是從色彩、還是質感上都給人一種自然、溫暖的感覺。名為“lier sun”的吊燈整體是由藤條交錨編織而組成的,由于藤條交錯的紋理光線主要照向下方,光在藤條編制的交界處流露出來,給人以溫暖、自然的感覺。
(三)本土文化與漆器家具
漆器是指以大漆髹飾的器物,它源于中國家具發展史上“楚式”家具,是中國最古老的工藝之一,最早在商代古墓中發現[9]。明代時就有黃成寫的《髹飾錄》,是唯一一部古代漆器專著講了制造方法、原料、工藝和漆器的分類等,為現代漆器研究奠定了發展基礎。北京故宮建成后,康熙時期漆器開始出現新的帝王御用漆家具。漆器的主要顏色是朱紅色與玄黑色,紅色自古就是中國的傳統色彩,中國用紅色來象征喜慶[10]。漆器不管是紅色背景上黑色的線條,還是黑色的背景上紅色線條都體現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漆器的高貴與典雅[11]。玄黑色在《易經》中代表天的顏色,《詩經》中曾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說殷商是玄鳥的后代。戰國時有文獻記載:舜做黑漆食盒,禹做祭器用朱漆。中國古代時的漆器是為了滿足統治階層生活傷的享受,非常耗費時間和人力物力,但用于現代家具設計中,可以吸取漆器的特征,而達到體現文化內涵和傳承文化的作用。朱紅色和玄黑色蘊含著中國上千年的本土文化,而在民宿中發展中重新將漆器家具運用于現代民宿家具材料中是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和傳承本土文的很好的方式。
結語
中國有著輝煌的歷史,大量的本土文化,中華文化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文化的傳承沒有中斷,大眾在每一個地方都可以看到傳統的文化的身影,并且可以理解文化的內涵。將具有本土文化的材料運用到現代的民宿中,展現和傳承中國本土文化,為民宿發展注入新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崔龍雨,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皖南特色民宿室內設計研究[D]西南林業大學,2017
[2]詹育文著.戀上民宿:戀上旅途中的家[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11-12
[3]王茜靖,基于材料感覺特性的家具設計[J]工業設計,2019 (06):60-61
[4]柴蘇原,王瑋,民宿竹制家具設計與研究[J]戲劇之家,2018 (29):115-116+126
[5]黃瀅,邵翠薇,竹編藝術在室內陳設設計中的運用[J]設計 2018 (24):120-121
[6]方海著,現代家具設計中的“中國主義”[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175-183
[7]萬輝著,家具產品創意[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 4041
[8]邱雨靖,梁昭華,淺談當代藤編家具的藝術特征[J]藝術教育,2015 (09):97
[9]王昱曼,韓露,漆器傳統工藝在現代家具設計中的裝飾運用[J]藝術科技,2019,32 (01):132+134
[10]趙全宜,熊山珊,荊楚漆器色彩搭配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以化妝品瑪麗黛佳為例[J]設計 2019,32(13):26-28
[11]徐姍姍,漢代漆器紋樣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設計'2018 (23):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