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社會進步以及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對其展開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不僅能夠促使大學生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亦能夠使其真正成為有利于國家,有利于人民的現代人才。另外,我國為了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出了“中國夢”這一指導思想,其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起到積極引領作用。
【關鍵詞】中國夢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課題項目】廳級課題:2018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題目:習近平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主張研究,編號:2018SJA0202;校級課題:南京工業大學2018年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題目: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政治信仰精準培育研究,編號:SZ20180335。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079-0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會議召開以后提出了“中國夢”思想理論,希望能夠在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并且認為應該加強對廣大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為我國各個行業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注入新鮮的力量,作出更大的貢獻。就現階段而言,“中國夢”已經逐漸滲透到了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并且正在擴大影響范圍。為了促使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與國家發展戰略更加良好的融合,現必須要對“中國夢”深刻內涵加以理解,同時要采取恰當的策略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夢”核心理念相結合,切實的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引領廣大大學生真正成為推動國家以及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中國夢”相關概述
(一)“中國夢”深刻內涵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黨的“十八大”會議召開以后,提出了“中國夢”這一重要的指導思想和執政理念[1]。所謂“中國夢”指導思想,其要求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奮斗目標和發展夢想,其具體包括了“兩個100年”目標,第一個100年為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第二個100年為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總體發展目標為逐步實現并最終可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促使中國能夠真正走上人民幸福、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在此基礎上,中國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民族精神的弘揚,進行中國力量的凝聚,更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順應時代發展的情況下要積極進行性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多個方面的建設與進步。
(二)“中國夢”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中國夢”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具有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引入“中國夢”思想,可以獲得全與新時代發展密切關聯的實踐意義。該點主要是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將“中國夢”指導思想作為基礎思想,可以促使大學生更加合理向著自身夢想而奮斗,亦可以促使大學生積極實現自己的夢想。只有采用該種方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能夠與我國長期發展戰略相互適應。(2)現階段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人融入“中國夢”指導思想,能夠獲得更加堅實的教育理論基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將“中國夢”相關理論作為指導理論和基礎理論,能夠促使大學生不斷學習中國夢相關知識,且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意識,有利于構建正確的核心價值體系,為自身發展奠定基礎,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引入“中國夢”思想,可以開拓全新的教育領域。受現下社會環境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出現了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并不關心政治事件,且缺乏政治信仰,在融入“中國夢”指導思想的情況下則能夠促使大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積極的政治觀念,促使自身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和能力[3]。
二、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存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思想存在誤區
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為了人們生產、生活以及學習當中的重要工具。對于大學生而言,其現今的人際交流基本上均依靠互聯網以及計算機技術和相關設備進行,但卻極少有大學生利用該種比較便捷的技術和設備了解國家大事和政治消息,深入的挖掘和探索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與希望部分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差異,積極為國家綜合實體的提升作出積極貢獻[4]。究其原因,主要為現階段我國部分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并未重視對學生思想誤區進行糾正和引領,導致該部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在時代發展當中發生了改變,一味的認為我國在各個方面的發展均處于世界落后水平,尤其與國外部分發達國家相比較而言,存在較大差異性。除此以外,該部分高校大學生對于我國各個領域所生產的產品,以及發展思想等均抱有懷疑的態度,缺少民族振興的自信心。
(二)學生性格塑造存在偏差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需要進行學生思想的教育,更要重視學生性格的塑造,可以說,若要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需要將學生自身性格的塑造作為著手處,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有計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該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必須要能夠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引導大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或者今后的工作當中均將國家的利益置于首位,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作出有力貢獻。但是,現階段我國部分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并不認可,其難以真正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大多將思想政治教育視為一種形式化的教學內容,不會投入較多學習精力。該種情況導致該部分大學生的個人性格培養難以與國家發展高度相互匹配,更不能夠認識到個人發展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
三、“中國夢”引領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堅持“以人為本”原則
“中國夢”引領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便應該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在此方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兩點:(1)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要對現階段大學生發展的整體需要予以高度尊重,要能夠將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育目標,同時促使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切實的鍛煉。尤其要重視將各個專業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互融合,培養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實踐素養。與此同時,引導大學生關心國家的發展和動態,將個人的成長夢想與民族的發展夢想相互關聯。(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對大學生的內心思想、興趣愛好等才產生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對大學生的內心、喜好等具有比較清晰的了解,方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該點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情況作出充分的調查,尤其要對存在經濟困難等實際困難的大學生予以關注,促使其能夠將自己的實際生活、國家發展等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相互關聯,真正成為有利于民族復興的支持性力量。
(二)確定思想政治教育思路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國夢”指導思想的引領下,必須要對教育思路進行確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規劃,并且采用該規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引導,令其能夠認真的學習并且實踐“中國夢”指導思想。我國未來發展和建設均需要更多高素質、高能力的戰略性人才予以支持,其素質以及能力的高低與我國未來發展的好壞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聯。為此,只有加強對其思想的引導,方能夠促使其積蓄和發揮更多的民族精神和力量。第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視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該點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當中不斷培養大學生具有良好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5]。與此同時,全面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亦可以全面推動“中國夢”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遵守“中國夢”主體理念
遵守“中國夢”主體理念要求貫穿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并且在此過程中要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程度、發展特點等全面掌握,而后予以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對于剛進入到大學校園的大學生,應該加強其對環境適應方面道德思想政治教育,消除其進入到陌生環境的緊張感,引導其提高大學生活質量。與此同時,在最初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便開始滲入“中國夢”核心思想內容,努力培養大學生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和責任感,為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基礎。
(四)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課堂
現今時代,世界各國的文化逐漸處于碰撞、融合的狀態,但是亦有人對各個國家文化所存在的差異展開對比分析。從該點可以認為,世界各國文化的融合性發展并不代表外來文化對本國文化的取代,尤其對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而言,其需要人們進行弘揚與傳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與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存在密切關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課堂當中對“中國夢”指導思想的融合,加強對學生思想和意識上的引導,了解中華文化在外來文化沖擊下的發展狀態,盡自己所能保護中華文化的傳承。在此情況下,大學生對中華文化的深邃內涵將能夠逐步加深了解,且能夠在“中國夢”思想的引導下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進而不斷充實自我、提高自我,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結論:“中國夢”指導思想的內涵十分豐富,但究其根本強調的仍舊為弘揚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中國夢”思想當中蘊含了我國數千年的文化與思想精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將“中國夢”作為教育的基礎思想,將能夠真正提高廣大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實踐能力、政治素養,促使其更加關注中華民族的進步與發展,有利于培養其成為未來我國發展的戰略型人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志平.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1028-1032.
[2]林偉毅.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武夷學院學報,2015(07):100-105.
[3]張泓.以“中國夢”引領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思考[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4(09):19-22.
[4]董良.以“中國夢”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創新[J].教育現代化,2015(02):37-39.
[5]林麗群.新媒體時代以“中國夢”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機械職業教育,2016(10):47-49.
作者簡介:
張家維(1990.10-),女,江蘇徐州人,職稱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