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摘要】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 我國教育事業也取得重大的飛躍。化學學科作為一門基礎自然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理論性。課程內容也較為抽象,導致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淡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實施化學教育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學素養,增強學生更好的運用化學知識的實踐能力,使自己有更豐富的知識儲備,從而為國家的強大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化學教育 ?科學素養 ?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173-02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想要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經濟中具有核心競爭能力,就必須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也必須要具有前瞻性的知識、一定的創新能力。這就需要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工作加強重視,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
一、化學教育與創新意識、科學素養的關系
(一)化學教育
化學教育在科學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社會建設、科學普及以及人才培養的重要工作。目前,化學教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開展。首先是依據自然現象、社會生產開展的公共教育;其次是以化學科學為核心的重要工具,認識自然,同時對社會更深一步了解,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最后是根據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求,對學生開展預備教育,為后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創新意識
目前,我國也逐漸加大了對素質教育的重視,而培養創新意識就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開展化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化學實驗與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具有獨立學生的創造能力,為后期的成長及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科學素養
在公民素質中,科學素養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科學素養非常重視科學、技術、社會的關系,并且對于個人的全面發展以及個性化的培養也非常關注。在開展化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基于了解化學技能、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科學精神,使學生學會通過科學的方法,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合理、安全的處理。
二、化學教育中科學素養與創新意識的培養方法
(一)強化思想道德
在開展化學教育的過程中,品德教育和化學教學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尤其是通過化學教育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學素養進行培養的時候,必須要加強重視品德教育的培養工作。只有在學科教育中融入品德教育,才能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這在解決化學問題的時候,就可以通過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進行處理。
(二)深化教學內容強調學生主體
對于高校的化學教育而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必須要對學生的能力和個性加強關注,重視培養學生個體素質,通過科學的教育引導和思維訓練,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發展。因此,實際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對學生的基本結構層次和知識水平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充分重視起化學理論知識架構的認知,通過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訓練方法開展學習。
(三)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主動性
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導學生的發展方向,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不只是單純依靠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對于學生的人格魅力培養也非常重視;其次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使學生掌握嚴肅認真的、一絲不茍的科學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開展化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第一點要做的就是樹立培養目標,第二點就是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特點,選擇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法,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通過先進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學素養
進入高校學習的學生無論是理念還是思維都已經比較成熟,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科學素養的時候,應當通過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面對當前日新月異的技術手段,教師應當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工具,培養學生對化學最新研究的學習興趣,對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有充分的了解,使學生的知識結構不斷得到擴展,充分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浪潮中,生產方式的變革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大學生想要具有核心競爭力,就必須要具備創新意識和科學素養,這也是這個時代非常重要的人才選拔條件。因此,需要教師利用改革教學方法,通過完善的、科學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學素養,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商秋紅.探討高職化學教育中科學素質及創新意識的培養[J].職業,2014,(23).
[2]江波.高職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方式[J].新校園(上旬),2017,(3).