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立冬
摘 要:微課是一種基于微視頻的教學手段,能讓學生感到新奇,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課堂自然呈現無限活力,讓學生獲得更多鮮活的信息。教師利用微課開展歷史教學設計時,要切準教學契機投放微課,以成功激活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深化學生歷史思維,完善學生認知體系,促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獲得顯著提升。
關鍵詞:初中歷史;微課;核心素養;歷史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G63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3-0033-01
微課的出現給現代課堂教學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越來越多的教師樂意利用微課來突破教學重難點,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歷史學科涉及的知識一般離學生有一定的距離,部分教師又多以語言傳遞為主進行教學,這容易導致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因此,教師要巧用、活用、妙用微課資源,促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
自主學習是歷史課堂教學最常見的環節,是學生獲得歷史知識的重要途徑,對學生良好學習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借助有趣的視頻或者動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原始的農耕生活”這節課的內容雖然距離現在時間有些久遠,但講述的是中國境內較早的原始農耕生活,因此學生比較感興趣。為了激活學生主動探究欲望,教師可以提前設計好相關微課,引導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微課視頻中有三個卡通人物,分別代表河姆渡人、半坡人和大汶口人,這三個人物帶領大家去三個展廳觀看具有代表性的歷史遺跡,但三個人物觀看的歷史遺跡都不是自己所屬地區的,畫面上的文字提示學生為這三個人物找到正確的展廳。微課視頻畫面直觀、形象,視頻設計新穎、生動,因此學生非常感興趣,都想知道這三個卡通人物應該過怎樣的生活,使用哪些生產工具。學生探索欲望強烈,自主學習動力充足,紛紛學習微課尋找相關知識點,學習氛圍濃厚。
微課視頻新鮮、靈動,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意愿。學生對微課的內容興致高漲,能夠在課前自主完成有關知識的學習,為后續的課堂討論與交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微課具有時間短、展示形式靈活、富有動態感等特點,能夠將零碎的知識集中化、簡潔化,能夠極大地體現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學生學習歷史是知識不斷積累、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為了使學生能夠系統獲得歷史知識,提高歷史思維能力,教師要創造性地探索教學方式,利用微課視頻,以最為直觀、生動的感知手段,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引導學生展開有效學習。這樣就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重要契機,使學生的歷史思維逐漸得到深化。例如,教學“北方民族大融合”時,考慮到歷史地圖是學生深入學習歷史的基礎,有助于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側重利用歷史地圖突破教學重難點。如講述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時,考慮到部分學生對北魏了解甚少,也不清楚北魏邊界輪廓,教師可以制作相關的微課視頻,其中插入相關歷史地圖,并采用動態地圖的方式演示北魏的建立,同時加入北魏遷都事件,讓學生直觀認識到遷都的積極影響,使學生從時間和空間上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生的歷史思維。
教師利用微課視頻集中展示歷史地圖,能把學生所學知識由點到面呈現出來,拓寬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視野,進而提高學生歷史素養。
為了鞏固學生的歷史知識,課堂教學離不開定時定量的訓練。在傳統的訓練中,教師一般采用學案展示或者大屏幕投放的方式,且只能針對具體的題目進行訓練,訓練延伸受限,方法指導受阻。而現在,教師妙用微課視頻進行示范展示,不僅可以考查不同群體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可以進行相關技巧的重點展示,逐漸滲透方法意識,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歷史知識體系。例如,“對外友好往來”一課,學生要學習遣唐使、隋唐與新羅的頻繁往來、鑒真東渡、玄奘西游等具有代表性的史實,了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本節課所學的歷史知識是中外友好交往的重要事件,平時大小考試中不論選擇題還是材料解析題都會經常涉及,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轉變訓練方式,采用微課教學。教師可以結合平時經常考的題型特點設計微課內容,一方面訓練題要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提高學生做題的興趣,另一方面每種題型要給出解析和解答思路,特別是舉一反三部分要利用動態畫面為學生講解訓練技巧,集中學生注意力。這樣的課堂訓練更有實效,能讓學生獲得更多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
歷史新課程標準強調,平時歷史教學要關注學生基本歷史能力的培養。這節課中,教師妙用微課視頻,創新課堂訓練方式,教會學生一些解決歷史問題的基本方法,能夠進一步完善學生歷史認知體系。
綜上所述,微課資源的靈活運用,能給歷史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微課的優勢,使微課資源更好地為歷史課堂教學服務,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要靈活運用微課激活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深化學生歷史思維,完善學生認知體系,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吳勇.問題導向:歷史微課教學設計的關鍵[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10).
[2]錢建林.初中歷史微課制作策略初探[J].基礎教育研究,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